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的观念里,似乎只有面对肺癌、胃癌时,才有一种害怕的感觉。
结直肠癌,这个存在感极低的癌症,往往被自动忽略。
但现实却是,在过去的30年间,中国结直肠癌患病人数增加了%,并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结直肠癌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图片来源:人民健康网之前在企鹅医生门诊就诊过的王姐,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案例。56岁的王姐是做企业管理的,常年累月加班,没时间运动,睡眠也不好,经常便秘、腹泻,饮食上习惯偏重吃辣。在医生的建议下,给自己定了肠癌早筛。这一查,直接把王姐的半只脚从鬼门关拉了回来。“本来只是想买个安心。结果老天和我开了个天大的玩笑,检测结果居然是阳性,之后的肠镜活检确认为结肠息肉。”
肠镜报告
病理结果
如果没有及时发现,王姐很可能在5—10年内不知不觉发展成肠癌,到时将面临高达80%的死亡率和巨额医疗费用。
但在我国,像王姐一样提前翻开死神底牌的家庭,还不是很多。
我国肠癌生存率只有美国的七成
我国肠癌的发病递增速度是世界平均的2倍左右。平均每1.5分钟有1人确诊为肠癌,每3分钟有1人死于肠癌。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年版)80%以上的肠癌是由腺瘤发展而来,且早期并没有明显症状。调查发现,40—70岁的平均风险人群腺瘤发现率高达11.48%,相当于每10人就有一人有腺瘤或者息肉。在我国,肠癌不仅发病递增速度快,死亡率也高。《新闻联播》主持人肖晓琳、38岁的商人王均瑶等均因肠癌去世。在疾病到来时,无论富人还是工薪阶层,都显得不堪一击,迅速被击溃。但是,并不是全球的肠癌死亡率都是如此之高。统计显示,我国结直肠癌病人的5年生存率为47.2%,美国却为64%。在医疗水平相当的情况下,为什么我国生存率会远低于美国?这主要与缺乏早期筛查有关。调研数据显示,美国的结直肠癌筛查普及率高达60%。而我国只有15%,这也是我国结直肠癌患者发现晚、死亡率高的原因。结直肠癌早期没有非常明显的症状,许多患者往往等到身体医院检查,错过最佳治疗时期,从而导致“一发现就是晚期”的悲剧。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指南,85-90%的患者查出时已经是中晚期,5年生存率只有10.8%左右。专家表示肠癌早筛早治能明显提高生存率,目前生存率偏低与没有早筛习惯有一定关系图片来源于:新华网
真的可以提早发现肠癌?
世卫组织提出,近一半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只要早筛查、早发现,我们就有可能战胜癌症,把伤害降到最低。结直肠癌就是目前可预防的肿瘤之一,早期筛查与生存率息息相关。与其他癌症不同,结直肠癌有一个很大的特色:病程发展缓慢。结直肠癌并不是突然出现在身体里的,它往往要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才会变成癌症。
这就为我们的有效预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专家提出要提升肠癌治疗的生存率,最关键的点在于早期发现病人专家表示,肿瘤早期体积小,未发生转移,较容易切除。因此,越早发现恶性肿瘤组织,越有利于增加患者存活机会。越靠近晚期,治疗生存率就越低,最晚期的5年生存率仅为10.8%左右。肠癌不同时期的5年生存率在中晚期肠癌治疗中,可能会不得已切除患者的肛门,改为在肚子上用肛门袋收集粪便和废气。除了承担痛苦,还有大额的手术加化疗费用,也给家庭造成巨大负担。运气不好的话,可能终生在肛门袋里排便中晚期的肠癌患者,但凡像王姐一样,进行一次早筛,也许就能悄然改变整个家庭的命运。早期筛查不仅能够发现并切除处于癌前病变期的结直肠病变,还能够避免肿瘤进展,提高接触直肠癌患者的存活率,甚至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专家都在呼吁、强调早筛的重要性WTO也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图片来源于:网络很多人抱着侥幸心理,到了年纪、甚至有了明显肠胃不适的症状,仍然忍着不做筛查。殊不知,早期如果及时发现问题,有助于提早发现肠癌,给予治疗充分的时间。
医生建议:
40岁以上人群应每年筛查一次
40岁以下人群每3—5年筛查一次
特别是以下4种症状,如果满足,建议尽早做一次筛查:
1.持续或间断性的腹胀、腹痛
2.大便带血,或者便隐血
3.经常肠胃不适、腹泻、便秘
4.排便习惯发生改变,排便次数增加
另外,家族中有亲属为肠癌患者、经常抽烟或饮酒、久坐不动、比较肥胖的人群都需要尤其注意。
临床研究表明,上一代直系亲属中若有患肠癌的,其子女患大肠癌的概率高于普通人群5倍,建议这部分人群从35岁开始每年做一次筛查。图片来源于:人民网“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应对肠癌最有效的方式。
国家认可,安全方便的筛查方法
很多人和王姐一样,自己、爸妈或其他亲友,符合上述情况,心里始终悬着块大石头,觉得应该检查一下。但一想到肠镜检查需要预约排队,而且还要从肛门进入身体、需要灌肠、疼痛等原因,就一拖再拖。浙江大学肿瘤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郑树、医院大肠外科主任蔡三军、浙江大医院副院长丁克锋教授等多位权威专家建议:高危人群也可以考虑,使用无痛无创的肠癌早筛检测进行早期筛查,一次筛查让一家人安心。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lb/9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