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数据显示,消化系统肿瘤中,结直肠癌稳居第一位,发病年龄也有进一步年轻化的趋势。在一些大城市如上海、广州及台湾等,结直肠癌有超越肺癌成为新癌王的趋势。
而结直肠癌的产生,大约80%-95%是由结直肠腺瘤发展而来,可以说,大肠腺瘤是造成大肠癌的罪魁祸首。
先从大肠息肉说起
大肠腺瘤是结直肠息肉中的一种,也叫腺瘤性息肉或肿瘤性息肉。肠息肉是肠黏膜局部增生形成的赘生物,通俗说,就是在大肠的内腔黏膜表面多出来的一块肉。它分布于结直肠的各个部位,尤以左半结肠和直肠较为多发。肠息肉在中老年人群很常见,肠镜检出率可达10%-30%,近年数据显示,在年轻人当中检出率也在10%以上。
按数量分,有单发性息肉、多发性息肉和息肉病之分。
一、肿瘤性息肉(大肠腺瘤):
包括早期腺瘤(畸形隐窝灶)、传统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混合型腺瘤)、锯齿状腺瘤(传统锯齿状腺瘤、广基锯齿状肿瘤息肉、混合增生性息肉/锯齿状腺瘤)和杵状-微腺管腺瘤,临床上管状腺瘤患者较多。
比起有蒂腺瘤,无蒂腺瘤的癌变率较高,并且如果腺瘤越大,癌变可能性越大。腺瘤中绒毛成分越多,越可能癌变。
二、非肿瘤性息肉:
患非肿瘤性息肉,癌变可能性较低。非肿瘤性息肉包括增生性息肉、错构瘤性息肉(如幼年性息肉、P-J综合征等)、淋巴性息肉、黏膜脱垂性息肉(肛管)炎性息肉。
三、肠息肉病:
如果在肠道出现数目多于颗以上的息肉,并具有肠息肉病的特殊临床表现时,我们会怀疑患者患了肠息肉病。
大肠腺瘤是大肠息肉的一种,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良性疾病,而且发病非常隐匿。临床上许多患者都是因为做肠镜检查的时候无意中发现的。
虽然腺瘤是一种良性疾病,但也是公认的一种癌前病变。
研究认为至少80%-95%的结直肠癌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大肠腺瘤像一颗种子一样,随着时间的延长发展为结直肠癌的几率会越来越大。
一、管状腺瘤:绒毛状成分占20%以下
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息肉,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但大部分直径在1厘米以下。80%有蒂。组织学表现为多数管状腺腺体,未成熟细胞分布于腺体的所有水平。可有不同程度的间叶样变,有时亦有少量乳头增生。其癌变率在1%-5%左右。
二、绒毛状腺瘤:绒毛状成分占80%以上
较管状腺瘤少见,绝大多数为单发。一般体积都较大,直径大多在1厘米以上,大部分为广基,约10%-20%可以有蒂。表面呈暗红色,粗糙或呈绒毛状突起或小结节状,质软易碎,触之能活动,如触及硬结或固定,则表示有癌变可能。
其癌变率较管状腺瘤大10倍以上,在30%-70%左右;
也有观点认为,只要给它足够的时间,它的癌变率将是%!
三、混合型腺瘤:绒毛状成分占20%-80%
值得注意的是,癌变的几率与腺瘤的大小、数目有关:直径越大,数目越多,癌变的几率就随之增加。
小小的腺瘤虽然不是很严重的疾病,但放任其不管,会出很大的问题,只要时间足够,可以说,%会变成肠癌!
但是,腺瘤的生长极其缓慢,大约从息肉到癌变,需要5-15年时间,甚至更长。因此,我们有足够的时间去发现并消灭它。
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在45岁前做个肠镜。
哪些人容易长大肠腺瘤?
大肠腺瘤在以下人群中十分常见,符合条件的人们一定要注意了!
一、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由于机体的衰老和免疫功能的下降,发生肠道腺瘤的风险较年轻人也大幅度提高。
三、不良生活习惯者
常常腹痛,腹胀,便秘,腹泻的人群一定要尤其注意!
长了腺瘤会有什么症状?
很多医生称大肠癌是隐匿的杀手,因为绝大多数患者长了腺瘤,却没有什么症状,等到出现便血、腹痛、黑便、消瘦、腹部包块时,往往已经是进展期肠癌了。所以要特别警惕!息肉较大时会有如下表现:
一、便血。患结直肠、乙状结肠息肉可能会出现便血,通常是出现间断性的小量出血,血附于大便表面,很少引起贫血;严重时,出血量也可多达-ml。
三、腹痛。部分患者会出现弥漫性的腹痛,尤其是在大便时或者大便后加重。
结直肠癌几乎是最容易预防及治愈的癌症之一,前提就是要及时发现并切除病灶。因为它生长极其缓慢,只要在癌变前找到并切除病灶,就能越快治愈。
如何筛查?在45岁前做一次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可以提前5年,甚至10年;一旦发现息肉,及时切除,并遵医嘱定期复查。
如何治疗?往往在镜下就能治疗;如数目多、直径大的,或者病理证实已经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则需要手术治疗。
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就是复查!
首先,因为诸多因素,一次肠镜没发现息肉,并不表示没有;所以最好进行复查肠镜确定;
第二,因为息肉,尤其是腺瘤,复发的几率很大,达30%-60%。而且,术后第一年复发的危险性要比同龄正常人高16倍。因此,切除后还要定期复查。
对于低中风险息肉切除术后复查时间,建议在1-3年内。
高风险建议3-6月复查一次肠镜。
怎么预防呢?
最关键的预防:除了及早进行肠镜检查外,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均衡饮食:
膳食纤维:蔬菜、水果及其他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全谷物:粗粮、全麦食品、谷物;远离烧烤、腌制、熏制食品;避免过度摄入高脂肪、高蛋白食品。
其他:鱼类、含有维生素C的食物(橘子、草莓和菠菜等)、多种维生素、钙剂、乳制品也可以降低结直肠癌风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z/6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