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
梁涛,商业建筑设计规划师,银城长岛观澜业主。早年就读于法政大学建筑工学研究院,后师从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家阵内秀信,研究空间人类学,之后重点研究商业建筑空间,在南京参与多个知名商业综合体项目,如水游城、虹悦城等。
工作日的江心洲,一派平静。作为南京的第二大岛,江心洲接壤河西,又独立于市外。在长岛观澜小区门口,梁涛一身居家服到门口接我们。一直以来研究人类行为学的他,在日常生活模式时,钟意于这种轻松的状态。
当提出对于商业建筑设计规划具体内容的疑问时,梁涛是这样描述的:“我们会从商业的角度做一个建筑未来的运营策划,也可以说是一种设计,设计建筑的规模,相关定位,更直接一点,就是完成商业建筑之后,应该如何营收,满足投资回报。”
接着他笑笑,用电影打比方,他们的工作更像是编导,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具体是做什么的,但却是贯穿全局的角色。
在南京,他介入的项目也有不少,比如水游城、虹悦城、水平方等一系列知名的商业综合体,问起哪个项目是他心中的NO.1时,梁涛说,第一是做不到的,也没有完全的完美,但是他希望自己做的项目是有唯一性的,能让投资人得到好的回报,让综合体的消费者有好的消费体验。
好建筑不一定是好商业
梁涛早年在法政大学建筑工学研究院,之后师从阵内秀信(著名建筑学家、建筑史家)研究城市空间人类学,主要方向是城市与人类行为之间的关系,在上学期间,他随老师阵内秀信至周庄、乌镇、埃及开罗,乃至叙利亚大马士革等保持原始风貌的城市,做过很多调研,通过留存的民居、街道,推导出当地的人文风貌与生活习俗。
这段经历也让他更深切了解行为与空间规划,与建筑之间的关系,使他在日后设计项目时,将目光投诸更大的界面上,而不局限于建筑本身。
关于城市规划研究在国际上主要有两个流派,一种以规划为基础,采用规划的方式安排城市空间的使用,引导空间中的行为;而另一种以行为为导向,研究人与空间的关系,在已存在空间的基础上做修缮。阵内秀信研究的是后者,而梁涛也深受老师影响,规划是更多去考虑实际行为产生的空间流向。
梁涛解释,他专攻的方向是商业行为,他们将之称为类比学,比如说,商业街里人的行动,就是人在商业街里做什么,怎么流动,这种行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听起来比较抽象,但却能以数据的方式很真实地反应出一个相对成功的商业街需要具备怎样的元素,对未来新商业的规划有指导性意义。
“好的建筑不一定是好的商业。”问起梁涛对建筑的看法,他说。作为建筑设计师,他有自己对于审美上的偏爱,但是因建筑服务于不同的功能,折射出的形态不同,他很明白,好建筑与好的商业建筑之间有所差异。
毕业后,梁涛留在日本的专科学校做了教授建筑历史和美术史的老师,但同时他内心里还有别的思考,将闲暇时间与国内的商业互动,通过影像记录的方式,把中国的城市和建筑介绍到国外。
不说做第一,但想做唯一
年,梁涛因为工作关系回国,接手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南京的水游城,当时他作为建筑顾问,是商业运营与建筑设计之间沟通的桥梁。彼时,国内商业建筑规划行业正处于萌芽阶段,许多商业综合体的开发团队还未有相关概念,更多是依据经验来操作。这让梁涛看到了这个市场可挖掘的可能性,决定回国创业。
随后他合作了青岛、石家庄等地的项目,而在南京,可以说是他承接项目最多的城市之一,水平方、虹悦城、证大喜马拉雅大拇指广场等知名综合体都有他的身影。
以喜马拉雅为例,他们以顾问的身份来确保设计规模与区域划分的合理性。不仅是商业角度去考虑设计,还有未来运营的方向。在梁涛看来,这也是一种设计,设计项目未来的规模,如何更好地商业化,更直接一些说,甲方怎么投资能更好满足投资回报。
在和建筑师开会时,梁涛会从商业角度给出方案,项目容纳多少店铺更合理,项目招商的品牌组合是怎样的,如何安排项目中的动线,根据他们提供的数据与测算,建筑师在这基础上开始构建空间及外观。他们的工作从确定建设商业开始,一直到综合体开业为止。
更具象地说,比如项目投资为8亿,他们预估11年回报,那么在这个期间项目正常运营的营业额,由营业所产生的现金流应当是多少才合理,商业体每天承载的人流是多少,要达到每天多少人才能去支撑这样的营业额,通过倒推的方式,测算该如何配置综合体的业态。
设计了许多项目,但问起梁涛满意度度最高的项目时,他思考了很久:“每个项目会有不同的情况,按我自己来说很难说哪个最满意,但是希望我操盘的每个项目都是有特色的,是具有唯一性的。”
“出差模式”
梁涛用电影里编导的职务来定位自己的工作,在他看来这样的方式比较容易理解,可能乍看有些迷惑工作内容,却是贯穿全局的角色。
目前国内市场上供不应求,更多的是一些大学教授从理论出发,通过Word或Ppt的形式呈现,而梁涛的团队为了甲方能更直观明白,大多是以图纸的方式来规划。按说工作量很大,但他们的团队人数却只有7个人,怎样才能负载这样的工作量?
听到这个问题,梁涛提出了一种模式——出差模式,每个团队都是独立的,可以受雇于不同公司,在某个项目需要的时候迅速聚拢,当项目结束时又是独立的团队。
这样的模式机动性比较强,在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团队共同工作,每次根据项目,选择合作的团队会有所差异,这样能更立体化满足甲方的需求。比如在和水游城合作时,团队有40多人,但核心成员公司只有5位,剩下的来自不同的团队。听起来有些像总包的形式,但实际上还是有差别的,比如可以同时受雇于一个项目里的甲方与乙方,在总包的形式下,这种状况是很难理解的。
对于这样的模式,他觉得适合于公司目前的工作状况,一方面他们的项目有大有小,有时甚至需要上百人一起工作,公司如果养着大批的团队,成本会很高;另一方面,简单以人数为规模,团队里的人才很难每个专业都是出类拔萃,他更倾向于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近年来,商业建筑设计的需求越来越多,市场上给予了梁涛更多的肯定,他决定留在南京。这座出生,生活过10年,第一次承接项目……与他有许多缘分的城市。
安住江心望水波
在年购买银城长岛观澜之前,梁涛并没有考虑过置业,在他看来,未来的房子会越盖越好,比如房子的保温隔音、智能化都会更新迭代,所以他之前一直没有购置房子的想法。
但出于安家减少迁移的考虑,又正好那年有许多工作都是在南京,加上与南京的诸多缘分,让他想在这座城市安家。
因为在国外生活多年的关系,他习惯在市中心工作,但生活在原生的环境中,与自然无缝连接,下班后回到家能迅速转换状态。他之前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下班,和朋友一起回家,家紧邻大海,大家就换上沙滩裤热络地喝酒聊天。
而他现在居住在银城长岛观澜,生活的状态和那时很像,常常会和妻子女儿在周末骑着自行车到江边玩,有时候兴起会拍摄江边的灯塔,并将照片分享在朋友圈里,不少朋友都在问是去哪个景点旅游了。
“这大概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或者是我认知中的都市生活。”从对谈中不难发现,梁涛对于水有特别的喜爱,在他看来有一些故事里面的人是因水而聚,人需要一些聚合的理由,而水是容易的一个。这种喜爱也体现在他所做的项目中,水游城、水立方、虹悦城等均有诸多水的元素。他也喜欢水上运动,帆板、冲浪等,银城长岛观澜正满足了他对水的想象。
第一次听到“长岛观澜”这个名字时,他对案名就十分有好感,等看到项目,马上就决定购买。也许在有些人看来长岛观澜的设计过于规整,设计感不够,但对于梁涛来说,这样的空间恰恰好是他钟意的重要理由,规整的空间便于生活化的安排。不同于许多购买者的是,相比于带院子的下叠,他更喜欢带露台的上叠,因为生活时他比较用的到。
按他空间人类学的说法,这是日常的生活模式,在这个状态下,他可以随意走到外面,穿着拖鞋,踏足在土地上,感觉非常轻松,一如他到小区门口迎接我们时的状态。
对话梁涛:
建筑师要有担当社会意义的觉悟
城品:刚才对话时我们了解到,你去过非常多地方,什么地方让你印象特别深刻呢?
梁涛:国外的话,我喜欢地中海那边的国家。在工作的时候,如果我说今天的风让我想起地中海的风,我同事就知道我马上要去那里了。这是一种非日常的生活。国内的话,我喜欢去沙漠,特别浪漫。
城品:为什么会觉得沙漠很浪漫?之前聊到你个人比较喜欢水,沙漠和水比较像两个极端呢。
梁涛:之前去巴丹吉林,到新疆,在自然中感受到自己渺小的时候,有一种浪漫的感觉。旅行其实按我们的专业来说是一种非日常的生活,离开原有的生活模式,到不同的地方去。
城品:可以理解为想走就走的旅行吗?
梁涛:网络上有一些这样的鼓动,但是给我的感觉他们更多人追求的不是一种走后的过程,而是追求某一当下的状态,功利性有些强了。像我喜欢没有明确目的地的旅行,可能昨天还在上班,上班时候努力,非常认真,但是第二天我出去玩就切换成另外一个形式了。
以前我常常会有因为太迟赶不上末班车的时候,晚上就在卡拉OK或者咖啡馆待着,早上回家洗个澡,拎着东西上机场,开始下一程的生活。我非常享受这种方式,或者对我来说这才是生活。
城品:你个人有没有比较喜欢的建筑师,或者建筑作品?
梁涛:我觉得自己到了一定年龄后就没有特别的喜欢。如果说以前要找喜欢的建筑师的话,可能像柯布西埃,或者是赖特,他们的作品有一定理性,有一定创作。更多强调的是学建筑的人需要看重社会意义,他们有为人类造福的思想。
城品:现在的工作是最初的梦想吗?如果不做现在的工作,你会选择做什么?
梁涛:最初的梦想还真没有想过,我们那时候基本上是考大学学了什么就做什么。但小时候我喜欢画画,建筑和画画还是有一点关系,可以说离最初想做的还是比较接近的。
如果一定问我想做什么,我会喜欢把自己的快乐,或者自己非常享受的东西分享给别人,让他们也感受。我在工作的过程中也做过一些别的事,开过餐厅,在南京开过酒吧,当时的古堡酒吧就是我开的。还做过拉力赛车队,参加过全国的拉力锦标赛。其实我更想做些海上运动,比如帆船这样的。
城品:如果可以对新进入这个行业的人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梁涛:选择这个行业真的是在于喜欢。一定要喜欢,而且一定要有追求。以前在我读研究生给老师做助教的时候,也有本杂志问过我类似的问题。如何选择专业?如何选择教师?后来我自己教书的时候,给学生说过,最重要的是激情,对自己做的事要有专业的追求,真的喜欢某件事的时候,你就不把它当工作了。
城品:做这个行业需要具备哪些知识和素养呢?
梁涛:我们这个行业,首先它很专业,你需要有建筑知识,从我们规划的角度来讲,不仅要有设计规划、景观空间等基本知识,你应当有更加专业的部分,就是我们称之为规范上的结构,有时候设计师不知道的,你也必须知道。包括开发程序工程,它有很多合理性,比如前面你挖基坑,在南京就需要了解这里对运渣土的管理,这关系到工期,一晚上能调集多少台车,如何安排,有时候还有雨季,时间会延长更多,而工期关系到甲方的成本预算等。
还有必须要了解心理学的服务理念,需要学会怎么让别人愉悦,才知道你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确,而这些完全超越了我们所说的上大学时学的东西了。要会玩,喜欢玩,享受服务,从而学会服务,将自己理解到的应用到工作中去。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z/13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