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请您


医院集团

内镜中心

“内镜仿佛是医生延伸的手和眼,用于观察患者体内的人眼直接看不到的可能病变部位。与此同时,内窥镜下不开刀的现代微创外科技术将更多地取代传统手术,并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其技术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被誉为‘人类的第三只眼睛’。”近日,在淮南医院集团内镜中心采访时,主任吴凯这样向记者介绍。

手握利器定乾坤

东方集团内镜中心成立于年11月,目前年内镜诊治量约余例,内镜下微创治疗手术余台次,ERCP台次。医院医院两个分中心;建筑面积平方;设有:候诊大厅、谈话间、诊疗区、洗消区、ERCP区、VIP区、复苏区、复合手术室。目前为淮南市内镜质控中心主任单位,负责本地区内镜质控工作。内镜中心连续四年每年组织开展本市内镜质控检查及内镜专业省级学术会议,目前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的定点筛查科室。内镜中心现有设备:Olympus-CV主机1台、Olympus主机1台、Olympus超声内镜EUS-ME21台、OlympusHQ胃镜1条、OlympusHI肠镜1条、OlympusQJ胃镜1条、OlympusQZ胃镜1条(目前为国际上最先进的,也是淮南市唯一一台高清放大内镜)、Olympus十二指肠镜1条、PENTAX主机4台、PENTAXK胃镜10条、PENTAXK胃镜1条、PENTAXFK肠镜8条、PENTAX十二指肠镜2条、开立主机1台、开立胃镜2条、开立肠镜1条、新华自动内镜洗消机1台、柯丽尔内镜洗消设备2套、美国GE麻醉机2台、EDAN监护仪9台。

内镜中心开展的业务为普通胃肠镜检查、无痛胃肠镜检查、急诊胃肠镜检查、胃肠镜精查、超声胃肠镜检查、内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内镜下消化道止血术、胃镜下营养管置入术、消化道早期肿瘤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消化道早期肿瘤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消化道狭窄内镜下支架植入术、消化道狭窄内镜下扩张术、消化道粘膜下肿瘤内镜下切除术、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胃底静脉曲张组织胶治疗。

中心主任吴凯为副主任医师,医院、医院进修,还任安徽省医师协会消化分会委员、安徽省消化内镜分会委员、安徽省全科医学会消化整合学会委员、安徽省抗癌协会消化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常委、淮南内镜质控中心常务副主任、淮南医学会消化分会副主任委员,多年潜心钻研,精于实践,主攻消化内科及消化内镜诊断及治疗等。

吴凯介绍,内镜中心开展了众多新技术,为患者察疾诊患,锁定病灶。其中,内镜粘膜切除术(EMR)是用高频电圈套器等器械把包含周围正常粘膜在内的肿瘤组织经内镜切除的方法。适用于获取组织标本、消化道息肉切除、消化道早期癌、小于2cm且局限于粘膜层分化型癌、部分来源于粘膜肌层和粘膜下层的肿瘤切除等。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技术,治疗主要针对早期消化道癌和癌前病变。方法是在内镜粘膜下注射基础上利用几种特殊的高频电刀将病变所在黏膜剥离而达到治疗目的的内镜下操作技术。通过ESD可完整地切除病变,达到根治消化道肿瘤的效果。适用于消化道早癌切除、消化道黏膜下肿瘤切除、巨大消化道息肉切除、获得完整组织标本等。

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ESVD)是一种有效的门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内镜下治疗方法,即在内镜下寻找静脉曲张来源血管,并将组织胶用注射针多点少量精准注射入来源血管将其阻断,可以达到即时止血的效果,同时还可以最大程度的预防出血,并且达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除的目的,使肝硬化患者可以长期安全、健康生活,切实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超声内镜检查(EUS)是将直视内镜和超声扫描检查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内镜诊疗技术。它将微型高频超声探头安置在内镜顶端,使得操作者既可以通过内镜直接观察腔内形态,又可以进行实时超声扫描,以获得管腔层次的组织学特征以及邻近脏器的超声图像。

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是将十二指肠镜插至十二指肠降段,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由活检管道内插入造影导管至乳头开口部,注入造影剂后X线摄片,以显示胰胆管的技术。由于ERCP技术,不开刀,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较外科手术少,住院时间也缩短,已经成为当今胰胆疾病重要的治疗手段。

众多先进仪器与技术的应用,为疾病的发现与治疗提供了坚实保障,救治了许多危重病患,赢得了良好口碑。

见“微”知著解疾患

在集团内镜中心,胃镜、肠镜检查开展非常普遍,年诊量很大。

吴凯主任告诉记者,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胃镜检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胃肠镜检查是诊断消化道最直观的检查方法,不仅可直视观察肿瘤病变,还可以联合放大染色及超声内镜进行胃癌分期诊断,尤其是对于胃肠道早期肿瘤的诊治,具有无可替代的优势。内镜检查以前是临床疾病的一个诊断手段,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内镜设备有了更新换代,特别是现在各种内镜的应用,传统的内镜就是在内镜下直接观察病变,必要时通过活检,达到明确诊断的效果。“目前,内镜技术发展很快,除了平时我们说的普通白光镜以外,内镜还分为很多种,现在运用最广的就是色素放大内镜,超声内镜、共聚焦内镜等,通过这些内镜的诊查后,对于早期消化道肿瘤,如早期食管癌、胃癌及消化道息肉等,都可以做到完整保留器官、内镜下微创甚至是治愈性切除。”

如今对于肿瘤的防治,国家提倡“早诊断、早治疗”、“肿瘤防治关口前移”,内镜检查在消化道肿瘤的诊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随着内镜设备及技术的发展,内镜可以对消化道粘膜微小及早期病变,通过内镜的放大染色及超声探查等技术,达到病理诊断的效果,同时对于早期恶性肿瘤可以判断浸润深度的分期、分型,为选择治疗方案提供指导。另外,像共聚焦内镜,甚至可以更确切地做到分子学方面的一些诊断。

临床上,有些消化道疾病,为了得到更准确的诊断结果,我们还需要借助于病理活检,通过内镜活检取材,以获得组织病理结果,可为患者精准分期、分型,以利于临床制定个性化治疗策略提供依据。因此,通过内镜的筛查,再通过精检结合病理,最后做出精确的诊断,这样便提高了消化道肿瘤的诊治率。

电子结肠镜检查是经肛门将肠镜循腔插入至回盲部,甚至是末端回肠,从黏膜观察结肠病变的检查方法。肠镜检查几乎可以满足全部结肠区域的检查需要,适用于不明原因的下消化道出血、不明原因慢性腹泻、不明原因的肠梗阻、结直肠或回肠末端肿瘤、大肠息肉或肿瘤出血等病变的诊断治疗。另外,结肠术后定期复查、结肠癌的普查、家族中有结直肠癌或腺瘤等患者,尤其是现代生活节奏增快,压力大,生活无规律,快餐及高脂肪饮食等,从肿瘤发病的特点及高峰期来看,对于40岁以上者的健康人群,都需进行包括胃肠镜在内的健康体检。

内镜检查发现胃癌,是内镜中心的“杀手锏”。

一个78岁高龄的老患者慕名来到医院,专门找医院集团党委书记江鸿方想做胃镜检查。检查中发现患者胃底有一处粘膜异常,病变不到1厘米,胃镜活检提示为早期胃癌。患者一开始对此结果不相信,江书记非常重视,在其安排下吴凯主任亲自陪同患者及家属到安医附院再次复诊。安医附院的内镜及病理专家会诊后,出具结果与东方集团内镜中心诊断完全一致,患者及家属仍将信将疑,医院再次复诊。去上海前,吴凯建议患者抵沪后再做内镜检查,并建议其接受内镜下微创治疗(ESD)则无需外科手术切胃,家属接受了吴凯的建议,在上海诊断结果,与东方总院完全一致,随即接受手术,切除了癌变的粘膜又保留了胃,术后恢复较好,目前与正常人一样,没有任何不适。“东方总院的技术真的是高,医院的诊断完全一样,这下我们信了,也服了!以后再到东方总院复查复诊,我们完全放心!”事后,患者及家属对总院内镜中心的技术竖起了大拇指。

内镜技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也是中心的一大特色。

一天,69岁的王先生因“呕血ml”入住东方总院消化内科,入院后再次呕吐鲜血ml,当时伴有心慌、大汗、休克,血压70/40mmHg,心率达次/分。结合患者既往有肝硬化病史,考虑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可能性大。

“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之一,肝硬化病人中约有40%—85%会出现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尚无静脉曲张者每年约有8%的机会可能出现静脉曲张。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因急性大出血导致失血性休克,临床上由此引起的病死率可高达40%以上。”吴凯说,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通过药物止血的效果欠佳,大出血时死亡率极高。

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东方总院消化科及消化内镜中心团队立即为患者在床边行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同时予以抑酸、降门脉压、止血、输血等治疗。但三腔二囊管仅能起到临时止血作用,拔管时再出血率极高,消化内科及内镜中心团队经过讨论后,决定为患者实行ESVD+EIS术(食管胃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食管硬化剂注射术)。通过注射针精准探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来源及去路血管,于胃底静脉曲张处进行聚桂醇+组织粘合剂注射,并在食管静脉曲张明显处进行聚桂醇注射术。注射完毕后,食管及胃底静脉未再出现活动性出血。术后,予以抑酸、护胃、降低门脉压、补液扩容等对症处理,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未再出现活动性出血。不久,王先生康复出院,近期未再有活动性出血。“想想当时情景真有些后怕,家里人也担心得不得了!多亏了东方总院,多亏了消化内科和内镜中心,是你们给了我二次生命!”复诊时,王先生激动地说。

寿县的李先生今年30多岁,肝硬化10余年,近1年来反复出现黑便,多方求治均无明显效果,患者每日卧床,几乎不能进行任何活动。在旁人推荐下,患者来到东方总院就诊,入院时血红蛋白只有正常人的1/3,情况非常差。消化内科和消化内镜中心团队认真评估患者,进行术前输血、改善肝功能、纠正低蛋白血症等处理,为患者实施了ESVD+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手术,十分成功。术后随访4个月,患者未再出现黑便,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李先生心中五味杂陈:“我年纪不大没想到会得这个病,要是没有总院专家们的治疗,真不知会怎么样!我打心眼里感谢他们,感恩他们……”

吴凯进一步介绍,内镜下食管胃静脉曲张精准断流术(ESVD)医院李坪教授首创并命名的一种内镜下治疗方法,是通过精准选择判断食管胃静脉曲张的来源及去路血管,应用注射针将组织粘合剂注射入血管,进行精确封堵,从而不仅达到即时止血,同时也最大程度的预防出血,实现病人长期安全、健康生活的一种治疗方法。东方总院内镜中心及消化内科团医院学习此项技术,又在安徽医院学习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目前已常规开展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下治疗术(ESVD、EIS、套扎术等),止血效果确切,切实挽救广大肝硬化患者的生命。

在内镜中心专家榜上,普外科肝胆胰病区主任张军也是学科领头人和技术先锋之一。

恪尽职守多年,张军主任反复锤炼先进技术,奋战在门诊与手术一线,主要从事肝胆胰外科手术、腹腔镜微创手术及ERCP相关手术。肝胆胰外科手术往往被称作“生命禁区”,因其部位器官众多、解剖结构复杂、脏器及血管等紧密相邻,术中极易损伤,且损伤的后果极其严重,术中和手术处理极为困难。同时,近年来肝胆胰部位成为癌症多发区,病情较隐蔽,一旦发现往往程度严重,手术回天难度极大。这些都严苛考验着外科手术医生的技术与经验。

去年8月,家住山南新区三和乡、76岁的农民患者汤某,因“上腹部隐痛不适伴消瘦乏力两月”医院治疗。由于诊治无好转且病因未明确,慕名来到了医院肝胆胰外科。患者长期务农,子女均在外地打工,家境贫寒。张军主任带领人员讨论病情,结合入院检查,诊断为“十二指肠乳头癌导致消化道出血,贫血,营养不良”,须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但因患者为高龄,围手术期风险高,且家庭经济拮据,无奈之下,老人要求放弃手术治疗,回家任由肿瘤发展。张军得知后,医院行政部门,申请了江永强董事长设立的“贫困病人救助基金”,为患者减免部分自费项目,也为后续治疗兜了底。在经过充分准备后手术如期进行,张军、顾冕两位主任亲自主刀,为老人实施了“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手术历时六个小时,虽难度极大,但过程有惊无险,终告成功!术后恢复良好,患者生命重现曙光,感动得不知说什么好。资深医学专家评价:“胰十二指肠切除是普外科最大的手术,堪称‘皇冠上的明珠’,医院必备的技术病种,是衡量普外科医生技术成熟水平的标志。”复杂的手术技术离不开先进的设备仪器。近年来肝胆胰病区一大批先进诊疗手术仪器的购入使用,为决胜高难度手术奠定了基础。去年,东方总院普外科成功完成我市首例“腔镜超声探头引导下的腹腔镜下肝脏多发肿瘤切除术”,意味着肝脏肿瘤手术治疗进入精准时代。

心系病患,攻关技术,热忱服务,淮南医院集团内镜中心正以不懈进取的初心、一丝不苟的态度、精益求精的精神为捍卫健康、迎接挑战而砥砺前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l/916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