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说:中医界有不好的风气,喜欢说大话、尚虚言,好像什么都能治、什么都治得好,喜欢说自己成功的案例,不爱谈自己失败的过往。范怨武先生著文言辞平实不伪,小编与几位朋友都爱他的文章。本文中,范将自己学习针灸所经历的几大阶段娓娓道来。先是局部取穴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层次,而后逐渐演变为交经缪刺,再后则辨证取穴,但疗效一直不够满意,在瓶颈的时候,范也有困学之感,究竟怎样扎才能更快好?
关键词:针刺疗法;取穴原则;范怨武(再编辑/太医)
作者简介:范怨武,男,笔名范修文,岭南客家人,医学学士,主治医师,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年从医至今,接触儿科、妇科病种为多,擅治疗痰证,调理痰湿体质。能用中医内治(中药)及外治(温针灸、耳穴)综合疗法治疗各科杂病。擅长感冒、发烧、咳嗽、打鼾、多汗,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口腔溃疡,腹痛、腹胀、腹泻,月经不调、产后虚劳,关节疼痛、宫寒怕冷。自幼痴迷中医、爱好写作,出版有长篇小说《鬼马郎中》、《鬼马郎中之龙眼》。
正文:
上次讲到牙周治疗,顺便把肠胃治好了,从而讨论到经络的循行问题。那到了这里,就涉及到了取穴原则了。
究竟怎样取穴才能让自己看起来比较高深呢?这是一个人人都避不开的好出风头的心理活动。
初学中医,知识与经验都很窄,我那时针灸,只晓得局部取穴。你比如头痛,看经络分布,扎扎风池、太阳、百会这些;
比如肩周炎,扎肩上几个穴位,比如腰痛,就肾俞、三焦俞、大肠俞、关元俞这些要么就是经验的套穴。
临床上那效果就是一半一半了,知道这样就限入了一种什么境地吗?就是人人嘲讽的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真的,那几年瓶颈期,觉得针灸就是随便扎扎,反正有效有没效,很痛苦,有时候会说丧气话,感觉找不到可以提升的方向,那是一种迷茫。
可但凡有点追求的中医,就不会满足这样扎针的。我看现在很多人在聊什么火柴棒X平衡、扁鹊针法、八字治疗法、子午对冲疗法,底层逻辑无非就是上病下取、左病右取、前病后取,都一个东西来的。
但凡认真的看看《内经》就会发现,这不过是缪刺法与巨刺法的发挥而己(缪字有七种读音,经张缙张老考据,应念jiu纠,交错的意思,具体的大家可以看张老主编的《针灸大成校释》,这才是经典)。
就是用了缪巨刺后,有一个变化,那就是不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是不是看起来就特立独行了?
这样一来,只要给病人做出一种似笑非笑的表情,好像就是高深了一层,患者忍不住给你赞一个:神医。内心就飘飘然了。
你比如五六年前那会儿,我去成都出诊,顺便跟一位朋友的老师喝茶,期间说右大拇指痛,打麻将,一甩牌就痛,一甩牌就痛。
当时在茶馆,我就说试试,给扎的左大脚趾附近的太白穴,人家就觉得很神奇啊。怎么我手指头痛,你给我扎脚趾头啊?说破了,一文不值是吧?
再比如,老是门诊老是有肩胛骨痛的、脖子痛的,我就不给人扎局部,我就扎蠡沟,扎腿上,我就能扎好,上病下取、子午对冲也好那还是缪巨刺的延伸,不出内经的法门,只是很多患者会觉得神奇。
为了维持住身上的这种神秘感,于是又陷入了一种境地,就是扎针非得要跟别人不一样或者跟教材不一样才行。
很拧巴,太别扭了,是不?虚荣心作祟啊,真是要不得。只是虚荣心也罢,问题会影响疗效的,真的,跟局部取穴一样,疗效是一半一半的,时而神医、时而庸医。
于是我又继续摸索下去,发现原来,扎针也要辨证啊。
以前治肩周炎,要么局部扎,要么就是缪巨刺,可依然有无效的患者。
有一天就碰上了这样的,老先生那个肩可痛了,我怎么扎都不好,后来问出来,他爱吃苦瓜,这东西寒啊,身上寒气大,而且吃久了,脾胃肯定受凉了。
于是我就给他扎足三里补胃气,又扎血海,血海在脾经,不仅可以治脾也补血,这样一来,我没有扎他的肩膀,可他的肩膀就这样反而好了。你说气人不?所以我就又再次陷入了迷恋辨证取穴的境地。这是一种困境。
我治疗过一些肿块结节,用的都是辨证取穴,比如之前治疗脑垂体瘤,用针,是温肝经,经近一年治疗,肿块是缩小了,且己怀孕生子,但没有坚持后续治疗,用时不够,所以观察不够。
美国有个陈照医师,就是仅凭针灸把坐着轮椅的脑瘤患者给扎好了,还上了报纸。可见针灸有很强大的生命力。
我治疗好几例乳腺增生或子宫内膜息肉、肌瘤的患者,也是通过针灸,扎没了。但疗程都是用年计,所以一点也不值得去炫耀什么的,疗程一旦拉得太长,就失去了成功的成就感。明明感觉自己辨证没错,效果不能说没有。
就是每天看,是看不出什么大的变化,每周看,也看不出什么大的变化,但慢慢的,就半年下来人变精神了,情绪稳定了,睡眠好了。等等这些平时不太注意的地方在改变。
在瓶颈的时候,我也有困学,究竟怎样扎才能更快好?
版权声明
本文节选自《我觉得针灸消肿散结还是有优势的》,来自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l/109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