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养殖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业已然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
当前鸡养殖户日剧增多,但养殖弊端也随之显现;近年来,鸡病类型较为复杂,使对鸡病的防治和治疗难度增加。因而应充分加强对鸡病的防治,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鸡病中常见的大肠杆菌病等,其传染快,发病重,提高了鸡的病死率,给养鸡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病原因素:
1.鸡群体内有潜在的致病性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可分为致病性大肠杆菌、条件性大肠杆菌和无致病性大肠杆菌。畜禽的消化道,特别是大肠内容物中均有大肠杆菌。可以说雏鸡出壳后肠道中就有大肠杆菌,而鸡体肠道内正常的菌群中致病性大肠杆菌约占10~15%。所以在鸡的一生中任何时候都有发生大肠杆菌病的可能性。
2.易并发感染和继发感染其他疾病:大肠杆菌病极易与其它病原(如支原体)并发感染,也常常继发于其它鸡病(如新城疫、禽流感、传支等)感染之后。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由于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大肠杆菌病的治疗往往比较困难。
3.耐药菌株增多:由于养殖户把使用药物当作控制大肠杆菌的主要手段,并且在实际生产中有时用药不合理,如随意加大剂量,或低剂量长时间使用,投药途径不当、不注意轮换用药,这些错误的用药方法和用药程序是造成大肠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
疾病方面
1.支原体的影响:多数鸡场都有支原体,鸡群感染支原体后引起慢呼,鸡的呼吸道粘膜受到损伤,大肠杆菌便可乘虚而入。
2.病毒性疾病影响:鸡群感染新城疫、传支、传喉等病毒时,呼吸道和消化道粘膜受损伤,机体的抵抗力降低,大肠杆菌就能突破机体的保护力造成发病。
3.免疫抑制病的发生:如发生法氏囊病、传染性贫血、网状内皮增生症等疾病以及饲喂霉变饲料均可降低鸡群抵抗力,从而发生本病。
防治对策
1.由“药物控制大肠杆菌”转向“管理防控”和“控制环境”来达到控制大肠杆菌病的目的。
巨大的损失已经证明“药物控制大肠杆菌”很被动、不符合广大养殖户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必须走出这个怪圈。大肠杆菌是条件性疾病,所以必须切断大肠杆菌的传播途径,消除引起大肠杆菌病的各种诱因,同时给鸡群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对大肠杆菌的防控意义也很大。
2.科学的用药和整体调理结合
尽管目前抗菌素仍是治疗大肠杆菌的主要武器,但用药必须合理。用药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正确诊断,对症下药;正确掌握用量和疗程;不使用违禁药物。根据抗菌素自身特性和病情轻重来选择给药途径;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不要滥用抗菌素;最好能将分离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药敏实验,筛选出敏感药物供临床上使用;注意用药禁忌;尽量避免使用影响免疫反应和生产性能的药物。
提高鸡苗的质量,严格消毒,加强发病鸡群的饲养管理,保证饲料营养的全价,作好其它疾病的防治工作等都是降低大肠杆菌发病率的重要措施。
赞赏
长按关爱白癜风患者公益援助活动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bs/28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