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丙烷脂肪酸作为喂养干草和青贮饲料的母羊的奶酪的质量生物标志物
CyclopropaneFattyAcidsasQualityBiomarkersofCheesesfromEwesFedHay-andSilage-BasedDiets
VeronicaLolli*,EricaRenes,AugustaCaligiani,MiguelAngeldelaFuente,andPilarGómez-Cortés
Correspondingaddress:DepartmentofFoodandDrug,UniversityofParma,Parma,Italy
*Email:veronica.lolli
unipr.it.Tel:+.
本研究旨在研究作为从母羊奶中获得的奶酪脂肪的质量生物标志物环丙烷脂肪酸(CPFAs)基于两种不同的饮食处理(干草和青贮)的异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分析在大多数奶酪样品中检测到了CPFAs,包括来自干草和青贮饲料的样品。干草喂养的奶酪脂肪中的CPFA水平与反式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s)和n-6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s)总量呈正相关,而与顺式MUFAs、奇数和支链脂肪酸(即C13:0异型、C16:0同型和C17:1)以及C22:5n-3呈负相关,这主要与低淀粉摄入和草场有关。总的说来,在羊乳酪脂中出现CPFAs表明使用了青贮饲料,但它也可能是质量差的干草饲料的指标。这种方法证实了CPFAs作为草料质量的生物标志物的可靠性,特别是与使用保存的草料和良好的畜牧实践有关。
二氧化钛常被称为钛白粉或者钛糖,是一种松散的白色粉末,属于常见的食品和化妆品添加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认为它是安全的。它常被添加到牙膏、巧克力中来增加质感,或用于甜甜圈、脱脂奶等食品中,使其色泽更为明亮诱人。此外,由于二氧化钛有较好的紫外线遮蔽作用,一些防晒化妆品中也会添加这一成分。
调查人员说,虽然二氧化钛通常被认为是安全的,但它以直径小于100纳米的微粒形式普遍存在于食品中是否仍然安全则值得
有关食品中二氧化钛纳米微粒的争议并非首次出现。今年1月,法国国家农业研究院曾发布一份报告说,让小鼠进食纳米微粒含量为40%至45%的二氧化钛,剂量与通常认为人类可食用的剂量相近,持续一百天后,小鼠结肠内原本为良性的病变(例如息肉)发展速度明显提升。
《6000万消费者》杂志说,尽管上述研究不能证明食用二氧化钛纳米微粒可能提升人类罹患癌症的风险,但仍需对其可能存在的健康危害提高警惕,希望有关方面尽快就此展开更深入的研究。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lb/11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