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肠癌一旦发现就是晚期,这个ldquo


最近,医院连续接诊了四位患者,他们都是因“便秘”而来,经检查发现均是晚期肠癌。四位患者中,年龄最小的71岁,最大的82岁。从事外科诊疗工作30余年的普外科主任潘吉勇介绍,近十年来,肠癌患者不但明显增多,而且一经发现多数为中晚期。潘吉勇认为,这种情况与肠镜筛查率不高有直接关系。不久前,在大连湾街道前盐村义诊活动中,潘吉勇为居民做了有关肠息肉、肠癌防治的科普讲座,提醒肠息肉应早检查、早处理,不要等到癌变再追悔莫及。

肠息肉超过2厘cm就得处理

在现场听课的大多数中老年人中,只有极少数做过肠镜检查。50岁的王女士在两年前体检时发现一个0.5厘米大的肠息肉,并做了切除。她十分担心复发癌变或者转移,专门拿着检查报告向潘吉勇咨询。医生为她讲解,超过40岁,有家族病史,患过肠息肉、肠癌,或者女性曾患过子宫内膜癌、卵巢癌的,属于肠癌的高风险人群。王女士就在此列,所以,医生建议她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潘吉勇提醒,肠息肉分很多种,腺瘤性息肉属于癌前病变,超过2厘米的有46%的癌变几率,需要及时治疗。一般情况下,在做结肠镜时发现了息肉就应在镜下给予切除,超过2厘米的息肉,需用腹腔或者用腹腔镜与肠镜双镜联合进行手术。需要注意的是,肠息肉切除术后,仍有再发的可能,但是,未癌变的大肠息肉手术后不会发生转移。

不要把直肠癌当痔疮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在我国,直肠癌多于结肠癌,而且中下段直肠癌比例高达70%。潘吉勇主任介绍,正是因为直肠癌多发于直肠中下段,所以,经常会有错将直肠肿瘤当做痔疮治疗的患者。一般在检查时,有经验的专业医生,可以通过肛门指诊就能进行初步判断,再结合肠镜检查来确诊。

高龄老人做手术要看重要脏器功能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龄老人患上了肠癌,由于老年人肠道反应不敏感而且疏于体检,往往直到肠癌合并医院就诊。这时,高龄老人往往身体各个脏器功能都在下降,能否承受得住大手术呢?

讲座中,潘吉勇主任介绍说,目前,肠癌手术越来越微创化,但是老年人是否能实施腹腔镜手术,还要综合考量重要脏器的功能水平,尤其重要的是心肺功能。微创手术需要人工气腹,腹部充满二氧化碳时,膈肌压力增高,往往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心率加快,心肺功能弱的老年人无法承受。此时,医生会选择为患者开腹手术,用最短的时间切除肿瘤,腹壁造篓,避免二次手术对患者身体的打击,延长生存时间。

结直肠癌肝转移也不要放弃

结直肠癌排在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第三位,其中,大约40%的结直肠癌患者死于肿瘤转移,而肝脏和胸部常常是最主要的转移部位。

很多患者听到转移后,就像被判了“死刑”。在讲座现场,潘吉勇告诉大家,在市三院,通过普外科和肿瘤科合作进行的新辅助治疗,帮助患者获得了手术机会。通过先做放化疗,消灭掉肉眼无法观察到的微小病灶,并让较大的肿瘤组织缩小到安全范围内再手术切除,然后,再做放化疗巩固手术效果。即便有的病灶无法完全切除,还可以做射频治疗、无水酒精注射,进而延长寿命。新辅助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已经非常成熟,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千万别放弃治疗。

市三院普外科在胃肠癌以及胃肠道良性疾病的诊疗上具有传统优势。近年来,医院外科的微创技术快速发展。三年前,普外科设置肛肠专科门诊,在无痛治疗肛肠疾病方面有着独到之处。

潘吉勇 医院普外一科主任、主任医师。从事普通外科专业近30,在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重症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胃癌、肠癌,肝胆胰脾等消化道肿瘤的手术治疗。熟练掌握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等微创技术。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lb/77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