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早期大肠癌的肉眼形态分类的变迁二


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88012.html

前言

工藤进英教授最早在新泻大学从大肠sm癌正式开始研究大肠癌诊断学,后来医院外科主任。由于他多年来执着于大肠内镜插入和法平坦·凹陷型早期大肠癌(IIb、IIc、IIc+IIa)的研究,成为国际知名的学者。

众所周知,在大肠癌的发生学中,denovo学说和腺瘤癌变学说一直争论不休。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纤维结肠镜的广泛应用,国际上已基本认同Morson等倡导的腺瘤癌变学说,大都认为大肠癌来源于腺瘤。

但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初日本学者狩谷()首先报道了1例Ⅱc型早期大肠癌,后续又有多名学者报道。此间工藤先生于年报道3例I型早期大肠癌,年报道8例,年报道25个平坦·凹陷型早期大肠癌病灶,并应用内镜方法治疗。工藤教授的开创的“轴保持短缩法”为核心的单人肠镜插入法和腺管开口形态以及平坦·凹陷型早期大肠癌的诊治经验在大肠早癌的诊断治疗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

下面这篇文献介绍了工藤教授发表的,在新泻大学医学部外科所做的大肠早癌生长发育的研究。

背景

关于早期大肠癌的生长发育模式,最早多沿袭欧美国国家的腺瘤癌变的模式。后来随着Ⅱc型早期大肠癌的发现,也有了一些不同的推断和假说。

牛尾()等回顾性讨论了17例早期大肠癌,发现漏诊的病例几乎都是无蒂病变;因此,推测进展期癌主要是由无蒂隆起型病变进展而来的。

丸山()和横山()发现,粘膜癌中有蒂病变的比率非常高,而sm癌中无蒂和凹陷型病变较多。推测腺瘤癌变后发展到进展期癌的主要的途径,是Ip型有蒂病变癌变后最初为粘膜癌,蒂部浸润以后,发展为凹陷型sm癌,之后发展为Borrmann2型。

武藤等(),观察了36例小于1cm的微小隆起病变,发现小的扁平隆起病变癌变率达到47%,认为小的扁平隆起病变是大肠癌的一个发育途径。

中村等(),对18例早期大肠癌通过实体显微镜进行观察,发现不伴腺瘤成分的平坦型病变较多,提出了denovocancer的发育模式。

图1根据组织延伸的程度进行粘膜下浸润分型

SM1:癌浸润至粘膜下层上1/3

SM1a:癌浸润至粘膜下层上1/3,且粘膜内癌向水平方向延伸约1/4以内

SM1b:癌浸润至粘膜下层上1/3,且粘膜内癌向水平方向延伸约1/4~1/2

SM1c:癌浸润至粘膜下层上1/3,且粘膜内癌向水平方向延伸超过一半以上

SM2:癌浸润至粘膜下层中1/3

SM3:癌浸润至粘膜下层下1/3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lb/63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