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肿瘤医院评出的新年八大癌


癌症,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的步伐

人类的抗癌史,也是一部医学的发展史,每天,我们都在离胜利更近一点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会流传出一些危言耸听、缺乏科学依据的“癌症知识”,抗癌心切的患者或者亲友往往会不经识别,乖乖照做,却不知道听信了这些谣言有可能会造成对病情更加不利的效果。

因此,在本期的晓爱课堂中,福晓爱特地整理了八条最具代表性的癌症谣言,逐一向医院的各位专家们核实、请教,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真相到底是怎样的吧!

谣言一:阿司匹林能够预防消化道肿瘤的发生?

徐烨教授

医院

大肠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这句话实际上是对了一半。

阿司匹林的确能够预防,包括胃癌、肠癌、胰腺癌等等各种消化系统肿瘤的发生。以及对于新血管系统,能够预防血栓的发生。

但它也有很多的副作用:长时间服用阿司匹林的话会造成出血的倾向;其次阿司匹林对消化系统有毒副作用,所以一些人使用了阿司匹林以后会产生恶心、腹痛的感觉;对于肝脏和肾脏也有一定的毒副作用。

所以,目前来说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于使用阿司匹林。它具体应该适用于什么样的人,用什么样的剂量必须要由更多的研究来证实。

谣言二:肿瘤患者在康复期不能吃鸡?

成文武教授

医院

综合治疗科主任

所谓的吃鸡容易引起肿瘤的复发、转移,在我的个人肿瘤研究生涯当中没有查到过这样的文献,也没有看过这样的科学依据。

实际上恰恰相反,在我们的肿瘤治疗康复期,比如说手术以后,放化疗以后,我还是建议他们去喝点鸡汤或者吃点鸡肉,补充营养。

同时,真正容易造成肿瘤复发和转移的东西,我们的确也要去忌口。比如说,烟和大量的烈性酒,或者一些霉变的,含有激素的食物,或者有很多添加剂的食物。

我们每个患者,都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去了解饮食忌口,而不是道听途说,对康复反而不利。

谣言三:核磁共振有辐射,少做为妙?

彭卫军教授

医院

放射诊断科主任

现在很多市民或者患者对磁共振检查心存疑虑,其实磁共振是绝对没有辐射的。

我们知道CT是通过X线成像的,所以它是有一定辐射的,频繁的CT检查是不建议的。但是磁共振是利用了人体里的氢质子,通过共振来获得人体里面的信息成像,所以它是没有辐射的。它是目前影像学里最安全的检查技术之一。

而且磁共振的软组织分辨率非常高,非常适合做神经系统、骨关节以及腹部的检查,所以患者和市民朋友们都可以放心。

谣言四:食管癌在中国高发都是饮食习惯惹的祸

赵快乐教授

医院

放射治疗中心胸部专科主任

食管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道肿瘤,全世界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食管癌,各国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差别很大。中国就是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之一,病例数约占全球的50%。而美国的食管癌发病率就很低,因此有一种说法,中国食管癌高发都是饮食习惯惹的祸。

事实上,食管癌共分两种,一种是食管鳞癌,一种是食管腺癌。在中国比较高发的是食管鳞癌。

当我们追根溯源病源的时候,一般认为是内因和外因共同结合所致,内因和基因有关,外因就和饮食习惯以及社会环境相关。因此并不能一刀切地认为食管癌在中国高发都是因为饮食习惯。

实际上,随着现在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食管癌在中国的发病率还是有明显下降的。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对我们来说更有意义。

相信科学,理性抗癌,避免虚假信息来影响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这是在今天辟谣课堂的最后,晓爱想和大家分享的。在下一期的辟谣专栏中,我们还会继续攻破“酸性体质是否比碱性体质人群更容易罹患癌症”、“癌症筛查是否越贵越好”等谣言,敬请期待!最后,提前祝大家新春快乐,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晓爱永远在你们身边!

建议wifi下收看视频

面对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

癌症

我们从来没有停止过斗争的步伐

在上一期的晓爱课堂中,我们已经介绍了谣言对于癌症治疗的危害性,并成功粉碎了四条癌症相关的谣言→戳蓝字读辞旧迎新,送走年八大癌症谣言(一),并且受到了读者们的热情反馈。在本期课堂中,晓爱将继续整理另外四条典型的癌症谣言,逐一向医院的各位专家们核实、请教,一起来听一下最权威的声音吧!

谣言五

油烟让中国女性的肺癌发病率升高

陈海泉教授

医院

胸外科主任

上个世纪50年代,英国的科学家通过大量的研究发现,重度抽烟可以使肺癌的发病危险增加20倍。

最近十年来,越来越多并不抽烟的女性查出肺癌,大家想当然地认为和油烟有关。实际上,过去的30年里,我们的厨房早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再油烟熏人,卫生状况也十分良好,而且现在高发的这部分女性肺癌患者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非常年轻,她们甚至都没有几年下厨房做饭的历史。

到底什么原因导致的女性肺癌增加呢?准确地说我们目前还不知道,只能推测是一个比吸烟这类因素还要强,同时对雌激素敏感的病源。

贸然地将女性肺癌率高发和油烟联系在一起是不正确的。

谣言六

PD-1、PD-L1单抗药是抗癌新神器,无所不能

胡夕春教授

医院

肿瘤内科主任

为什么病人会生肿瘤呢?就是因为最后一个刹车刹住了。这个刹车就是指PD-1和PD-L1。PD-1,英文叫programmeddeath-1,就是程序性死亡1。PD-L1,是PD-1的配体。两者结合后可提供抑制性信号,我们称之为最后一个刹车,这样一个刹车刹住以后,那么身体就不会把肿瘤细胞识别出来,就不会杀死肿瘤细胞。在这个机理的基础上,阻断PD-1和PD-L1发生作用的药物就被发明出来了,服用了之后,刹车失灵,那么免疫细胞就能顺利把肿瘤细胞杀死了。

但是这类药物并不是对所有病人有效,它仅仅对那些,肿瘤突变负荷比较高的人,PD-L1表达的病人,DNA损伤修复机制出问题的这些病人可能是有效的,而对其他病人疗效不是很好。

所以它是一种有疗效也有毒性,安全性总体比化疗要好的药物,但也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药。

谣言七

酸性体质比碱性体质人群更容易罹患癌症

孟志强教授

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主任

人体的确会有酸碱度的差别,一般来说是以水的PH值作为一个分界线,比水的PH值高的,我们叫偏碱,低的,就叫偏酸。那我们平时说的所谓的“酸性体质”或者“碱性体质”,检测的主要是我们血液的PH值。它其实有一个标准范围,而且这个范围是很窄的,也就是说我们人体的PH值必须在这个范围之内才是正常的,过酸或者过碱都是不好的,都要导致疾病,影响我们的健康。

那我们再来看一下肿瘤的发病原理,从本质上来讲,肿瘤是一种基因疾病,我们细胞的基因发生了变化,导致细胞生长失去了控制,才会变成一个肿瘤。我们一个细胞的生长失去了控制,让它变成一个肿瘤。

我们现在并没有直接的科学依据表明,酸性体质能够使我们癌症的发生率会增加。

谣言八

防癌筛查越贵效果越好?

郑莹教授

医院

肿瘤预防部主任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癌症筛查主要是由哪些方法来检查呢?基本上是三个方面的检查:一影像学的,二细胞学的,还有就是做相关的癌症标志物的检查。

但非常重要的一点是,这些检查是不是都要做,到底选择哪些检查,关键还是要在对癌症风险仔细评估的基础上,再判断需要做哪些检查。这样总体来说,检查的费用也不会很贵。

其次,现在有一些很贵的检查的方法,比如像基因检测,其实还并没有在大规模的人群当中得到效果验证,因此并不适合人群做癌症筛查。

因此,癌症筛查并不是根据价格来判断,而是越适合越好。

在辟谣系列小课堂的最后,晓爱再次呼吁大家:相信科学,理性辨别虚假信息,才能有效和病魔斗争。新的一年,新的开始,让我们一起为家人和自己的健康加油吧!晓爱永远在你们身边。

本文来源:医院

以上内容版权属所有人,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敬请谅解。

点击进入我们的旗下







































白驳风那里治得最好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物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z/304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