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是指人体组织表面长出的赘生物。很多人在体检时查出长有息肉,都会十分恐慌。听说,息肉可是癌前病变的征兆啊!
这种说法到底是有据可循还是耸人听闻呢?
(图源:摄图网)
肠息肉
肠息肉大致可分为两种:非腺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腺瘤性息肉主要包括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这些息肉都是良性,发生癌变的几率比较小,有些炎症刺激形成的息肉随着炎症好转,自己会消失。
但腺瘤性息肉可就不一样了,它的癌变率非常高。有数据显示,大约70%的结肠癌都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成的。从息肉发展到肠癌,大概需要10—15年的时间。
而在体检过程中,查出的腺瘤性息肉的概率是非常高的。
好在,结直肠癌算是比较好预防的一种癌症,只要及时切除息肉,就能有效阻止癌变发生。
建议以下高危人群每年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1.家族成员中有结肠癌或结肠息肉者;
2.长期摄入高动物蛋白、高脂肪、低纤维素、油炸食物;
3.年龄大于50岁者;
4.有相关疾病,如肝硬化、乳腺癌、输尿管和肠癌等。
胃息肉
胃息肉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细胞凸入胃内的隆起性病变,病因可能与胃内炎症刺激、饮酒、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等因素有关。
与肠息肉相比,胃息肉发生的概率会小一些,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通常,增生性息肉癌变率约为0-5%;腺瘤性息肉癌变率一般在25%-50%。
同样,对于直径超过2厘米、恶变率较高的息肉,及时切除是最好的办法。
以下胃癌高危人群也应每年做一次胃肠镜检查:
1.年龄超过45岁以上人群;
2.有胃癌家族史的人;
3.有胃部慢性基础疾病的人;
4.有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的人;
5.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胆囊息肉
大部分胆囊息肉都属于良性息肉,包括胆固醇息肉、炎性息肉、增生型以及混合型息肉等。
但少数息肉也有恶变的可能,这些息肉大多具有以下特征:
1.息肉是单发状态,且息肉基底广蒂;
2.息肉大于1厘米,呈持续性增长状态;
胆囊息肉主要的治疗方法是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息肉大小,采取保胆取息,或者手术切除病变的胆囊。
通常,胆囊息肉可以通过B型超声检查发现,这也是随访复查的主要方法。对于一些特殊的病变,则需要进一步的增强CT或增强核磁检查。
以下是胆囊息肉容易癌变的高危人群,建议每年定期复查:
1.有胆结石、胆囊炎等类症状的患者;
2.存在胆囊癌家族史;
3.高脂血症人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z/8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