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息肉到大肠癌,都经历了些什么


今天小编先带大家来认识一下大肠癌,学会如何在生活中预防它。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还请转发给亲朋好友,并收藏起来。

1.大肠癌的发病率高吗?

大肠癌是我国高发癌症之一,发病率位列第四。由于一发现往往就是中晚期,所以预后不好,死亡率排名第五。

大肠癌在城市居民中发病率迅速上升。北京数据显示,平均每10个癌症新发病例中,就有1例是大肠癌。上海数据显示,大肠癌发病率每年增速约为4.2%,是国际水平(2%)的两倍。

大肠癌发病还有年轻化趋势。在中国,大肠癌平均发病年龄为48.3岁,而美国人这一数字为69.8岁,提前了20年。

2.大肠癌是如何形成的?

大肠癌最早的时候只是一块不起眼的息肉,不会引起什么不适。息肉是一种瘤状的组织增生,可分为很多种。有的是良性的,不会发展成癌;有的则是癌前息肉,可发展成恶性肿瘤。50岁以上人群中,约25%的男性、15%的女性存在癌前息肉。

从癌前息肉,到不典型增生,再到癌症,这一过程往往需要数年甚至十几年。有家族史的人可能发展得更快一些。

3.哪些人容易得大肠癌?

医学界对引起大肠癌的原因还不明确,但研究发现几类人是高发人群:肥胖者、吸烟者、过度饮酒者、过多摄入红肉及加工肉制品者、不爱运动者、有家族史者(如直系亲属中有人患大肠癌,风险增加2~3倍)。

4.出现哪些症状要警惕大肠癌?

若出现便血、黑便、排便习惯改变(便秘或腹泻,次数增多,排便不尽)、大便性状改变(变细、变形)、腹胀腹痛,莫名其妙的贫血或体重减轻,要及时就医,排查大肠癌。

5.如何筛查大肠癌?

临床上筛查大肠癌一般有两种方案:一种是以大便潜血试验为初筛,如是阳性,再做肠镜检查,作为精筛;第二种是45岁后直接做肠镜,如没发现肠息肉等病变,之后的筛查间隔可放宽到3年或5年,等到75岁后就不建议再做了。

肠镜是公认的筛查大肠癌最直接、有效的方式,不仅能检查,还可顺便去除可疑病变。为尽早发现癌前息肉、及时干预,建议中老年人在医生指导下定期做肠镜检查。

美国癌症协会建议,对一般人来说,50岁后,每10年至少要做一次肠镜。如是高风险人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更早地进行筛查。

近年来,美国在防治大肠癌方面成果显著,发病率呈大幅下降趋势,这归因于肠镜筛查率的提高。~年,美国50~75岁人群中,肠镜筛查率从19%上升到55%,同期,大肠癌发病率下降了30%。为推广肠镜检查,美国规定:凡能每3年接受一次肠镜检查的人,医保费用打折。

6.如何预防大肠癌?

健康饮食最为重要,关键是两点

1

控制猪肉、牛肉、羊肉等红肉的摄入量,少吃熏肉、火腿、香肠等加工肉制品;

2

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促进肠道蠕动,减少废物和毒素在肠道堆积;

3

生活中还要控制体重,戒烟限酒,坚持运动,保持好的心情;

7.得了大肠癌还有救吗?

即使检查发现癌前息肉已发展成早期大肠癌,只要经正规治疗,生存率仍高达95%。只要没出现广泛性转移,就算晚一点发现,预后也不错。若等到晚期才发现,生存率就只有5%了。

医院

为您解决开不了口的烦恼

微创治疗、出血少

创口小、好得快!

院址:许昌市八一路与五一路交叉路口向东米路北

-(医院)

扫描上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l/8309.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