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胃肠不好,更不能吸烟


来源:航海消化

这些吸烟相关大数据你知道吗?

(1)全世界中国吸烟总人数第一,年全世界有超过10亿烟民,我国有3.6亿烟民,同时约有7.4亿人遭受二手烟危害。

(2)全世界中国吸烟增长数第一,全世界吸烟人数下降我国反而增加,年较年增加了50%。最不应该吸烟的医生群体,年我国男医生吸烟率46%,美国是9.0%、澳大利亚是3.0%。

(3)全世界中国烟草消耗量第一,年全球共消费了5.8万亿根香烟,中国达2.3万亿根,总量超过后面29名国家消费量总和,中国烟民平均每天的吸烟量22支。

(4)全世界中国烟相关死亡第一,全世界死于烟相关性疾病约万,我国约万人,平均每天约人;吸烟者平均寿命少活10年;不加以控制至年死亡会突破万。

吸烟危害呼吸道,也危害包括消化道的所有器官

虽然吸烟有害健康一直在讲,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抽烟,吸烟能提神、使愉悦、够气派、能减肥-等等,大多数烟民只知道吸烟造成肺癌、慢性气管炎和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很少知道还损害你的消化道,损害你几乎所有的器官,只是吸烟所致的病是慢慢的、渐渐的产生,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得病,让你得了病还浑然不知是与吸烟有关,一旦发病既无法逆转也无法后悔。如果说吸烟的好处是1,那么烟相关疾病的死亡可能性是。世界卫生组织第一大目标任务就是控烟,吸烟是人类首位可预防的死因。今天咱们就聊聊吸烟与消化相关的话题。

随着吸烟人数增加,消化道肿瘤发生率增加

吸烟与癌症的关系已经无需证明,临床流行病学的四个共同特点是吸烟行为与罹患癌症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烟量越大、烟年越长,发生癌症的风险越高;戒烟后癌症发病风险降低;二手烟的非吸烟者罹患癌症的风险也会增加。

烟草的烟雾含有多种成份,已明确致癌物有69种,随烟雾吸入肺泡深部,渗入组织被吸收入血,经过肝脏转化,有些产物毒性更强,导致全身各个脏器敏感细胞的损伤,甚至基因突变,正常细胞生长控制机制失调,最终导致细胞癌变肿瘤的发生。

年诺贝尔化学奖的得主、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AzizSancar教授团队研究发现烟雾中苯并芘吸入体内后分解成毒性更强苯并比二醇环氧化物,能结合和受损人体遗传基因DNA,细胞无法合成蛋白质或者将信息传递给后代,无法合成肿瘤抑制基因从而发生肿瘤,Sancar教授首次发现了吸烟致癌的直接证据。

著名Cancer杂志发表一项调查中国50万居民的报告,7年中2.5万死亡,其中1.8万死于吸烟相关癌症;中国每年有43万人因吸烟新发癌症,1/4男士发生癌症由吸烟导致肺癌的风险增加%,肝癌风险增加32%,胃癌风险增加34%,食管癌风险增加47%。

吸烟者易患多种口腔疾病、口气特别重

长期吸烟者易牙龈发炎、出现牙周袋,导致牙齿松动。易形成牙石,牙石使牙周病加重,吸烟者牙齿松动、脱落率明显高于不烟者。

吸烟牙齿和牙石表面沉积牙菌斑,容易形成口气;烟雾中某些化学成分吸入肺部,再从肺部经口腔和鼻腔呼出,形成了吸烟者独特令人不快的口气。

烟雾和燃烧时局部高温刺激损伤口腔黏膜,易形成白斑病,3-5%白斑病转为口腔癌,口腔癌中60-90%吸烟者。英国的一项研究发现近20年来口腔癌发病上升68%,吸烟是最大可避免的风险因素。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多种细菌呈现急速增长趋势,如促进蛀牙形成链球菌增加10%,而70多种增长速度则显著减低,能帮助人体分解由吸烟带来的有毒化学物质变形菌门物种量降至5%以下,吸烟者口腔内菌群的变化,增加口腔疾病、肺癌、胃肠肿瘤和克罗恩氏病等病的发病风险。

吸烟者容易出现烧心、胸痛和胃食管反流病

吸烟者容易出现烧心、胸前区痛、胃食管反流病,有的吸烟者每吸一口烟就出现一次烧心,以至害怕吸烟。研究发现吸烟后能松驰胃食管接口处肌肉,使胃酸向食管内倒流刺激食管,吸烟降低食管顺蠕动清除胃酸能力,吸烟增加食管对酸的敏感性,产生烧心和胃食管反流病,并降低药物治疗的效果变得难治。

挪威一项超过人的调查发现29~37%抽烟或之前抽烟人中出现过烧心和反流症状。无论肥胖否,体重指数每增加1个点,胃食管反流风险增加30%。戒烟后体重指数增加超过正常3.5的人出现烧心和反流症状仍是不吸烟的两倍。

长期吸烟胃液反流入损伤食管下端的表皮组织被不正常的柱状上皮覆盖,称巴雷特食管病,英国一项例巴雷特食管症的研究,发现巴雷特食管病抽烟者最终转为食管癌的风险增加两倍多。

吸烟者出现进食有阻感时应及时查胃镜

烟草中的致癌物质可随唾液或食物下咽到食道或吸收,刺激食管黏膜引起食管癌变。一项实验研究将烟草中几种化学物质分别加入饮水中喂饲大鼠30周,结果给予亚硝基去甲烟碱大鼠有超过50%发生食道肿瘤,其中3例为食道癌。英美临床资料显示食管癌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高3~4倍,若不吸烟食管癌发生率至少降低60%;国内资料研究也表明吸烟者较不吸烟者食管癌发病率高3倍。

吸烟者容易会出现胃胀、胃痛、胃炎

吸烟者经常会出现胃部不适,去医院检查胃镜结果是浅表性胃炎,常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如果没有其它病因发现,可能就是吸烟造成的。研究显示每天吸烟20支以上者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生风险是不吸烟者的1.55倍。通常戒烟后症状就会数日内消失。如果你胃部不适后仍吸烟,浅表性胃炎很有可能会加重发展在成萎缩性胃炎,尤其对同时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吸烟者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的效果降低。

吸烟者胃十二指肠溃疡病情重、难治易复发

吸烟是目前公认的溃疡病的危险因素,溃疡病发病率是不烟者的2倍,且烟龄越小、烟量越大、烟程越长,溃疡病可能越大。烟中的尼古丁可刺激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增加、降低胃十二指肠血流、幽门括约肌松驰胆汁倒流入胃、胰液碳酸氢根分泌减少、胃前列腺素合成减少等因素;吸烟可以增加感染幽门螺杆菌的风险,日吸烟≥20支风险增加33%,同时感染幽门螺杆菌者,吸烟者罹患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的风险更大,发病过程中可能发挥了1+1>2的作用,两种有害因素相互促进加大了各自的危害,对雷尼替丁等药物的疗效下降,溃疡愈合的时间延长,增加溃疡并发症和促进溃疡复发。因此,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吸烟者务必戒烟。

吸烟人群中发生胃癌的风险加大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溶解于唾液中随吞咽进入胃内或在吃饭时吞下,接触和渗透入胃黏膜,容易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两者共同促使萎缩性胃炎的发生;吸烟可以降低人体内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抗癌作用的保护剂浓度;吸烟人群胃癌发生风险比不吸烟者增加50%~60%,约10%左右的胃癌发生与吸烟密切相关。

我国一项纳入例胃癌新发病例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发现吸烟年限>30年、每天吸烟量>20支和综合指标吸烟包年数>20等显示出与胃癌有较强的正相关。戒烟后需要经过20年,其胃癌患病危险才能降至正常人群的水平。葡萄牙的一项荟萃研究证实吸烟30支左右者发生胃癌的机会增大,显示吸烟是胃癌重要的行为危险因素。日本的一项14年的随访研究学者发现吸烟者发生胃癌的时间为0.5~13.7年。美国的一项研究显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吸烟者患胃癌的危险比高达11.41。

吸烟者无痛胃肠镜检查时易燥动和呛咳

国内一项研究发现吸烟对无痛胃镜麻醉效果有影响,发现检查前、静脉麻醉后、置入胃镜时、拔出胃镜时的平均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明显升高,吸烟组发生体动、呛咳例数高于非吸烟组。检查时的体动和呛咳,无疑会影响了医生的对病变的仔细观察,延长检查时间,增加麻醉药用量和增加麻醉药的风险。

吸烟影响食物中肠道膳食纤维的功效

近年来粗杂粮成了肥胖、高血脂、糖尿病等人群大众食品,饱腹感增加、稳定血糖血脂、胆固醇吸收减少。诸不知吸烟还能对消和降低粗杂粮膳食纤维的保健作用。日本一项8.7万人大规模调查显示多摄取膳食纤维确实能降低罹患脑卒中和心肌梗塞的风险,吸烟男性发病率并没有明显下降,吸烟会使这一功效大打折扣,不吸烟男性发病率要远远低于少摄取膳食纤维的男性,结论是吸烟会影响膳食纤维有益健康的功效,但作用机制不清。

吸烟减肥的真相是抑制味口而减肥

吸烟确实能使体重下降,烟草中尼古丁带来的愉悦感替代了进食的奖赏效果,从而表现为食欲下降、进食减少,体重下降。如下降到一定程度,中枢神经失去对食欲的调控能力、胃肠道蠕动减弱、消化酶分泌减少,此时想恢复正常食欲就不容易了解,形成恶性循环。

减肥效果是以损伤神经和消化功能产生厌食症为代价取得的,研究表明吸烟女性中厌食症的比率显著高于不吸烟女性。戒烟后食欲会恢复、体重会上升并维持在一定水平,吸烟者不要担心体重上升而放弃戒烟,戒烟后体重增加完全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来平衡。吸烟减肥无疑是一种饮鸩止渴的减重方法,效果不可持续,而且风险远大于收益。

吸烟者导致炎症性肠病,但说法有所不一

炎症性肠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氏病两种,这几年发病人数明显增多。研究发现吸烟对克罗恩氏病有致病作用,对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仍有争议。

英国一项克罗恩病例、溃疡性结肠炎例大宗研究发现吸烟者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风险均有增加,并发现了64个基因发生突变。一项关于例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出院随访调查发现出院后90天内23%再次入院,吸烟是重要危险因素之一。一项研究发现吸烟患者肠道的微生物的多样性减少;一项名克罗恩氏病手术后的3年随访研究发现继续吸烟者复发可能性加大。

但以往的研究和教科书中不吸烟者比吸烟者发生溃疡性结肠炎的风险高2倍,吸烟者戒烟后反而发生了溃疡性结肠炎,研究发现吸烟后肠黏膜表面一种保护作用的糖蛋白增厚,认为吸烟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保护作用,但专家一致认为考虑到吸烟对身体有更多危害并发现吸烟会降低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药物的疗效,至今未用吸烟方法进行溃疡性结肠炎治疗。

吸烟与肠易激综合症关系不是很大

肠易激综合症表现为反复腹痛腹胀、大便稀或干结、反复胃肠镜等各项检查未发现病变、病程较长、药物治疗效果不彻底。国内一项例肠易激综合征吸烟及饮酒调查发现,吸烟、吸烟年数长、吸烟量大,是肠易激综合征患病的危险因素;韩国的一项研究发现肠易激综合征病员中吸烟比例不及正常对照人群(OR值0.65)认为可能有保护作用;美国等国的研究并未发现吸烟与肠易激综合症有关。

吸烟者结肠息肉发生比例较高

吸烟者结肠息肉发生率较不吸烟者高且更容易长大。德国一项例肠镜普查息肉检出率既往吸烟者19%、不吸烟者17%和吸烟者25%。美国一项例肠镜精查发现吸烟者结肠扁平腺瘤、直径≥6mm扁平腺瘤检出率分别是不吸烟者的2.53倍和3.84倍。过去总认为结直肠有息肉家族史的子女更容易长结直肠息肉,研究发现吸烟也有类似的息肉预测价值,有吸烟者要定期查肠镜早期发现和摘除息肉,是早期预防结肠癌的重要措施。

吸烟者患结肠癌风险加大

欧洲肿瘤学研究所一项荟萃分析证实吸烟者结直肠癌发生率增加,吸烟量每增加10支/天危险增加7.8%、吸烟量每增加10包年危险增加4.4%、一个每天吸1包烟、烟龄为50年的人患结直肠癌的危险增加24%。吸烟10年后发病率开始增加,30年后明显,这是一个漫长的致癌过程。

同时死亡率亦会增加两成,吸烟量每增加10支/天死亡危险增加7.4%,吸烟时间每增加10年增加9.5%,相当于一个吸烟50年的人死于结直肠癌的危险比一个从未吸烟者增加了57.5%。

研究者还发现吸烟对直肠癌的影响均强于对结肠癌的影响,吸烟对近段结肠癌发病率的影响略高于远端结肠癌。

吸烟会通过消化道影响药物的疗效

目前已明确有多种药物会受到吸烟的影响,吸烟吸入的有害成份会干扰肝脏酶处理药物的效果。有些药物对吸烟者有时需要加大药量才能产生相同的药效,有些药物由于吸烟影响毒性会加大应用时需要减量,并存在个体差异。戒烟之后对药物作用的影响会随之下降。

如常用治疗胃炎溃疡病的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药物,吸烟影响小肠内的吸收、肝代谢增快,从而延缓胃炎和溃疡的愈合时间。另如血管加压素、去甲肾上腺素肝代谢减慢,肝硬化病员吸烟者更容易出出腹水。任何药物治疗疗效差或反应大时均应想到是否是吸烟的影响。

吸烟会加速肝病转化为肝硬化、肝癌

研究表明吸烟吸入的大量有机物经过肝脏代谢处理可以解毒可能制毒,可能伤肝自身也可能伤及全身器官。伤及肝表现为肝组织坏死、细胞增殖、纤维化及结节样增生。动物实验研究发现吸烟会增加实验动物肝纤维化的程度,还能增加丙肝患者的肝损害。

美国一项例非酒精性脂肪肝随访结果显示吸烟通过加重胰岛素抵抗而加速脂肪肝进展和肝纤维化,多数患者吸烟史超过10包-年。我国台湾学者研究发现吸烟饮酒者病毒性肝炎患者转化肝细胞癌风险加大、生存质量较差、死亡风险随着吸烟量和饮酒量增大而显著升高,并且两种不良习惯的影响有叠加作用。

英国一项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调查结果显示吸烟者患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风险增加1.49倍。法国一项例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调查发现53例有吸烟史,吸烟者容易肝硬化并发展快,烟度每增加1包—年,进展期肝纤维化的风险增加5%。瑞士伯尔尼大学纳入研究例肝癌患者,对64例吸烟者和例不吸烟者进行比较,吸烟者的生存时间低于不吸烟者1.77倍,吸烟对肝癌患者生存有影响。

急性和慢性胰腺炎发病与吸烟也有关联

丹麦学者随访1.7万人20年发生急性胰腺炎例、慢性胰腺炎97例,其中46%有吸烟史。一项发表Gut杂志瑞典学者研究比较例非胆石相关性和例胆石相关性急性胰腺炎吸烟史,显示每年吸烟20包以上者非胆石相关性急性胰腺炎风险比无吸烟史者高出2倍以上,吸烟是除胆石外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另一种重要危险因素。

研究显示吸烟可导致慢性胰腺炎发病风险升高,医院一项对慢性胰腺炎例研究发现吸烟是主要致病危险因素之一,长期吸烟者胰腺钙化比例显著增高。

男性1/4的胰腺癌发病可归因于吸烟

胰腺癌是最具致命的癌症之一年国际癌症研究学会就指出吸烟是唯一公认与胰腺癌发病有明确关系的危险因素。

研究显示男性约25%的胰腺癌病例可归因于吸烟,女性因吸烟的胰腺癌病例仅6%,吸烟者发生胰腺癌的危险性是不吸烟者的3-6倍,每天吸烟25支以上者发生胰腺癌危险是不吸烟者的4倍,吸烟者确诊胰腺癌的平均年龄62岁提前了10年。

吸烟的胰腺癌病员的生存期会缩短40%,吸烟积累指数超过60的吸烟者胰腺癌中位生存期只有3个月。戒烟则能有效降低胰腺癌的发生率,戒烟10年以上者其危险性已和非吸烟者相仿,戒烟15年以后,其发生胰腺癌的危险性可与终生未吸烟者相当。

无论什么时候戒烟都不算晚

以上所论及吸烟对消化系统的危害只是吸烟对身体影响的一部份,对吸烟者个体而言,好像在我身上还未显示有这些不正常的信号,问题是这些信号很弱、很慢出现,一旦出现后果不堪设想,好在无论烟龄有多长,年纪大小,下定决心戒烟,整体健康状况都可以在停止吸烟后加以改善,无论什么时候戒烟都不算晚,

研究发现停止吸烟后20分钟后血压和脉搏会降低,心脏得到休息;8个小时后体内残留一氧化碳水平开始降低,24小时后散尽,血氧浓度恢复正常,对胃肠黏膜的刺激消失;48小时后所有尼古丁被清出体外,嗅觉和味觉明显改善,对肝脏药物代谢的影响消失;

2-12周时间后血液循环完全恢复正常,肺功能可以提高30%;3-9个月后咳嗽自然停止;1年后心脏病发作风险能降低一半以上;5年后肺癌或口腔癌死亡风险可以降低50%;10年以后发展成肺癌或心脏病发作的风险恢复到和非吸烟者一样低。但戒烟后对肠息肉的生长和胰腺炎的影响并不能完全消失。

反之,再不戒烟就麻烦了,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年4月发布预测报告称在中国如果不采取控烟的话,本世纪与吸烟相关疾病将会夺走2亿人生命,千百万人陷入贫困,给中国人民健康和中国整体经济带来灾难。

附:戒烟小贴士

笔者在临床工作中是这样劝说吸烟病友戒烟的:

(1)细吸烟:购买细支香烟,吸一包等于吸半包;

(2)短吸烟:吸到一半丢弃,吸一支等于吸半支;

(3)浅吸烟:吸入口腔吐出,吸一口等于吸半口;

(4)少吸烟:每日少吸一支,逐步消减吸烟欲望;

(5)不吸烟:坚定信心不吸,最终戒烟身心健康。

文章不错?底部请随手点个“在看”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z/872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