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针灸治克罗恩病验案举隅


白癜风治疗方法 http://m.39.net/pf/a_7082970.html

“艾”肠道,爱生活

年9月23日第2篇关爱胃肠日记

您是否也曾因为腹痛、腹泻等症状,茶饭不思,寝食难安?

是否服用药物依然没有明显好转?

是否伴有口腔溃疡、肛周不适、体重下降等症状,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如果您有上述表现,一定要引起重视,

因为您可能被一种叫做克罗恩病的难治性慢性疾病困扰着。

上海中医药大学吴焕淦教授团队在针灸治疗克罗恩病方面独具特色,以艾灸“温养脾胃,调和肠腑气血”的治疗特点,相比药物治疗,形成疗效确切的中医艾灸治疗难治性肠腑病症特色技术,取得了创新性成果。

今举针灸辨治克罗恩病验案一则,与大家分享

患者某,女,68岁,年11月5日初诊。腹痛、腹泻反复发作4月余。

患者自诉年7月初出现反复发作性腹部隐痛,伴有腹泻,医院确诊为克罗恩病,予美沙拉嗪等西药治疗,症状略减,但仍时感腹痛遂来本单位针灸门诊求诊。

刻症见:左、右下腹及左上腹疼痛,大便不成形,有时水样便,每日2-3次,肠鸣,畏寒,午后潮热,汗出,腰酸,口干苦,头晕乏力,纳可,夜寐欠安。

追问病史,患者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病史,平日喜食肥甘。

查体:腹平软,右下腹、左下腹、左上腹轻压痛,无反跳痛,未触及腹部包块。舌质淡胖,苔黄、中有裂纹,脉缓。

辅助检查:结肠镜示:近回盲瓣有1个3.0cm占位,表面糜烂。病理示:回肠部为炎性坏死组织。CT示:结肠及末端回肠肠壁广泛增厚,周围有渗出,腹腔少量积液。

中医诊断:腹痛、泄泻(脾胃虚弱兼湿热内蕴型)

西医诊断:克罗恩病

治宜健脾和胃,通腑泄热,利湿止泻。治法上以隔药灸结合针刺治疗。

隔药灸取穴:中脘、天枢(双)、气海;

针刺取穴:足三里(双)、上巨虚(双)、三阴交(双)、公孙(双)。

操作方法:隔药灸配方:附子10g,肉桂2g,丹参3g,红花3g,木香2g,黄连2g,冰片2g。每只药饼含药粉2.5g,加黄酒3g拌成厚糊状,用模具制成直径2.3cm、厚0.5cm药饼。

艾炷选用“汉医牌”纯艾条(河南南阳卧龙汉医艾绒厂生产),截成高1.7cm、重约1.8g艾炷进行隔药灸,每次每穴各灸2壮。

同时配合针刺,采用直径0.30mm、长40mm的“华佗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局部常规消毒后,直刺20-30mm,采用平补平泻法得气后留针30min,每隔10min行针1次。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

同时嘱其清淡饮食,忌食辛辣、油煎等刺激性食物以及海鲜发物;并保持起居有时,寒温调适。

患者经上法治疗12周后诸症悉除,结肠镜复查回盲部占位消失。

克罗恩病的特点是从口腔至肛门的任何一段消化道均可受累,病变呈节段性或跳跃式分布,但临床上以末段回肠和邻近结肠多见。

患者虽以腹痛、腹泻、体质量下降、腹部包块、瘘管形成和肠梗阻为主要特征,但久病患者多伴有发热等全身表现以及关节、皮肤、眼、口腔黏膜溃疡等肠外损害。

本病有终生复发倾向,重症患者迁延不愈,预后不良。

根据本案患者的临床表现,认为应属于本虚(脾胃虚弱)、标实(湿热内蕴肠腑)的虚实夹杂之证,治疗上宜标本兼治、补泻兼施。

欲止痛止泻,必先健运脾胃,祛除湿浊,故取穴以脾胃两经的足三里、三阴交、公孙穴及胃之募穴、中脘穴为主,复脾胃之升降以治本,同时取大肠之募穴、天枢和下合穴上巨虚,可清肠泄热以治标。通过对上述诸穴进行隔药灸结合针刺治疗可达到健脾和胃、通腑泄热、利湿止泻之功,患者经上法治疗12周后取得良效。

克罗恩病病程缓慢,复发率高,症状繁多,难以根治。由于其病因至今未明,故目前西医只能采用对症治疗,如在急性期应用抗生素、激素、生物制剂以及外科手术切除病变肠段等,但这些治疗方法不仅不能长久地缓解临床症状,反而因为其明显的不良反应或昂贵的医疗费用,而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而经长期的临床经验表明,针灸治疗以“温养脾胃、补肾通络”为核心的治疗法则,在临床上通过针灸辨治不同证型克罗恩病屡起沉疴,特别是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提高其生活质量以及减少复发、维持稳定等方面较西医更有明显优势。

在此,与广大病友分享案例一则,以飨同道。

参考文献

施茵,包春辉.吴焕淦温养脾胃补肾通络辨治克罗恩病.

中华中医药杂志,31(3):-

图:网络/神门

排版:神门

策划:百会

点击以下文章认识我们我们是谁?

如何预约我们的门诊?

阅读指南并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预约吧!

→门诊预约指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l/657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