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湿热多由饮食不节,恣食厚味醇酒,或夏月暑湿、疫毒之邪侵及肠道所致,为邪实之证,病位在大肠。因湿热毒邪内结大肠,下焦气机壅滞,传导失常,脂络受伤,气血瘀滞。
多因过食辛辣燥热之品,外感热邪或肺移热于大肠,大肠传导失常,临床以肛门灼热,便下脓血或大便秘结为主要表现的证。常见于痢疾、腹痛、泄泻、肠痈、便秘、痔疮、温病及西医的急慢性肠炎、菌痢、急性阑尾炎等疾病。
大肠湿热,因为有湿,一般情况下大便比较粘腻而排便不畅,又因为有热,气味会比平时刺鼻,有热则会造成局部发炎,则腹部会有疼痛的现象。舌苔一般比较黄腻,口渴,腹痛,里急后重,舌苔黄,粪便脓血。恶心,口苦,吃辛辣的东西易加重。甚至会出现痔疮。原因可能是受凉或者是不洁饮食;建议腹部保暖及按摩,忌油腻饮食,避免进食冷东西等等,多因饮食不节不洁,损伤肠胃,湿热之邪乘虚内犯所致。湿热侵袭大肠,壅阻气机,故腹痛,里急后重;湿热熏灼肠道,脉络受损,血腐成脓。
大肠热的临床表现,主要是腹痛,肛门灼热,泄泻或便下脓血,或大便干燥秘结,口干思饮,小便量少色黄,舌红脉数。大肠热的辨证要点是鉴别病证的虚实属性。
①大肠实热证。一般起病急、病程短、病情重。湿热泄,多发于夏秋之际,特点是腹痛即泻,粪色如糜而臭秽,肛门灼热,小便短赤舌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滑;暑泄,多发于盛夏,泄下粘稠或暴注下迫,身热汗多,烦渴引饮,小便短赤,舌红,舌苔薄黄,脉濡数;暴痢,初起有发热恶寒等表证,继之腹痛,下痢赤白,里急后重,小便热涩,肛门灼热,舌红苔黄或腻,脉滑数有力,若热毒化火的疫毒痢,尚可出现神昏谵语及厥脱等症状;热秘,则大便干结,面赤身热,唇疮口臭,小便短赤,腹满胀痛,舌苔黄燥,脉滑实;肠热便血,大便先血后便,血色鲜红、质稠,腹痛,大便不畅,舌红,苔黄或腻,脉数;肠痈,则腹痛拒按,腹皮拘急,痛有定处,发热,恶心欲吐,大便或结或泻,舌苔黄,脉滑数。
②大肠虚热证。以肠燥、液亏引起的便秘为常见,大便难下,腹痛不著,或口干,低热,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数等阴虚内热之象。
药物治疗:大肠实热证的治疗,以泄热去邪为主,临证可据病情分别选用大、小承气汤,大柴胡汤,白头翁汤,连朴饮等。大肠虚热证的治疗,宜养阴润燥,常用增液汤、五仁丸、麻仁润肠丸等。
饮食疗法
(1)马齿苋绿豆汤:新鲜马齿苋克(或干品60克)、绿豆60克,煎汤服食。每天1~2次,连服3天。二味合用对湿热泄泻、或热毒血痢,甚为有效。
(2)车前子饮:车前子30克,纱布包,加水毫升,煎取毫升,去渣,加粳米煮粥,分二次温服毫升。治泄泻。
大肠湿热吃什么好
(3)姜连散:生姜l20克,榨汁;黄连30克,锉末,文火烘炒加姜汁拌匀,以干为度。每服6克,绿茶清送下,每天3次。对湿热泄泻呕吐者大为适宜。
(4)石榴皮蜜膏:鲜石榴皮克(干品克)、切碎,砂锅煎煮取汁两次,文火浓缩至稠粘时,加蜂蜜毫升,搅匀至沸停火,冷后装瓶。每服10毫升,开水冲服,每日3次。
(5)白蜜马齿苋汁:鲜马齿苋克,温开水洗净榨汁,加白蜜30毫升,或白糖适量,一次服下,每日服2次。
(6)绿茶煎:绿茶克,煮取浓汁毫升,每次服毫升,加醋10毫升热饮,每日3次。或绿茶末12克,白痢以姜汤送服,赤痢以甘草水送服,每日3次。症状消失后连服3日,以巩固疗效。
(7)苋粥:新鲜紫苋克,去根洗净切碎,同粳米克煮粥,每日2次,早晚服。此粥对于有急性菌痢、肠炎的老年患者,尤为适宜。
(8)龙眼肉包鸦胆粉:鸦胆子亡10粒,研粉,以桂元肉包裹吞服,每日3次,治阿米巴痢。此方适于饭后服,不宜久服。
若本证久而不愈,反复发作,表现正虚邪恋,宜扶正祛邪兼用。其药物灌肠往往是临床上有效可行的治疗方法。药用白头翁、秦皮、黄柏、夏枯草、青黛、紫草、明矾、牡蛎、乌梅、罂粟壳、五倍子等。
每剂加水毫升煎至毫升,湿度37~38℃,开始每次用50~毫升于早晚各作保留灌肠1次,适应后每次用毫升,每日灌肠1次。患者取侧卧位,臀高头低,慢速灌肠,灌入后取胸膝位15分钟,再仰卧1小时以上。
宝健
有人脉、有订单!!
长按下图识别白癜风诊疗规范看白癜风哪个医院看的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z/1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