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江南梦,在细雨霏霏中撑一把油纸伞穿堂弄巷,亦或是泛一叶扁舟看绿水溅起涟漪。
透着股朦胧诗意的小镇便成为人人向往的所在,然而江南古镇虽多,想要找一处韵味十足又没有汹涌人海的古镇实属不易。好在,秀丽的鹅湖孕育出了宁静古朴的荡口古镇,虽没有周庄的盛名,也没有乌镇的喧闹,却自有一番风味。
有着“小苏州”之称的荡口古镇,位于无锡市东南鹅湖镇境内。历史上,这座小镇一直默默无闻不成规模,及至明代,华氏家族为避战乱迁徙到此处,垦荒造田,开肆经业,才造就了闻名江南的商埠重镇。
她就像是一位藏在深闺中的江南女子,少有人打扰,所以最大程度地保留着水乡的旧日风貌,婉约而清丽。
来到荡口,迎面而来的是挺立在古镇门口的汉白玉石牌坊门楼,传统的重檐歇山式建筑,飞檐高翘,镂空雕花,坊额上秀丽飘逸的“荡口”二字正是明代大才子唐寅所写,为历史厚重的古镇增添了几分灵气。
进入古镇,悠远的北仓河穿镇而过,河岸两旁杨柳依依,错落有致的江南民居皆是白墙黑瓦,倒影在水面朦朦胧胧地荡漾着,如同一幅水墨画卷,流淌着温柔与宁静。
“水港小桥多”,古镇水多,桥也多,街巷桥桥相连,或单孔,或平板,或石拱,或木架,每一座桥都牵系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往。摇橹船悠悠然然地前进着,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船上看你,现实的浮躁一下子淹没在咿咿呀呀的摇橹声中。
“江南数巨族者,必推首华氏”,这里可以说是华氏的天下,保留着大量的华氏明清古建筑,处处能体味其遗风余韵。
恬静的水畔,就坐落着江南地区规模最大、保留最完整的华氏义庄。现存的四进式房屋仍然占地多平方米,梁枋与斗拱之上分设有精致的彩绘与雕刻,正厅更是以全楠木建造而成,如此讲究,足可见昔日华氏家族的辉煌以及崇文重教的家风。
设立义学,资助孩童读书科考是义庄之首要,同时也为荡口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华秋萍、华蘅芳、钱穆、钱长伟……犹如点点繁星灿然布满荡口这片天空。
古镇的修复,吸引了一大批文艺范的小店驻留,青砖、石板、茶香、琴韵、歌赋交织在一起弥漫在深巷中。流连于此,处处可见惊喜,那些璀璨的历史遗存,见证了古镇千百年来的兴衰荣辱。
随处可遇的,还有那些跳动在舌尖上的味蕾享受,入口即化的走油肉、软糯可口的青白团子、香甜松软的海棠糕……一路逛一路吃,如果有闲心,还可以寻一处小屋临窗而坐,看窗外悠然的行色,徜徉于无限遐想与向往。
荡口,有的远不止小桥流水人家,还有令人称羡的自然野趣。南青荡玫瑰步道和鹅真荡秋香步道犹如两条彩带将古镇环抱其中,不一样的风情与古镇的文化质感相映成辉。
南青荡玫瑰步道,凭借着一汪碧水的灵动,缀满摄人心魄的鲜花,接天而尽。沿途的玫瑰园是所有女生实现童话梦的所在,成片的玫瑰在薰衣草、金盏菊的衬托下,唯美浪漫到极致。
临河而建的鹅真荡秋香步道,两旁种植着百亩芝樱、油菜花、薰衣草,如彩虹般绚烂。蓝天、白云、碧水,行走其上,似乎将所有美好都踩在脚下。
夜色中的古镇又是另一种唯美的存在,屋檐下的红色长明灯陆续亮起,衬托得古镇更显妩媚。昏黄的光晕之下,历史和现实恍若重叠交错,当年的明月照着今日的荡口,温柔了三千年的岁月。
历经无数个春秋与朝夕,荡口古镇就这样沉睡在旖旎的水色梦境中,任由岁月无声流转却依旧生机盎然,只一眼,便是江南。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z/13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