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别让这个ldquo潜伏者rdquo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那家比较好 http://www.bdfyy999.com/index.html

大肠癌与息肉,仅仅是一次肠镜的距离!检查早了,它还是一枚息肉,检查晚了,它可能就是一个“潜伏者”。

前几日,一位50多岁的中年男性患者,因经常腹泻、有时伴有便血,家人带他来我院检查,内镜中心主任朱俊锋兼院长建议他做个肠镜检查。然而他却很抵触,说自己就是吃坏肚子了,不用检查。经过一番“谈判”,他终于同意了。朱院长做好一切充足的准备后,开始了肠镜检查,令人惊讶的是,肠镜刚进去就看到了一个庞然大物——一个2.0cm×1.5cm大小的亚蒂息肉样增生物,表面像菜花一样不规则,部分充血、糜烂。经过一番仔细确认,朱院长判断“应该是个绒毛管状腺瘤,低级别的可能性大,但不能完全排除部分已经有变化,具体情况应该切除后送病理确定。”

随后经家属同意,决定对其行“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术”,朱院长凭借高超的技术和丰富的临床经验,顺利地解决了这个“潜伏者”并且整个过程中没有几乎出血现象。

"绒毛管状腺瘤(低级别),蒂部阴性。"看到这个病理报告的时候,朱院长顿时松了口气。幸亏这名患者及时做了肠镜检查,如果晚个一年半载,不知道会发展到哪一步!"赵院长感慨的说。

现在这名患者已经康复出院,经过这次教训,对于我们要求的定期复查,这位患者很痛快的就答应了。由于其家人的关心和执着,加上朱院长的高超技术和认真负责的态度,让这个"潜伏者"无处遁形。

肠道息肉就像一个"潜伏者",冷静而嗜血,静静的潜伏在我们的肠道内,默不作声,悄悄的积蓄着力量,三年、五年、十年,待到时机成熟,就会露出獠牙,吞噬我们鲜活的生命。

想要揪出这些"潜伏者",我们要有健康查体的意识,定期进行内镜检查,把病变消灭于萌芽状态,不给其长期潜伏的机会,为肠治(子)久安提供有力保障!

专家科普时间1腺瘤性肠息肉容易发生癌变!

我们会将肠道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非肿瘤性的息肉一般就不会发生癌变,主要包括:

幼年性息肉:常见于幼儿,大多在10岁以下。常发生直肠内,呈圆球形,多为单发,病理特征为大小不等的潴留性囊腔,是一种错构瘤。

炎性息肉:又称假性息肉。是大肠黏膜的溃疡在愈合过程中纤维组织增生及溃疡间黏膜下水肿,使正常黏膜表面逐渐隆起而形成。

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可分为三种类型:

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管状腺瘤最见。

腺瘤性息肉有一定的癌变机会,是癌前病变,应积极处理。大肠腺瘤演变成癌所需的时间为5~15年。并非所有腺瘤都会发生癌变。

大肠腺瘤癌变的影响因素包括:腺瘤大小、数目、组织病理学类型、大体类型、不典型增生程度及腺瘤患者性别年龄等因素。

2肠息肉恶变时间是多久?

从发病年龄上看,腺瘤性息肉要比大肠癌早5~10年。据Morson在年发表的腺瘤到癌发展理论认为,这个时间约为10年。但据最新的一些文献报道,从腺瘤性息肉发展到癌至少需要5年,平均在5~15年。

△这个过程大约需要5-15年时间

3大肠癌是为数不多最容易预防和治愈的癌症

前提就是要及时发现并切除腺瘤性息肉。因为它生长极其缓慢,我们只要在它癌变前找到并切除它,就万事大吉了。

其实筛查也非常简单,在45岁前做一次肠镜检查,高危人群可以提前5年,甚至10年;一旦发现息肉,及时切除,并遵医嘱定期复查。

治疗也很简单,甚至不需要住院;往往在镜下就能治疗;数目多、直径大的,或者病理证实已经是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要手术治疗。

4复查

复查,这点很重要!首先,因为诸多因素,一次肠镜没发现息肉,并不表示没有;所以最好两次肠镜确定;第二,因为息肉,尤其是腺瘤,复发的几率很大,达30%-60%。而且,术后第一年复发的危险性要比同龄正常人高16倍。

所以,切除后还要定期复查:对于低中风险息肉切除术后复查时间,建议在1~3年内。高风险建议3-6月复查一次肠镜。

专家简介

朱俊锋

主任医师,副院长兼内镜中心主任,南阳市麻醉医学会委员。

专业特长:

从事临床麻醉、无痛胃肠镜检查及治疗工作近30年。擅长各类疼痛治疗,无痛电子胃肠镜操作、消化道早癌诊断、镜下治疗。

科室

朱俊锋(副院长兼主任医师):

赵娥(护士长):

科室位置:

南阳市中州路号南阳医院三楼内镜中心。

到达公交:

市内乘公交车1、3、4、6、10、12、14、18、21、26、29、31、34、39路均可到达。

注:部分内容/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l/870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