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大肠癌所采用的方药散见于中医治疗积聚、症瘕、痢疾、脏毒等病证中,如《素问玄机原病式》的芍药汤、《济生方》的香棱丸、《疡医大全》的化痞丸、《医林改错》的少腹逐瘀汤等。
治疗原则
本病病机的中心环节是湿热,并由湿热进一步演化而为热毒、瘀毒蕴结于肠中,日久形成结块,故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为治疗原则。病至晚期,正虚邪实,当根据患者所表现的不同证候,以补虚为主兼以解毒散结。
·湿热下注:槐角、地榆、侧柏叶凉血止血;黄芩、黄连、黄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荆芥、防风、枳壳疏风理气;当归尾活血祛瘀。腹痛较著者可加香附、郁金,以行气活血定痛;大便脓血粘液,泻下臭秽,为热毒炽盛,加白头翁、败酱、马齿苋以清热解毒,散血消肿。
·瘀毒内阻:以桃仁、红花、五灵脂、延胡索、丹皮、赤芍、当归、川芎活血通经,行瘀止痛;以香附、乌药、枳壳调理气机;甘草调和诸药,共呈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临床应用常配伍黄连、黄柏、败酱等,以加强清热解毒之力。
·气血两虚:以四君汤益气健脾,以四物汤补血调血。腹痛绵绵,重用白芍、炙甘草以缓急止痛;便血不止者,加三七、茜草、仙鹤草化瘀止血;泄泻者,加肉豆蔻、赤石脂以收敛固涩;心悸失眠者,加酸枣仁、远志养心安神。
·肝肾阴虚:以六味地黄滋补肝肾,加知母、黄柏清泻虚火。便秘者,加柏子仁、火麻仁润肠通便;大便带血者,加三七、茜草、仙鹤草化瘀止血;遗精加芡实、金樱子益肾固精;月经不调者加香附、当归益气活血调经。
大肠癌患者早期以湿热下注之实证为主,当患者病至中晚期及接受手术、放疗、化疗后,其证候大多向脾虚血亏的正虚邪衰的方向转化;若用药得当,正气得复,患者尚可长期生存;若正气不复,邪气渐盛,最终出现正不胜邪、正虚邪陷的局面,并由于气血耗伤,阴阳俱虚,可合并积聚、鼓胀,或出现发热、黄疽、大量便血、昏迷等危重之症,应中西医结合救治。
大肠癌多发于中年以上男性,病变早期症状不明显,易被忽视。便血、痢下赤白等症状又易被误诊。故对出现以排便习惯与粪便性状改变,腹痛,肛门坠痛,里急后重,甚至腹内结块,消瘦等症状时应高度警惕,并尽快结合现代检查方法查明原因,以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病机的中心环节是湿热。故以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为治疗原则,并应适当结合抗大肠癌的中草药。病至晚期,正虚邪实,则以补虚为主兼以解毒散结。
本篇完结,想了解更多中医肿瘤,请继续庆国庆中科白癜风让您告白北京中科白殿疯怎么走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z/34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