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

嘉兴市全力打造美丽城镇推进城乡统筹奔共富


近年来,嘉兴市坚持推动城镇区域协调、提升城镇发展能级、优化城镇管理服务,全面开展美丽城镇建设,助力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典范城市建设。目前,全市36个镇达到美丽城镇基本标准,19个镇获评省级样板镇,样板创建成功率居全省第一,美丽城镇建设工作连续两年获省对市考核第一。

全域推进美丽城镇建设,拓宽“共富”道路

优化布局,加强顶层设计。坚持规划引领,制定全市美丽城镇建设行动方案,统筹协调全市各类型各层次的城镇发展目标,形成全市“一盘棋”的美丽城镇发展格局。全面推行“双师”制度,全市共选聘首席设计师8名,驻镇规划师48名,率先在全省实现镇(街道)“双师”制度和人员全覆盖。如,濮院镇聘请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马骁、桐乡市城乡设计院张义等专家为驻镇规划师,在濮院驻镇办公。

因地制宜,强化区域联动。坚持美丽城镇省级样板联动周边城镇一体化发展,推进美丽城镇集群化建设。目前,嘉善县“未来幸福水乡”、平湖市“乐享绿城”、海宁市“拥湾融杭”美丽城镇集群,已列入浙江省首批美丽城镇集群化典型培育案例。联合上海、江苏各地成立长三角美丽城镇党建联盟,构建一体化“毗连党建”美丽城镇建设新模式。

合作共赢,推动组团共建。与丽水率先开展美丽城镇建设山海协作,建立跨地市“三级联动”机制,嘉兴-丽水,平湖-缙云、海宁-景宁,以及28个结对乡镇分别签订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成立美丽城镇合作社,打造一系列可持续发展的“产供销”一体化实体经营合作项目,建立“共富合作”基金,推动美丽城镇蝶变共美。

提升美丽城镇发展能级,筑牢“共富”基础

加快建设重点项目,升级城镇环境。加快推进环境综合整治、道路交通、历史文化保护、园林景观、文旅设施、基层治理等方面重点项目建设,打造“镇强、民富、景美、人和”的共同富裕样本。截至目前,已全面实施美丽城镇建设项目个,总投资.47亿元。如,乌镇镇推进乌镇大道、临杭大道等道路建成通车,扩大杭嘉湖南排、京杭运河“四改三”等工程全面完工;钟埭街道打造智创园项目,建设18个单体研发孵化厂房,打造美丽城镇创业创新者的“筑梦空间”。

全面打造特色产业,驱动产业升级。全面开展“低散乱”企业整治,大力扶持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抓好传统产业提升、主导产业做强和新兴产业培育,促进产城融合。如,油车港镇完成工业投资15.08亿元、服务业投资74.61亿元,形成智能制造、高端健康食品两大主导产业集群;澉浦镇依托省数字农业工厂试点,积极改造智慧农业设施;广陈镇打造“数字农合联公共服务平台”,提升农业基地管控效率。

优化提升公共服务,推动均衡共享。充分发挥城镇承接城市,辐射农村的优势,持续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公共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如,海盐县创新医共体建设,2医院分别与9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结对,87家村(社区)卫生服务站均为“紧密型服务站”;平湖市农村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达标率%,城镇公办幼儿园实现全覆盖;嘉善县乡镇等级幼儿园、省放心农贸市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均实现%。

优化美丽城镇管理服务,创新“共富”治理

联合协作,做好长效管理。协调整合环境卫生、市政维护、交通安全等力量,组建美丽城镇综合治理队伍,实现美丽城镇长效专业化管理和一体式运作。如,平湖市新埭镇联合综合执法分队、交警中队、环卫中心等,组建专业管护队伍,每月定期开展美丽城镇建设自查;秀洲区王店镇实施分片区作战,举全镇之力落实落细美丽城镇长效机制;桐乡市屠甸镇制定美丽城镇作战图,形成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全面覆盖,做优督查考核。率先建立美丽城镇督查工作制度,出台绩效考核办法、约谈办法等相关文件,以“明查+暗访+抽查+评价”的形式全面开展督查。针对当年创建的样板镇和达标镇,重点督查项目推进、十个一标志性工程、城镇环境卫生、社会管理秩序等方面。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与相关乡镇进行面对面交流、点对点解决,做到整改标准、时限、责任人、复查“四明确”,同时通过市美丽城镇建设信息管理平台及时反馈给乡镇。

数字赋能,做强治理保障。探索建立综合信息平台,推进智安小区建设和改造提升,构建监管平台、智慧园区、智慧旅游、运营中心等各领域的智慧生态圈,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形成高效有序的城乡一体化治理体系。如,桐乡市乌镇镇构建“云享乌镇”运营中心,深化网格化与联勤联动治理模式,努力实现各部门信息共享、互联互动,不断提升城镇智慧管理服务水平。(嘉兴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供稿 编辑 蔡璟瑾)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z/1210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