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些酒渣鼻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733714.html俗话说“防不胜防”,况且大肠癌的预防手段并非人人都能轻易做到,即便完美做到,也并不意味着绝对不会生癌,但减少生癌几率和推迟生癌年龄是肯定的。
除了早期预防之外,早期发现是降低大肠癌危害的重要手段措施,尤其是在预防措施欠佳的具有高度致癌危险的人群之中,即高危人群。
综合大肠癌好发人群的特征,以及导致大肠癌致癌的因素,目前常把具有下列1项或者多项特征的人列为高危人群。
★
大肠癌高危人群特征
★
?1.年满50岁的中老年人;
?2.排便习惯或情况不佳者,如慢性腹泻、长期便秘、粪便呈扁平状或变细或变形等;
?3.超重或肥胖者,体重超标的简易算法是:
体重(公斤)(身高(厘米)-)×%
或者计算体质指数(BMI):
BMI=体重(公斤)/身高(米)2
BMI≥24为超重
BMI≥28为肥胖
也有些人群,用以上方法计算,体重似乎不超标,但腰腹部却满是赘肉,应是特定的中心型肥胖类型,肥肉就长在大肠周边,危险程度更高,其判定标准是:
男性腰围≥90厘米,或腰围/臀围之比>0.90
女性腰围≥80厘米,或腰围/臀围之比>0.85
4.家族史,尤其是父母亲一级亲属中有罹患大肠癌者,会比没有这样家族史的人高出2~4倍的罹患率。
5.有症状体征,如血便、粪便隐血和经常性固定部位的腹痛。
6.有肠道特殊疾病,如患有腺瘤样息肉(即腺瘤)、家族性多发性息肉、炎性肠道疾病等。
凡属高危人群,应每年做一次防癌检查,有症状时不要轻易判定为是肠炎、痔疮等肛肠疾病,应及时就诊,定期作粪便隐血试验和肠镜检查。
50岁以上人群,即便没有症状,也应每年做一次肛门指检和粪便隐血试验,每五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
“亡羊补牢”的七种措施
★
要从根本上减少大肠癌的发生,就要避免大肠自身产毒,减少肠道对毒素的接触和吸收,加快粪便排出的效率。
1.补充膳食纤维
正确的补充方式应是食补,蔬菜、水果、谷物杂粮、豆类都是膳食纤维既丰富又廉价的来源。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有屁就要放,有屎就得拉”,话糙理不糙,良好的排便习惯对于大肠癌的预防也是至关重要的。
3.保证充足的睡眠
睡眠主要通过减轻胃肠负担和提高大肠修复效率2大途径降低大肠癌的患病风险。
4.规律的饮食
很多人常因自己三天两头没有排便而烦恼。其实原因很简单,想想自己吃了多少,可能就是因为吃得太少。所以,吃是“排”的重要前提,吃也实实在在地可以促进“排”,不仅是食物本身,还因为神奇的胃肠反射的存在。
5.增加身体活动
肠道蠕动也是一种身体活动,但不受大脑的主观控制,但自主的身体活动还是可以影响到肠道蠕动的速度。
6.补充水分
从膳食纤维能否发挥最佳效用,到粪便的形成“健康”与否,水是离不开的重要因素,因此充足水分的补充相当关键。水分的补充是多多益善的,是排便不畅、粪便干硬者首选的解决方案。
7.避免药物促排便的危害
不管使用药物或保健品促进排便,都属无奈之举,不可轻易使用。效果再好,长期使用总归免不了副作用。首先是一用就不容易停,然后是机体的耐受性增加,需要不断地增加用量,才能达到效果,只会让人越陷越深。
筛查信息
外滩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会针对35岁以上人群开展大肠癌筛查,对筛查阳性的人员,医院进行肠镜检查,筛查阴性者,建议每3年接受一次大肠癌筛查。
有筛查需求的居民,可以询问自己的签约医生或至家庭医生工作室询问家庭医生助理进行预约登记。
撰稿人:预防保健科徐静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yb/8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