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看央视《中华医药》讲述:北京有一专治肺病疑难杂症的中医诊所,来医院治不好的呼吸系统毛病。
有一位患者被接诊医生问烦了。就说:他得的是玩顾性咳嗽,一到秋天就咳,一年比一年加重。今年咳了没治好,还添加了哮喘。输了抗生素,吃了抗过敏药也不好,病还加重了。白天犯困无精打彩,班都上不了啦。他坐了两小车来看病,这个医生为什么没怎么问咳嗽、哮喘的事,却一个劲的打听,夏天在干什么,健身时汗出的多不多。大便从夏天问到秋天,一天便几次。有没有腹泻、便秘。他责怪这个医生会不会看病。
这时坐在对面稍老一些的医生,跟这个患者解释到。这里是祖传几代的中医诊所。专治肺病疑难杂症。
中医治病常常会夏病冬治,上病下治,下病上治。因为中医是整体观,与季节、气侯、饮食、二便关联很大。如果你大老远来治咳嗽医院看不了,才到我们这,如果不问清楚,胡乱开点止咳药。那就砸了我们的祖传“金字招牌”了。向你问的详细一些,我们才能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结果是这个患者就是长期大便不好,夏天多腹泻,秋天天多便秘。经过这家诊所调脾胃,通大肠。不到十天,折磨该患者好多年的秋季咳终于给治好了。今天是带朋友来看病,被摄制组意外加到报道里的。
今天学习《黄帝内经》的四气调神大论篇:“逆秋气,则少阴不收,肺气焦满。”意思是说,如果违背了秋天要收敛,尽量保证夏天丢失的津液、汗液别再丢失啦,因为秋天本来就燥。再不收敛。肺就会因干燥而换气变差。肺泡内也会集满灰尘,这些粉尘因缺水份而形成粘痰不易被咳出。堵在呼吸道上就形成了狭窄,产生了哮喘。
中医的肺与大肠相表里,该患者夏天、秋天肠道都有问题。特别是秋天的便秘。更说明患者体内水份不够。因此脏腑都有问题。
现在开始理解,中医的上病下治,下病上治的道理——肺病从治大肠开始。
悟黄帝内经道古人智慧
何医生~每天学一点,养生成赢家!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z/57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