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大肠癌的定时炸弹大肠息肉


大肠癌的定时炸弹

——大肠息肉

不失初心,牢记使命,我们团队为您保驾护航,让您远离大肠癌。

大肠癌的发病率

大肠癌是一种发病率很高的恶性肿瘤。在中国也能稳居前五,并且在逐年上升。如果能早发现,早期大肠癌治疗后效果非常好,5年生存率达90%。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刻不容缓!

大肠息肉究竟是个啥东西?

大肠息肉是指突出于结肠肠腔的赘生物,通俗地说,是长在肠管内的一个肉疙瘩。息肉好发于大肠,由于很少引起症状,也很少引起出血和梗阻,临床症状不明显,因此往往不易被发现,多数是在体检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的。

大肠息肉常见的主要是炎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前者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炎性息肉高,腺瘤属癌前病变已被公认。腺瘤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种,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最低。腺瘤性息肉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

大约90%的肠癌是它演化、发展而来,所以,及时切除息肉很关键。

大肠息肉摘除后是否会再长?

大肠息肉摘除术后很容易复发,而且复发时发生的位置和性质都可能不一样。可以这么理解:肠息肉切除后,导致肠道长息肉的原因或环境没有改变,这片“土壤”还是容易滋生息肉的。

不同的肠息肉癌变程度不一样

1)增生性息肉:最常见的一种息肉,又名化生性息肉。远侧大肠为多,较小,直径多<1cm,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单发或多发。这类息肉不发生恶变。

2)炎症性息肉:又名假息肉,是肠黏膜长期受慢性炎症刺激而形成的息肉样肉芽肿,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痢疾及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

3)管状腺瘤:起源于直肠或结肠的良性息肉被称为腺瘤,并可进展成为癌变肿瘤。腺瘤十分常见,尤其是在50岁之后。圆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直径多<1cm,80%有蒂。此类息肉癌变率约1%-5%。

4)绒毛状腺瘤:较少见,多为单发。以直肠最常见,其次为乙状结肠。此类息肉癌变率较高,较管状腺瘤高10倍以上。

5)混合状腺瘤:这类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

肠镜检查,改变您命运的!

由于息肉有癌变可能,而肠癌息肉阶段,超声、ct是无能为力的,肠镜检查是医学界公认的筛查结直肠癌的“金标准”!所有超过50岁的人都应该做一次结肠镜检查,部分高危人群则应将筛查的年龄提前至40岁。生与死之间,可能就是一次肠镜的距离!

做肠镜有危险吗?

肠镜检查整体过程是很安全的,肠镜完全进入之后,就开始慢慢的退镜,一边退镜子,一边观察肠道有没有病变,会向肠腔内充气,您会感到不适或者腹部痉挛疼痛,但只要做完后排出气体,这种不适很快就能缓解。当然,检查也偶尔有出血或穿孔等并发症。

多长时间复查比较合适?

因为大肠息肉术后容易复发,所以应定期行肠镜+病理复查。复查的频率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单个良性大肠息肉摘除术后,刚开始每年需复查一次大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大肠镜。

2)多个良性大肠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要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3)增生性息肉因生长较慢,病人可1~2年随访1次。

4)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内瘤变的,病人随访时间要适当缩短,一般为6个月~1年。

5)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和锯齿状腺瘤容易复发和癌变,应当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复查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

6)若发现癌变的息肉,切除后应进行更加密切的复查,具体频度由您的主治医师决定。

★运动和饮食预防★

多运动

Spring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bs/583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