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ldquo病从口入rdquo怎么


大家都知道,慢性病的发生与肠道的关系十分“亲密”。如果想从根源明了慢性病的发生规律,就不能不研究肠道。肠道具有哪些重要功能?对人体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弄清楚这些问题,才能明白慢性病的来由。

肠道具有五大功能:

一、蠕动功能

肠道的蠕动会使食物和消化液充分混合,推动食物进入下一个消化器官。大肠蠕动,是食物被消化后进入到大肠等待被排出体外;小肠蠕动,是食物由胃初步消化后进入到小肠,小肠在吸收营养物质时产生的蠕动。肠蠕动减少可以引起便秘等疾病。

二、消化功能

三、吸收功能

我们日常所吃的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主要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六大人体生存必须物质),除了维生素、无机盐和水可直接吸收外,蛋白质、脂肪和糖类都是复杂的大分子有机物,均不能直接吸收,必须先在消化道内经过分解,分解成结构简单的小分子物质,才能通过消化道的粘膜进入血液,送到身体各处供组织细胞利用。

食物在消化管内被分解成结构简单、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就称为消化。这种小分子物质透过消化管黏膜上皮细胞进入血液和淋巴液的过程就是吸收。消化和吸收是两个紧密相连的过程。对于未被吸收的残渣部分,消化道则通过大肠以粪便形式排出体外。

四、分泌功能,即排毒功能

我们吃的食物中有一些有害物质、毒素或细菌,但人体吃下这些食物后并不会都发病,这是因为肠道有排毒功能,可以把有害物质、毒素等排出体外。

如果肠道发生堵塞,进入体内的有害物质、毒素等长期堆积在体内,得不到清理,那么就会严重干扰和破坏人体的净化、免疫、修复、抗压机制,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譬如说癌症的发生。

五、免疫功能

人体60%~70%的免疫细胞都集中在肠道中,包括巨噬细胞、T细胞、NK细胞、B细胞等。它们抵抗外来菌与毒素的入侵,肠道就是身体免疫的主要战场。

常言:“病从口入”,大部分病菌都是从嘴里吃进去的,并且细菌进入人体各处主要途径就是肠。当肠道的有益菌占有主体的时候,有害菌就没有生存的位置,生长发育也收到了压制。这些病菌受到肠内有益菌群的抵抗,不能在短时间内侵入人体其他的循环,很快就随着大小便排出体外,自然不能致使人生病。

自愈能力方面,肠道扮演了更重要的角色。很早之前就有研究表明:“如果能治疗疾病的物质都称作药的话,人体自身就可以产生一万多种药。而这一万多种药有70%以上是在肠子中,一般的疾病靠这些药就可以治愈。”

更何况,其他的免疫、解毒系统,如肝、血清、淋巴系统等,都需要肠道提供的营养来生存。从这个意义上说,肠道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运动支持了整个生命活动一点也不为过。

赵立平教授曾发布文章说:在人体中,人的细胞数量仅占细胞总量的10%,而共生微生物的细胞所占比例高达90%。共生细菌大部分生活在肠道里,有大约1.5千克。这些细菌在生长活动中产生的代谢物可以进入人的血液,影响人的健康。

有益菌可以产生消炎、镇痛、抗氧化的物质,还可以合成维生素、氨基酸、丁酸盐等营养成份,对人体有滋养和保护作用。有害菌则可以产生神经毒素、致癌物质和游离抗原,进入血液后能够引起儿童自闭症、老年痴呆、肥胖症、糖尿病、冠心病、甚至癌症等各种慢性病。

他指出,结构失调的肠道菌群可能是诱发慢性病的重要因素,这个观点叫“慢性病的肠源性学说”。

科学管理好肠道,可以有效控制慢性病。换句话说,要防治慢性病就要维持肠道菌群的平衡。除此之外,饮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组成的最重要因素,不同的饮食结构,可以形成不同的菌群结构。无基因缺陷的动物,食用高脂食物后就可以患肥胖症和早期糖尿病,这是因为,长期食用高脂肪、低纤维的食物,可以造成肠道菌群结构失调,增加进入血液的毒素的量,诱发慢性炎症,从而导致肥胖、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的发生。

因此,保护好我们的肠道,对健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懂得“肠”寿,才能长寿。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z/588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