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大肠癌术后复查的注意事项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大肠癌术后开始复查的时间及复查需要持续的时间

一般地讲,对行根治性切除术后的大肠癌患者,在手术后2年内,应该每3个月复查1次。术后第2~5年,应该每6月复查1次,而5年以后开始应该每年复查1次。因为80%的肿瘤复发和转移发生在手术后头2年内,因此2年内的随访非常重要。对于手术不能根治或者存在转移的患者,其治疗需要持续进行,复查需要更加频繁。

总体而言,肿瘤患者与肿瘤的斗争也是终生的,因此复查应该是终生的。每次进行复查时,患者应带上既往的全部诊断和治疗资料,以备对比研究使用。

大肠癌术后复查需要检查的项目

每次复查均应该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特别是直肠指诊),并进行相应的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一般来说,大肠癌术后复查的内容包括:病史询问、腹部体格检查和直肠指诊、血常规、肝肾功能、血CEA、血CA、胸片、腹部彩超、腹部CT增强或者盆腔MRI增强(直肠癌术后复查的项目),和结肠镜检查。

如果上述常规检查发现异常,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行胸部CT增强、肝脏MRI增强、骨骼ECT和全身PET-CT检查。大肠癌患者术后复查的时候,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检查的项目。

1、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是最简单易行的检查,对于大肠癌患者术后定期复查具有重要意义,所有的大肠癌患者均需要进行此项检查。特别是直肠癌患者术后复查直肠指诊不仅可以确定有无局部复发,同时可以发现有无吻合口狭窄、溃疡、出血等吻合口病变,对于吻合口良性的膜性狭窄,还可以通过定期复查直肠指诊改善和治疗吻合口狭窄,对于吻合口出血、溃疡、炎症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给予药物及其他相应的治疗。

2、血常规

血常规可以反映血液中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的情况,如果发现白细胞或血小板明显下降,应该及时暂停放化疗,并给予升白细胞和升血小板的药物治疗。另外,血常规还可以对患者的整体情况做一个初步了解。

3、肝肾功能

手术后的放疗和化疗对患者的肝肾功能都有损害,因此定期复查肝肾功能很有必要。既往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或者伴有慢性肝炎、慢性肾炎以及其他肝肾疾病的患者应该更加频繁地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4、肿瘤标志物

CEA(癌胚抗原)和CA等肿瘤标记物对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较好的提示作用。有40%~60%的大肠癌患者伴有血CEA或血CA的升高。对于术前伴有血CEA或血CA升高的患者,术后定期复查血CEA和血CA有监测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作用。

动态观测肿瘤标志物的变化水平比单独某次的测量值更有意义。所以,应当把每次的检测结果保存好,以备后续复查时进行对比。如果术后CEA(或CA)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而近期CEA(或CA)开始逐渐上升,则高度怀疑出现了复发或转移灶,应当立即行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

5、胸部正位片

有助于发现肺部及纵隔转移灶。对于怀疑有肺部转移者需要进一步行胸部增强CT检查。

6、腹部彩超(肝胆胰脾肾和腹膜后淋巴结)

有助于发现腹腔脏器如肝脏以及腹膜后淋巴结等处的转移病灶,对于腹部彩超怀疑有肝脏转移或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者应该进一步行肝脏MRI平扫+增强检查或者腹部CT平扫+增强检查以进一步明确诊断,根据检查结果决定下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7、腹部增强CT检查

结肠癌术后的患者一般建议行腹部增强CT检查,以了解局部是否有复发和腹膜后淋巴结是否有转移。根据原结肠癌所在的部位决定是行上腹部CT增强还是下腹部CT增强。

8、盆腔磁共振(MRI)增强

直肠癌术后的患者一般建议行盆腔MRI增强检查,以了解盆腔有无复发或转移。如果因为某些原因不能行磁共振检查,也可以考虑行盆腔CT增强检查。

9、全身骨扫描

有助于发现全身骨转移,大肠癌术后骨转移并不少见,因此对于怀疑存在骨转移者应该尽早进行。

10、电子结肠镜检查

电子结肠镜检查有助于发现大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或者原发部位以外的其他部位再发。一般来说,大肠癌术后需要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电子结肠镜检查。对于术前肠腔狭窄导致电子结肠镜检查未到达回盲部者,需要在术后3~6月内复查1次,以后每年复查1次。如果在复查电子结肠镜过程中再次发现结肠息肉,需要尽快摘除,并定期进行再复查。

11、PET-CT检查

有助于发现全身隐匿的复发灶或转移灶和进行全身检查。由于PET-CT价格昂贵,目前尚不作为常规的复查项目。对于肿瘤标记物升高而其他检查未发现病灶,或者发现了局部复发需要了解全身其他部位有无转移时,可以进行PET-CT检查以明确诊断,并指导下一步治疗方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f/882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