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医院的魔影


湖南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8309231.html

一午夜谋杀

年5月下旬上海战役结束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兵团根据中央军委的部署,受命进军福建,歼灭闽境国民党残军。7月15日兵团司令员叶飞、政委韦国清根据敌情判断,在军以上干部会议上主持制订了福州战役作战方案。7月23日,第三野战军批准了该方案。

原定于8月15日的战斗因发现国民党军有收缩痕迹,遂提早4天于11日发动进攻,经过6天激战,东南名城福州于8月17日宣告解放,福州战役于8月23日胜利结束。然而,正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如此大规模的战斗行动,解放军当然也付出了伤亡代价。我军伤员加上气候溽(rù。溽热:潮湿而闷热)热、水土不服、劳累过度所产生的病号,以及出于革命人道主义而需要同样积极救治的国民党军队伤病员,是一个令人咋舌的数字。这样,第十兵团原有的医疗规模就显得捉襟见肘了。尽管同时启用了医院,并且医院,但还是很难解决问题。因此,第十兵团司令员叶飞在攻占福州的当天下午就签署了一道命令,让兵团卫生部立刻医院。

在被紧医院的几处场所中,位于福州东门外市郊结合部的庞家祠堂是面积最大的一处。庞家祠堂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占地三十亩。虽然占地面积甚大,但其中的建筑物并不算多,可能当年拍板的庞氏老祖宗是一个环保主义者,主张大搞绿化,广泛栽种花草树木,所以祠堂像一个私家花园。岁月如水,川流不息。对于一个家族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风水轮流转,没有哪个家族能够永远保持不败。庞氏家族也难逃宿命,百年还不到,族人就已经四分五裂。

进入民国时期,日益衰败的庞氏家族后人已没有能力在祠堂举行烦琐的祭拜仪式,决定放弃此处,将房产变卖。这样,此处的产权就落到了当时的国民党福州市政府手里。但因为经费与时局的原因,原定将祠堂改建为学校的计划一直没有实现。直至日军占据福州,庞家祠堂被日军看中,强征民医院。但改建完毕之时,日军又改变主意将之用作军用仓库。如此,到抗战胜利时,庞家祠堂仍作仓库使用,但由于年下半年战事吃紧,国民党军队物资供应捉襟见肘,仓库中的东西只出不进,所以很快就变得空空如也。

这样,福州一解放,庞家祠堂就被解放军第十兵团卫生部征用,医务人员、医疗设备、药物几乎是和伤病员同时进入这里的。这边,军医在给伤员治疗,那边,自愿来帮忙的青年积极分子打扫清理出一间间库房作为病房。就这样,三天之内,庞家祠堂就住进了六百多名伤病员。

不料,第四天深夜发生了一起命案。

这天晚上下起了小雨,凉爽的气医院中的人们睡得特别熟,当然,正常的值班工作还是依旧进行着。

半夜三点钟,外科值班医生曹和鼎进行他从零点上班以后的第三次病房巡查,两名护士按照规定紧随其后。当时,一医院一样正规,外科囊括了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所有伤情,只要见血而符合住院条件的,都包括在内。外科病区的住院,不是以受伤、手术的部位来划分,而是以“轻、中、重”三个档次进行区划的,按病人先来后到的顺序住进病房。曹和鼎三人从值班室出来后,按照病房顺序,先查看重伤员病区。刚走了两间病房,隔壁三号病房忽然传来了一声惊呼:“啊!这……”

曹和鼎马上意识到发生了异常情况,一个箭步冲出门去,直扑隔壁病房。那是一个躺着六名重伤员的小病房,微弱的灯光映照下,只见靠窗那张编号为病床上躺着的那位重伤员双手上举,脑袋向里侧着,满脸惊慌。这是一位冲锋时踩响敌军埋置的地雷被炸断了双腿而不得不截肢的伤员,下身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但他的脑袋可以向左右两侧转动。刚才他一觉醒来,脑袋往里侧动了动,不想就看见编号为邻床的床底地上有一大摊血!惊恐之下,他情不自禁地发出了一声惊呼。

曹和鼎在门口的角度是无法看见病床底下的鲜血的,他最初以为是病人发生了意外情况,便急步直奔窗口下他的病床,才发现病床下的血。血是从号病床上滴下来的,此刻还在往下滴着。

号伤员是第十兵团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的一位连长,三天前的清晨率部突入福州市区时,挨了敌人的一串机枪子弹,腹部被打出了数个贯穿伤口,脾脏、小肠、大肠都严重受创,幸被及时送往战地救护所,做了3个半小时的手术才总算从阎王爷手里把命抢了回来。当天晚上转到庞家祠堂时还昏迷不醒,直到次日上午才苏醒过来。医院给他使用了当时非常宝贵的盘尼西林(即青霉素),总算没有发生感染。应该说,号伤员的术后情况是乐观的,但现在怎么发生了这等意外?

抢救要紧,立马行动,曹和鼎一面将伤员送进手术室,一面召集医生。战争年代,医生都是就地休息的,伤员刚进手术室,外科主任等军医也匆匆而至。当绷带被打开后,医务人员惊恐地发现:腹部出血的原因竟是被人在绷带边缘处扎了一刀,并做了度的搅动,产生了一个不小的圆形伤口。

医生鉴别出情况时,伤员已经停止了呼吸。这时,院长赶到了,尽管组织了抢救,但还是未能挽回这位战功卓著的战斗英雄连长的生命。

这是一起谋杀案件,英雄没有死在敌人的枪口下,却遭到了看不见的对手的暗算,真是令人悲愤至极。医院的政治委员林毅君当即下令封锁整个庞家祠堂,所有人员一律停留于原处接受调查,医院医院内外进行搜索。

里里外外的搜索、调查一直进行到天明,没有任何发现。

根据规定,这起案件当即上报至第十兵团卫生部、政治部,然后,又报送兵团司令员叶飞。叶飞闻讯大惊,当即下令紧急通医院、救护所,务必加强防止类似恶性事件发生;这起命案由兵团保卫部协同福州市军管会公安部进行调查,一定要查明真相,抓获凶手。

第十兵团政治委员韦国清兼任福州市军管会主任,便以主任名义向军管会公安部下达了调查命令。

严格地说,当时,福州市军管会的公安部机构还在开往福州市的途中。福州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是这年8月1日在福建省建瓯县成立的,下设公安、军事等8个部、处。军管会公安部部长由时任中共中央华东局社会部第一副部长、福建省委社会部部长的梁国斌兼任,副部长由陆政担任。陆政原系解放军第十兵团政治部保卫部长,渡江战役进军江南后担任苏州市军管会公安部部长、苏州市公安局局长。第十兵团奉命向福建开进时,陆政接到命令,命其从苏州市军管会公安部抽调一批人前往福建,这批人马就是后来组建的福州市军管会公安部的主要骨干。根据当时施行的“两块牌子,一套班子”的工作原则,军管会公安部其实就是福州市公安局。军管会公安部成员属于非战斗人员,8月17日福州市解放时,他们还在向福州的行进途中。直到21日晚,陆政才率领着公安保卫人员60人和两个班的武装警卫战士进入福州市区了解情况,准备制订福州市军管会公安部《接收工作计划》。

这样,当福州市军管会公安部部长梁国斌接到韦国清的命令时,军管会公安部其实还没有正式接收国民党福州市警察局,共产党的福州市公安局也尚未成立。这时候陆政带来的那60名公安保卫人员,正忙于分头前往国民党福州市警察局本部及所属科、室、队和市区内的五个区的警察分局及所属的22个派出所、国民党福州市政府户政科、国民党福建省社会处等了解情况,做接收的准备工作。不难想象,这当儿人手奇缺,走一个就少一个,但庞家祠堂谋杀案是一起重要案件,必须立刻着手进行调查,因此,梁国斌还是当即决定从已经进城的60人中抽调一名同志,加上兵团保卫部的一名干医院负责保卫工作的同志,组成一个三人专案侦查小组,立刻着手对该案进行调查。

三人专案组的组长是军管会公安部成员董冰生,他原是山东老区的公安干部,这年26岁,随南下干部团到了苏州,参加了接收国民党苏州市警察局的工作,成为共产党的苏州市公安局的一名政治保卫侦查员,这次被组织上点名入闽,参加接收福州市警察局工作,然后留下从事福州市公安局的政治保卫侦查工作。没有料到的是,接收还没有开始,就已经受命主持侦查这样一起重大案件。组织上给董冰生配备的两名助手,是解放军第十兵团政治部保卫部的保卫干事马医院唯一的保卫干部王望霖,这二位是同龄人,都比董冰生小四岁。

董冰生受命后于当天上午11时许匆匆赶到庞家祠堂,刚跟王望霖说了几句话,马江就满头大汗地赶来了。董冰生说人齐了,我们就开始工作吧,小王同志你先介绍一下情况,然后我们去察看现场。

王望霖点头,开始叙述:在伤员被害后,医院经搜查后没有发现外来人员潜入。当天值班的两名女工在曹军医巡查03号病房前五分钟刚刚去过该病房,打着手电筒逐张病床察看过伤员,02号病床睡得还好好的,之后她们也没有听见过任何异样声音。

但问题是她们从03号病房出来后,继续查看其他病房,这样走廊里就形成了无人监守的真空带,给凶手的潜入留下了空间。03号病房窗外的湿泥地上未见脚印,窗台上没有攀爬痕迹,窗口四角的蜘蛛网也完好无损,这说明凶手肯定是从走廊进入病房的。

逐个询问了03号病房的五名伤员,他们都说没有听见过声响。

又对其他病区的医务人员和伤病员进行访查,同样没有人听见过任何可疑动静。

王望霖介绍完情况后,三人直奔03号病房现场,其余五名伤员已被转移,留下了六张空病床。02号病床还保持着原样,席子上遗留着血迹,滴落到地上的血也已经干涸。凭当时那种几乎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的侦查手段,是不可能有什么新的发现的。

三人在现场一边察看,一边讨论一个问题:凶手是外面潜入的,医院里面的?

这需要察看进出祠堂的通道。

庞家祠堂的前面是一条马路,后面有一条小巷,前后都是用竹篱笆作墙跟外界分隔的;左右两侧则是隔着一条小巷子的居民住家,以砖砌围墙分隔。董冰生、马江、王望霖三人绕着四周的砖墙、竹篱笆仔细查看了一圈,砖墙上缠满了厚厚的爬山虎,如果有人攀爬,那肯定会扯坏这种枝叶细小的植物,但两侧围墙上的爬山虎都很完整,这说明昨晚没有人攀爬过;再看前后的竹篱笆,编制时是故意把竹梢的尖端高低不一地露在上面的,以防人攀爬而过,所有竹竿的尖端都未被折断,那就表明没有人攀越。

看来,问题医院的内部。

根据军管会的指示,专案组的工作直医院党委领导。因此,专案组长董冰生当即去医院的政委林毅君汇报了这一情况。林毅君听后,吃惊不小,这个大学生出身、有着13年革命历史、曾在白区搞过情报工作的知识分子,马上意识到如果专案组的这个判断是准确的话,那么,医院的潜在隐患就大了。因此,他要求董冰生迅速调查,尽快弄清真相,消除潜在的隐患。

二正打歪着

专案组三人开了一个短会,交流了各自的看法,一致认为如果凶手来自医院内部,医院内的所有人员先进行分类,然后根据分类情况进行甄别,按照甄别结果再排查可疑对象。

这里所说的“人员”,是指包括伤病员在内的所有住在庞家祠堂里的人。庞家祠堂医院是一个临时组建的救治单位,人员可分为以下几类:第一类是管理人员,医院领导和从事非医疗类工作的那部分人,包括财务、后勤、警卫、炊事员和司机等,这部分人员全部是军人;第二类是其工作跟医疗相关的医务类人员:医生、护士、药剂师、化验员、仓库管理员、杂务工,和前面说到过的那些临时抽调来的护理员,这部分人员中,大多数是军人,也有非军人身份的比如随军家属,以及地方上的人员;第三类就是伤病员,这部分人以解放军官兵居多,也有少量国民党军队伤员,以及被两军交战时的枪炮误伤的老百姓。

专案组开始甄别筛选,首先被排除在外的是所有我方军人和随军家属,其理由很简单,这些同志都是随军从江南过来的,经历过考验,都是可靠分子,不可能作案;这样重点调查的就是少量的地方人员和国民党军队、老百姓伤员。

医院的地方人员厨师、电工、杂役逐个进行了谈话。杂役打杂活儿的内容包括守夜,每天晚上轮流留下两人通宵值班,其余人则回家休息。医院里的几位逐一进行了谈话,其中两位守夜人是重点对象。

这两位守夜人说了他们昨晚的活动情况:根据以前业已形成的惯例,他们是分别负责前后部位的巡看。前面的那位待在大门口的门房里,和两个小时一换班的警卫战士做伴,巡查也是和警卫战士一起进行。从时间推算,案子发生的那个时段他没有离开门房。后面的那位,案子发生的时段则正在伙房里跟值班的部队炊事员聊天。

侦查员当即对这二位所说的情况进行了核实,得到了证实后,这两个守夜人的嫌疑被排除了。

接着是对国民党军队和老百姓伤员进行调查。老百姓伤员一共有四人,两个是孩子,两个大人是一对夫妇,这是一家子。8月17日早上解放军突入福州市区时,不知来自何方的一枚榴弹落在他们所住的那间草房上,爆炸引发的火灾使这一家子全都负伤,医院后一家子住在一个病房。侦查员前去查看,孩子都在10岁以下,两个大人不是断腿就是烧伤了上肢,这种伤情的人绝对不可能溜到其他病房去偷偷杀人的。但侦查员还是问了同病房的其他伤病员,还向守夜的护理员作了了解,一一做了笔录,这才把他们排除了。

这样,剩下的就是国民党军队伤员了。解放战争中的国民党军队伤员分为三种,一种是临阵起义的,一种是投诚人员,还有一种就是战场俘虏。考虑到斗争的复杂性,通常情况只要有条件,都是把国民党军队俘虏伤员安排在单独的医疗点,以便于看守,以防这类对象中的死硬分子搞破坏活动。在庞家祠堂住院的二十多个国民党军队伤员,有六人是起义人员,其余都是投诚者。侦查员先查看了这些人的病案记录,把其中负伤后影响肢体活动的人予以删除,剩下的12人中,有三名是起义人员,九位是投诚者,他们的伤势都属于不轻不重不需要看护,分布于中病区的三个相邻着的病房里。

中病区由于没有护理员守夜,所以侦查员直接对伤员逐一进行调查,询问他们昨晚是否发现有异样情况发生。这一问,使侦查员之一的王望霖有点尴尬。因为据该病区07号病房的几个伤员反映,昨晚他们病房有一个伤员没在病房过夜,直到今天上午才返回。专案组长董冰生自然要问医院负责保卫工医院内部即时调查的王望霖这是怎么一回事了。王望霖弄了个面红耳赤,连连说这是我疏忽了,光想着查摸是否听见了什么动静,没想到有人竟然整夜没在病房。

这位彻夜未归的伤员叫陆宝根,是国民党军队的一个班长。也该他倒霉,带着整个班投诚时走在最前面,半路被一个临死还要效忠党国的军官用卡宾枪扫中胳膊,手臂贯通伤导致粉碎性骨折,于是就住进了中病区。

陆宝根昨晚为什么不在病房?处在刚发生案件的这个特殊阶段,他的这种行为很容易使人产生联想。于是,董冰生就决定亲自传唤,陆宝根一开始支支吾吾不承认自己通宵未归,在他同病房的病友作证后又低下脑袋,怎么也不肯开口了。

讯问直到晚上8点,董冰生寻思得冷静一下头脑,改换一下思路,决定先吃了晚饭再说。当然,这顿饭是吃不安生的,三人边吃边讨论案情,但直到吃完饭都毫无结果。

这时,有人来招呼董冰生去接听电话。董冰生以为是市军管会公安部领导来电询问案件调查进展情况,哪知一接听竟是小封打来的。小封是何人?他是和董冰生一起从苏州入闽接收国民党福州市警察局的同事,21日晚上跟着陆政副部长前来福州市区了解情况的60名公安人员之一。他此刻怎么给董冰生打电话呢?

原来,小封被派往国民党福州市警察局鼓楼分局查摸情况,这天中午,有老百姓来反映,发现住在其隔壁的一个姓黄的寡妇被人杀死在家里。等着共产党接收分局的刑警负责人接报该案后,就向被称为军代表的小封等人请示应该如何处置。小封作为督察员参加了对该命案的调查。现场勘查后,刑警得出结论,死者被凶手刺了三刀,其中胸口那刀是致命伤。

勘查完现场后,那几个旧刑警说回分局去分析案情吧。小封说回分局干吗,先就地访察四邻,了解第一手情况后再说。这一了解,就有人反映了,说昨晚10点钟左右看见过一个胳膊上裹着白布吊在脖子上的男子鬼鬼祟祟地从后面溜进巷子,轻轻叩着黄寡妇的门。而黄寡妇是否开门放其入内了,反映者说不得而知。

那几个旧刑警马上作出判断,说看来凶手就是那主儿,此人的身份肯定是国民党军队的伤兵。小封说我赞同你们的分析,那就顺藤摸瓜立即开始调查吧。旧刑警正为共产党接收警察局后自己是否会被留用而忐忑,此刻倒是一个积极表现的机会,于是个个踊跃,马上做了分工,分头外出查访去了。小封知道这些旧刑警虾有虾路蟹有蟹路,各人都掌握着若干耳目眼线,也就放手让他们去查摸了。但到了晚上他们回到分局时,却一个个愁眉不展,一看便知没有收获。小封了解到他们都是找了耳目眼线查访,但处在刚解放的这几天里,形势的动荡影响了这些耳目眼线的工作积极性,他们未能提供有效线索。那怎么办?小封说既然是伤兵,医院或者诊所处置过创口的,医院询问呀!

于是,旧刑警就连夜出动,医院、诊所调查。小封也不肯闲着,在分局逐个拨打了我军医院的电话,寻找胳膊上负伤的国民党军队伤员线索。电话往庞家祠堂这边打时,小封想起了董冰生被派在该院调查伤员被害案件,于是就直接请董冰生接听了。

当下,董冰生听小封这样一说,马上想到了陆宝根,对小封一说,那边大喜,说我马上过来,咱们一起审那主儿。

小封带着一个擅长讯问的旧刑警匆匆赶到庞家祠堂,与专案组一起对陆宝根进行了讯问。这下,陆宝根无法保持沉默了,不得不作了招供。原来,解放军重兵压境后,上峰命令修筑防守工事,他以国民党军队班长的名义挨家挨户搜索强拉民夫时,敲诈勒索带强行抢夺弄到了若干金银首饰和大洋,自然不能放在身边,就偷偷藏到了相好的黄寡妇那里。他负伤住进庞家祠堂医院后,心里老是惦念着这笔不义之财,担心被黄寡妇玩一个金蝉脱壳另择居所吞没了。想来想去就决定去找黄寡妇把东西要回来,反正他此刻是投诚者身份,共产党这边不会追问个人财产的。

于是,陆宝根就在昨天傍晚吃过晚饭后以外出医院。他不想让黄寡妇的邻居发现自己登门,免得多一份麻烦,于是就找了个小酒馆喝酒,一直到快10点钟了才过去。陆宝根在黄寡妇那里待到早晨4点天色已麻麻亮时准备返回医院了,这才开口说要取走那些东西。没想到黄寡妇不肯全部还给他,一定要留下一半,至少也得三分之一。陆宝根一怒之下,抄起一把厨用尖刀就下了手,然后带着那笔不义之财去外面吃了早餐,6点多钟才返回庞家祠堂。这时,这边已经解除了门禁封锁,他和几个外出散步后返医院,没有人注意到他有什么反常。

陆宝根的这番供词使小封大喜过望,却令董冰生三人连连叹息。线索断了,得另外查摸了。

哪知,当晚又发生了谋刺伤员案件!

三“另类”的女护士

8月24日凌晨一点多庞家祠堂医院发生了第二起谋杀案件。被害的是住在中病区05号病房的二十八军第八十三师的一位班长,他是在战斗中被弹片炸伤了双目。医院后,一只眼睛被摘除,另一只眼睛医生说可以保住,但必须认真接受治疗。认真接受治疗的一个起码要求是得昼夜24小时用纱布蒙着双眼,这位班长为了早日康复,严格服从。结果,这天晚上他可能是已经听见床前有异样脚步声了,因为同病房有一位伤员听见他喝问了一声“什么人”。

班长的喝问惊动了正在打夜宵的那个值班护理员,她马上奔到05号病房来查看情况,借着走廊的灯光,她赫然看见一个长发飘拂的黑影飞快地跳出窗台,消失在黑夜中。惊恐之下,护理员发出了一声尖叫:“来人哪!有情况!”

这声尖叫顿时惊动了05号病房的所有伤员和医务人员,值班室的医生护士,叫的叫,奔的奔,但扑到窗前察看时,外面一片漆黑,早已没了人影。有人打开了电灯,灯光下,跃入众人眼帘的是那位班长胸口插着一柄匕首的血淋淋一幕。

专案组随即展开工作,勘查现场和访查了中病区方面的相关人员后,就大致上推断出了案子发生的情况:医院的伙房在一点钟开始给各病区的值班人员送夜宵。一点十分左右,夜宵送到了中病区门口,在走廊里值守的那个护理员就去门口打夜宵。送夜宵的炊事员是她的老乡,她打了夜宵后跟对方说了几句话,稍稍耽搁了一点时间。而凶手就是利用这个空当潜入了05号病房对那个班长下了手。

凶手是从哪里进入凶杀现场的?中病区的窗外是日军占领时浇制的一大片用于晾晒物资的水泥坪,看不出凶手留下的脚印。但侦查员从凶手要等护理员出去打夜宵时才下手这一点判断,凶手可能是乘护理员不在时从走廊另一头那道门溜入病房的。凶手没有料到凶杀目标竟然觉察了动静而出声喝问,惊慌之下,已经无法从来路退出现场,于是只好跳窗而遁。

由于惊慌,凶手甚至未能拔出行凶的匕首。次日上午,董冰生去了当天已被接收的国民党福州市警察局,请留用的技术警员对这把匕首进行了技术鉴定。鉴定结果是:这把匕首是国民党军统局行动特工配发的专用匕首,美国制造,是年春运送中国交军统局使用的把匕首中的一把。匕首上没有发现任何指纹等痕迹,说明凶手事先对匕首进行过消痕处理,作案时是戴着手套的。

这个结论,跟侦查员在现场窗台上未能提取到凶手的指纹是相符的。

由此初步可以断定,凶手是来自国民党特务机构的特工。庞家祠堂医院的这两起命案,属于政治谋杀案件。

经比照第一起案件被害人的创口照片得出结论,第一起凶杀案件的作案凶器也是这把匕首。

医院政委林毅君直接参与了专案组的案情分析,大家一致认为:从凶手选择的行凶病区、时间、进退路线以及行凶后迅速消失等情况看来,这人是隐藏在庞家祠堂医院内部的一个特务分子。而根据护理员所目睹的“长发飘拂”情况,可以推断凶手是女性。

林毅君于是下令:本院所有女性,不管什么身份什么资格,一律接受调查!

调查先从头发开始,凡是头发长度飘拂得起来的女性医务人员、护理员、管理人员,都被列入了调查范围。她们接到了内容一致的通知:把自己在案发当晚一整夜的活动情况详细书写出来,还得写明证明人;护理员、杂务工等都是文盲,那就烦请别人代笔。总之,人人都得过这一关。

一番折腾后,有一个人进入了专案组的视线。此人是外科护士,名叫蒋伯瑶,23岁,出生于山东临沂的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随商人父亲赴济南生活,16岁那年考进了济南的一所教会办的护士学校,两年后毕业当了一家私人诊所的护士。年初秋,由中共名将许世友率领的十四万大军开到了济南城下,准备发动济南战役。蒋介石令“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王耀武率部固守济南,王耀武即令其所属各部进行相关战备工作。战备工作的一个内容就是扩展战时救护,药品和器械是现成的,南京空投就是,但医务人员不够,于是决定就地解决,从地方上征用。蒋伯瑶就是在这时穿上国民党军队军装,成医院的一名外科护士。

但是,王耀武并非许世友的对手,济南战役从9月16日发起,历时八天,于22日突入济南内城。我军以伤亡二万六千人的代价解决了国民党军队十万四千官兵(包括两万人起义),俘虏王耀武在内的国民党军队高级将领23名。

战争年代,战地医务人员奇缺,因此每攻克一地,我军医院后,总是动员被俘的医务人员留下为我方服务——当时对于俘虏的政策是“愿留可留,愿走送路费”。蒋伯瑶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参加了华东野战军苏北兵团,成为兵团卫生部医院的一名外科护士。年2月,苏北兵团奉命改编为第十兵团。蒋伯瑶随军参加了渡江战役,又南下参加了福州战役。组建庞家祠堂临时医院时,她被抽调到该院。

蒋伯瑶之所以引起了专案组侦查员的注意,是因为她是全院接受调查符合“长发飘拂”条件的女性医务人员中唯一的没有证明人的对象。据蒋伯瑶自己称,她这天晚上轮到值上半夜班,午夜时分交班后,就回到了宿舍,洗澡,洗衣服,然后就上床休息了。巧的是,蒋伯瑶所住的宿舍是位于楼梯下的一个小间,只能容纳一张两层的单人木床。另一同伴也是中病区的护士,轮到值下半夜班,这样,宿舍里就蒋伯瑶一个人,因此,她的这番陈述就缺少证明人了。侦查员再一了解蒋伯瑶的历史背景,就觉得她有些可疑了。

专案组经过商量,决定找蒋伯瑶当面了解,同时派员去检查她的私人物品。

董冰生、马江负责找蒋伯瑶谈话,谈话是在医务人员宿舍的二楼楼梯口的那个空着的小间里进行的。侦查员意外发现她走进来时左脚有点瘸,不由得就产生了联想:会不会是昨晚从现场匆匆逃跑时扭伤的?

董冰生开口一问,蒋伯瑶说是昨晚下班后回宿舍时路上踩到了一块石头扭了脚脖子。

然后就询问蒋伯瑶昨晚的行踪情况,她说了说,医院组织上了解到的情况一样。那么,蒋伯瑶是否知晓昨晚中病区发生了凶杀案件呢?她说知道的,觉得很可惜,仗打到福州了,全国差不多都要解放了,那个伤员同志即使瞎了一只眼睛,那日后回到地方上也是能够享享福的,哪知就让人给杀了。

侦查员说你如果无法提供证明人,组织上对于你所作的这番陈述就无法采信,所以,你最好再好好想想,是否有人能为你作证。蒋伯瑶听了连连摇头,说这还有什么好想的,就是昨晚的事儿,没有人证明就没有人证明了呗,组织上看怎么办就怎么办吧,我无所谓的。

谈到这里的时候,董冰生看见王望霖在门外冲他招手,便暂停询问出去了。

医院的另一保卫人员去搜检蒋伯瑶的私人物品,发现其在进军福州途中于建瓯县休整时收到一封来自上海的信件。发信人姓名不详,自称“庆兄”,称蒋伯瑶为“小妹”,这倒没有什么可疑的,可疑之处在信中的一句话:“所托之事亟盼小妹马到成功,愚兄这边静候佳音。”因此,王望霖马上向专案组长董冰生汇报了。

董冰生看了这句话,也觉得值得怀疑。于是,就把这封信拿着进了屋子,继续进行询问。“庆兄”是何人。蒋伯瑶说“庆兄”是我的堂兄蒋伯庆,我参军时填的表格里写明了的。那么,你这位堂兄托你办什么事情呢?蒋伯瑶淡淡一笑道:“这是我的私事,我不想奉告。”

王望霖便说我们是代表组织在跟你谈话,你必须说老实话,如若向组织隐瞒情况,那是要受到严厉处罚的。

蒋伯瑶说我明白。

明白什么呢?

明白你们已经认定伤员是我杀害的!

没有这个说法的!我们现在是对你进行调查,你完全可以把组织上需要了解的情况说清楚,以证明自己的清白嘛!

蒋伯瑶低声嘀咕了一句话。就是这句话,使专案组决定暂停谈话。

这句话是:听说凶手是用匕首杀人的,如果真是干外科的杀人,还犯得着拿把匕首去行凶吗?一把手术刀就解决问题了。省得还担着把凶器藏来藏去的那份心。

董冰生闻听之下,觉得似有道理,于是就决定暂时停止谈话。让蒋伯瑶回宿舍待着,但在没有获得许可之前,不能下楼。

三个侦查员交换了意见,一致认为应该从其他方向对蒋伯瑶进行查摸。于是就重新察看现场,然后验证一个假设:如果是蒋伯瑶作的案,她在仓皇逃离现场后,是如何返回宿舍的?

医务人员的宿舍,安排在后院靠近围墙的一幢两层楼里,女性住楼上,男性住楼下。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医院安排警卫排昼夜在楼房大门口站岗。这幢楼房只有一个进出口,侦查员向两次命案发生时轮到站岗的战士了解过,都说当时没有人进出过该楼。如果蒋伯瑶是凶手的话,那么,她就只能避过岗哨的视线,得从楼内爬窗出进。侦查员实地察看了该楼,发现只有两个窗口可以让蒋伯瑶爬窗进出:一个是她所住的宿舍,另一个是二楼的卫生间。底楼也有卫生间,但窗口是被铁栅栏挡住了的,不可能进出。

再看二楼那两处适合于蒋伯瑶进出的窗口,因为离地面有一定的高度,所以进出必须在窗口系上绳子。侦查员仔细察看了蒋伯瑶的宿舍和二楼卫生间内适合于拴系绳子的所有位置,未曾发现拴系过绳子的痕迹。再看窗外,靠近楼房的一侧两米多宽处,都栽种着蔷薇。这个季节正是蔷薇开花的时候,一朵朵淡桃红色的花儿争相怒放。蔷薇那带刺的花枝也根根裸露,形成了一个难以逾越的植物防护带。窗下的灌木丛一眼看去更完好无损,没有被人踩踏过。

董冰生对马江、王望霖说:“看来,这个蒋伯瑶确实不是制造这两起命案的凶手啊!”

但是,那封信中那位“庆兄”对蒋伯瑶所说的“所托之事亟盼小妹马到成功,愚兄这边静候佳音”又是怎么一回事呢?这还需要调查清楚。

医院政委林毅君听了专案组的汇报,说我亲自找蒋伯瑶谈一谈,看她是否愿意说清楚,同时发电上海那边,请淞沪警备司令部或者上海市公安局去向那个“庆兄”作个调查,看双方的说法是否一致。

林政委找蒋伯瑶谈话的结果很顺利,这个性格倔强行事另类的女护士,听说专案组经过实地调查已经否定她是命案凶手后,激动之下便说了其堂兄给她的信件中那句令侦查员大感兴趣话语的真实意思:她堂兄正对她的一位同学害着单相思,两个月前她随军驻在苏州时,堂兄特地从上海赶到苏州,求堂妹玉成此事。蒋伯瑶答应尽力相帮,说待部队打下福州休整时,她可以去函邀请那位同学来福州探亲,因为那位同学在福州有亲戚,她将会登门拜访,当面向对方说这件事的。

这个说法,次日就得到了上海市公安局发来的回电内容的证实。

但是,就在专案组正要离开医务人员宿舍时,在底楼门口却被一个人拦住,从而获得了一个信息,这个信息使原本已经获得解脱的蒋伯瑶重新陷入了嫌疑!

四军医与护士的瓜葛

对于蒋伯瑶很不利的这个信息,是一位名叫阚勇强的军医向专案组提供的。

阚勇强的宿舍位置正好在蒋伯瑶的楼下,也是一个只能容纳一张单人双层床的小房间。他轮到上日班,和他一起住的那个王军医轮到下半夜班。阚勇强半夜被王军医起床时弄出的动静吵醒,却是无法再次入眠,只得盯着窗外发呆。不知过了几时,他感觉口渴,起床摸黑找到茶杯,里面有凉开水,喝了几口正想回床上时,忽听得窗外似有动静!

阚勇强悄无声息地踅到窗前往外探望。只见一条人影双手抓着绳子,借着绳子晃动之力轻巧地跃过窗下的蔷薇花灌木,单足在他所住的这个房间窗口边沿的墙壁上轻轻蹬了一下,借力攀爬,轻松地上到二楼,听声音是进了蒋伯瑶的房间。由于动作过快,他未能看清那人的脸容,留下的印象是一个有着一头披散着长头发的黑影。阚勇强定定神,窗外却已是毫无动静,他顿时以为自己是做了一个梦。

侦查员闻听之下,颇有些吃惊:刚刚把蒋伯瑶从作案嫌疑人中排除,又发现了她的新情况,难道这个女护士真是潜入我军的国民党特务?董冰生想了想,说咱们先察看现场吧,看过现场后再作计议。

于是三人又去了医务人员宿舍,先在楼下观察了一番,发现如果从蒋伯瑶所住的房间里伸下一根绳子来的话,确实是能够借助晃荡之力比较容易地上下,也能避开蔷薇花丛。如此看来,阚勇强所反映的情况是有可信基础的。

可是,侦查员记得他们曾经察看过蒋伯瑶那个宿舍里能够拴系绳子的所有固定物,并没有发现有什么痕迹啊。三人议了议,说要么蒋伯瑶已经考虑到了事后可能会遭受怀疑这一点,事先在绳子拴系处垫了衣服之类的软物,那就可以有效地防止留下痕迹了。

这样看来,还是得去跟蒋伯瑶当面接触,好歹也得把情况弄清楚。

蒋伯瑶再次被传唤到专案组。马江旁敲侧击,但是她的回答却毫无破绽可寻,丝毫没有问题。马江又仔细观察了她的一双手,也并没有从她手上发现借助绳子从二楼上上下下留下的痕迹。

不过,这似乎还不足以说明蒋伯瑶的无辜,因为还有一种可能:她可以戴着手套进行这种活动的。凶器上不是也没有留下指纹吗,凶手确实是戴了手套作案的呀!

军医阚勇强毕竟说得很清楚,是他亲眼看见、听见有一条黑影借助绳索从地面进了蒋伯瑶的房间的。这种证据的可信度是很高的。于是,就有了另一种可能性:如果能够找到绳子和手套,那就证明了阚勇强所提供情况之可靠性,至于那条黑影是否是蒋伯瑶,那是可以另外调查的。

据宿舍门口的岗哨反映,蒋伯瑶在发生案件之后一直到现在,并没有离开过宿舍,甚至也没有下过楼。这就好办了,如果阚勇强所看见的那条黑影确实是她的话,那么,手套也好,绳子也好,肯定就在这幢楼里——确切地说,就在二楼的某个地方藏匿着,只要找到绳子和手套,那就差不多是馒头上笼八分熟了。

那就搜吧!

搜查的结果,在二楼卫生间的水箱里找到了一副白布手套、一根卷成圈团的拇指粗的麻绳。

侦查员马江、王望霖顿时眉开眼笑。但是,董冰生没有笑容,他说,伙计,且慢!我怎么觉得这事儿有点玄呐?

玄在哪里呢?玄在手套上。这副白布手套一看就知道是全新的,还是第一次使用;麻绳是旧的,不知已经使用过多少次了,麻丝不但有所磨损,而且很脏,黑糊糊的不知黏上了什么东西。一副新的白手套,在经历了跟一根脏兮兮的麻绳的力度可达百斤以上的紧密接触后,会留下什么痕迹?答案几乎等同于生活常识了:麻绳上的脏垢和麻绳本身的颜色会牢牢地侵入到白手套纤维的深处,即使使用最好的洗涤剂也难以清除这种藏污纳垢式的侵入。

这样,问题就出现了:眼前这副白手套的掌心一面虽然有脏垢,但似乎并没达到“牢牢地侵入”的程度,这是一眼就可以看出的。

董冰生一说,马江、王望霖顿有同感。为了验证这点,就拿来肥皂把白手套洗了洗,上面的脏迹一洗就掉了。用放大镜观察,脏迹位置的纤维并未有过磨损。

这就是说,这副白布手套跟麻绳并未发生过紧密接触。而如此脏的麻绳如果跟任何固定物拴系的话,固定物上肯定会留下明显的痕迹;如果在拴系时用衣物等软东西垫过的话,所垫物品上无疑必须留下更为明显的痕迹。但是,在适宜于蒋伯瑶进出该楼房的(宿舍和卫生间)那两处地方并没有发现有这种痕迹的固定物,也没有发现有这种痕迹的垫物。因此,阚勇强所反映的情况看来是不存在的。

反映情况是提倡的,这也是一种要求进步的表现。但是,当所反映的情况出现问题,而且问题大到发现了伪证之类,那这个要求进步的人就需要人们予以特别   这个方案实施了,也成功了,但却未能产生杀伤性效果。陶辛涛还没来得及总结失利教训时,侦查触角已经伸过来了。他看到炊事班长拿了铁锹和专案组侦查员去了煤堆那里,就知道事情大大不妙,几乎想都没想,立马拔脚开溜。他先是去了那个联系人那里,但没有遇到,于是就想去郊区暂时先躲一下再说,没想到就被捕了。

专案组分析了陶辛涛的口供,认为似乎真实。当务之急,是把陶辛涛所说的那个联系人先给逮住。

那个联系人被陶辛涛称为“老洪”,是在市内城隍庙一带游动着沿街兜售草帽、凉鞋的小贩。董冰生对马江、王望霖说事不宜迟,我们现在马上去城隍庙那边,撞上了就逮,没撞上则打听那主儿的下落,反正好歹也得将其拿下。

于是,三人就化装了一番,或步行或骑自行车,天气炎热,衣服穿得少,手枪就藏在作为道具的篮子或者拎包里。他们的运气不错,到了城隍庙一眼就看见有一个跟陶辛涛所说的一模一样的小贩,肩扛挂满了草帽、凉鞋的一个竹架子,一边慢慢走着,一边用福州话叫卖。董冰生朝两个同伴使了个眼色,三人就从三个方向向目标逼去。侦查员马江上前询问草帽价格,那主儿不疑有他,热情回答。马江便按照事先计议的,将其往旁边一条僻静小巷里引。目标进了小巷,似乎发觉情况不对,但还没作出反应时,后面董冰生、王望霖已经冲上来将其控制住了。

这个洪姓特务招得很迅速彻底,当晚,福州市军管会公安部根据专案组上报的情况,出动人员抓捕了六名“中统”特务,其中包括陶辛涛的上峰。

被捕特务的口供证实了陶辛涛招供内容的真实性。这样,尽管专案组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但医院神秘命案还是没有线索。

七发现了秘密通道

这下,专案组三名侦查员坐不住了,尤其是董冰生,他是代表市军管会公安部前来侦查案件的,马江和王望霖不过是军方指派给他的助手,不言而喻,责任全部在他身上。偏偏这时军管会办公室又直接打来电话,说韦国清主任非常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l/682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