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首例黄石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顺利完成


北京治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htt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那么,很多家长就会有疑问:

这么小的孩子,也会长肠息肉?

是不是吃错东西呢?

它有什么危害呢?

不切它行不行呢?

5月18日,一名8岁男孩因反复便血来黄石市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就诊,经初步诊断后收入院治疗。经医生检查后排除肛裂等肛门常见疾病,因不排除肠道息肉可能。与患儿家长交流后,准备为孩子做无痛肠镜检查。

在经过必要的肠道准备,5月20日,患儿进入手术室后,由小儿外科童璐及金洪滔医生主持,内镜室黄芳芳护士长配合进行无痛肠镜检查。检查中,发现患儿出血原因为直肠壁上生长的一枚息肉所致,与术前预判一致,和患儿家长沟通,需进行手术切除,经家长同意后,立即为患儿实施了经肠镜下行直肠息肉电凝切除术,手术非常顺利,息肉切除彻底,没有出血。

术后经观察,患儿没有腹痛及便血,进食和排便正常,恢复良好,于5月22日顺利出院。

据悉,这是我院首例儿童肠镜下息肉切除。这项技术的开展是继小儿外科开展胃镜下消化道异物取出后,再次新开展的内镜下治疗新技术。希望利用此技术,能开展更多的内镜下微创治疗,使儿童肠道息肉病的治疗减少开刀的几率。

我院小儿外科专家表示:

对于儿童无痛性便血(红色或褐色),多数系结直肠息肉所致。

单纯的结直肠息肉对小儿健康影响并不大,无痛苦、不影响生活、无贫血、不影响营养及生长发育。无论治与不治,1-2年内多可自然脱落而症状消失。但对于出血量较多、或引起肠套叠者必须及时救治。

科普多一点

什么是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为结直肠粘膜表面隆起性病变,根据病理性质的不同其肉眼外观也不同,一般分为腺瘤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和幼年性息肉四种。

其中腺瘤具有癌变可能,炎症性息肉很少癌变,幼年性息肉因属于错构瘤,一般不癌变。对于小朋友来说,绝大多数都是幼年性息肉,几乎无恶变趋势且切除后原位不复发。

为什么会长息肉

炎性增生是目前医学界普遍接受的假说。即小儿在变换食谱的过程中,因逐渐使用成人难以消化的粗糙食物如玉米、芝麻、果核糠皮等,这些坚硬残渣出现在小儿粪便中,难免损伤肠道粘膜,引起慢性炎症,个别较大的创面,肉芽增生形成肉芽肿,形成了息肉基础。

直肠息肉有什么症状

1、便血

根据消化道出血部位及量的不同,便血表现不一:

高位者粪便中,

直肠下段者外,

出血量多者为。

(医生说:大部分的家长并不会看这么仔细,如果发现尿布及大便带血,及时也有益于医生的诊治。)

2、粪便改变

结直肠息肉可造成较多粘液排出,有时息肉多发或体积较大时,亦可引起腹泻或造成排便困难。

(医生说:排便习惯的改变同时适用于大人,一旦发现及时就诊。)

3、腹痛

较大的息肉可引起肠套叠,以致肠梗阻造成腹痛。

(医生说:小儿腹痛原因很多,及时提供大便异常结果将加速确诊和治疗过程。)

4、息肉脱垂

在直肠内具有长蒂的息肉可以在排便时脱出肛门,呈红色,樱桃状,便后自然回缩。

(医生说:小肉团也会有大问题,肉团有时会因为扭转、嵌顿坏死引发剧烈腹部疼痛!在此提醒:一经发现,请立即就诊。)

手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1、术后如患儿面色苍白、出冷汗或肛门口有多量鲜血流出等情况,或诉腹医院就诊。

2、对于家族中有人得过息肉、既往得过肿瘤或一级亲属有息肉病史的小朋友是结直肠息肉发生的高危人群,家长应提高警惕。对于家族遗传性疾病所导致的直肠息肉,定期检查很重要。

3、对于多发、或单个息肉巨大的患儿,病理结果十分重要,谨防恶性肿瘤。

内容:小儿外科童璐

编辑:王雅静

责审:王军王磊平

监制:张丽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l/826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