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微信 http://pf.39.net/bdfyy/bdflx/150217/4580328.html来源:秦朔朋友圈
“儿子,你大学毕业在外面漂泊好几年了,快回来找个安稳的工作娶妻生子吧,我和你妈等着抱孙子呢!”
“可是爸爸,我回去干什么呢?我现在所在的企业是做人脸识别、人工智能的,我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正好可以用上,我回去之后,家乡也没有这种类型的企业啊,那我的专业和技术岂不是浪费了?”
姨家表哥特别希望他的独生子大学毕业之后回老家陪在他身边,这其实不是他一个人的想法,而是他们这一代人的想法——外面再好,不如家里踏实有安全感,儿子在外面工作,就等于丢了这个儿子。
可年轻人追求的不是安全感,他们想要的是新鲜感和成就感。
表面看似是两代人的代际冲突,背后的实质是不同城市对年轻人的引力和斥力。
一个城市日渐衰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往往是从被自己的年轻人所抛弃开始的。
之所以想起了这段对话,是因为前段时间秦老师给我布置了一个课题——研究平台型城市。
中国的城市,起初的分类有三种:
按照常住人口来划分,小城市、中等城市、大城市、特大城市、超大城市;
按照行政级别来划分,省会城市、副省级城市、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等等;
按照城市职能来划分,港口城市、旅游城市、资源城市、商贸城市等等。
年,第一财经又根据综合商业指数对地级市进行了“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二线、三线、四线城市”的分类排名。
可以看出,过往的城市分类是基于结果的分类,城市大不大、人口多不多、级别高不高、经济好不好。
而今天的城市是越来越重要的经济成长载体、价值创造源泉,城市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分化也日渐明显,有的城市成为耀眼明星,有的城市不复当年之勇,那我们能否基于城市的“商业模式”、价值创造过程来对城市有一个更深刻的认知和分类呢?
羡慕明星城市的惊艳表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方以为鉴。
观察一个城市的商业模式,不妨类比参照企业的商业模式。
过去二十多年,商业世界最大的改变就是互联网深刻地改变了经济形态,大量的公司平台化使得平台公司普遍崛起。亚马逊、谷歌、Facebook、腾讯、阿里、美团和小米均是典型的平台型企业,这些平台型企业始于微末,却无远弗届,深刻地影响了经济格局和传统企业的战略转型方向。
年,乌镇的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马化腾发表了“连接时代的探索”的主题演讲,他讲到,“我们过去走了一些弯路,因为有了利润,我们发现太多机会,很多领域都进去了。但最近半年、一年,我们有很大的变化,修身养性、回归本质。把搜索业务与搜狐合作,电商业务与京东合作,我们回归到最本质,就是做连接器。”
“我们不仅希望把人连接起来,还要把服务和设备连接起来。我们要打造一种更开放的生态,我们提供底层的通讯,用户认证,或者是储存,或者是分发的平台,或者是一些基于这个的交易支付平台,跟很多垂直领域的合作伙伴进行合作。这个生态不可能只有几家包办一切,一定是开放共融的、很多合作伙伴参与的、分多层次的新生态。”
成为平台,做好“基础设施”,打造生态体系,这也是阿里一以贯之的战略。
马云的接班人、阿里的新晋掌门人张勇曾在去年的罗汉堂数字经济年会上表示,“平台不是一个人决定的,正是所有人的共同参与,平台才更有效率。平台是所有参与者共同组成的生命体。平台型公司并不是平台的所有者,而只是在运营这个平台。”
腾讯和阿里们过去扶摇直上式的成长让我们见识到,平台战略可以让企业获得杠杆红利,发生爆炸式裂变效应,产生传统工业时代企业所不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资本市场对平台型企业的估值也是过去难以想象的,10月24日,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上表示,“前天晚上我们在上海确定了蚂蚁金服的定价,这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规模融资定价,发生在美国市场以外,也是五年来第一次在纽约城外完成如此大体量的定价。在五年前,甚至三年前我们想都不敢想。”
企业是价值创造的载体,城市亦如此。既然平台型企业可以创造生态,催生裂变,实现多赢局面,那城市如果成为平台型城市是不是也有同样的效果呢?
城市天然都是平台,但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成为平台型城市。前者交易有限资源;后者汇聚无限资源。上海财经大学钟鸿钧教授在一次演讲中举了新加坡的例子。新加坡亦国亦城,非常小,但它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新加坡港。正是新加坡港的平台网络效应,对外连接、汇聚资源,极大提升了新加坡的经济活力和城市竞争力。
新加坡港和马来西亚最大的丹戎帕拉帕斯港地理位置临近,两者都是世界航运的咽喉,但新加坡港所服务的行业数目是个,马来西亚这个港口只有12个;新加坡港连接了个全球港口,但丹戎帕拉帕斯港只连接了个。年世界集装箱港口排名,新加坡港全球第二,丹戎帕拉帕斯港全球第十八。
新加坡港承担了平台型的港口角色,这种平台效应意味着更多的全球港口会跟它连接。重要的是,这个港口是大量货物中转和商品交割的场所,带动、催生了其他相关产业生态上的商业,所以虽然只是一个蕞尔小国,但新加坡是全球最大的修船基地、全球第三大炼油中心以及全球第四大国际金融中心,在年全球可持续竞争力二十强城市排行榜中,新加坡位列第一。
没有高度开放的平台,没有网络协同效应,没有共融的生态体系,就没有今日高度繁荣的新加坡。
视线转回国内,国内可以称得上平台型城市的当属北京、上海、深圳、香港以及新一线城市里的杭州。
北京因其政治中心的光环,上海则有历史积淀和地利之便,香港有卓越的地理位置和高度开放的社会环境,是先天的平台型城市,而科技之都深圳和数字经济第一城杭州则是后起之秀,是内生式的平台型城市。
平台意味着资源的聚集和吐纳。平台型城市就是你可以不生活在这里,工作在这里,但你的生活和工作会和它关联在一起。就像无论你是公司还是个人,无论你在哪里,都要受北京的政策影响,香港、上海、深圳的金融交易市场的影响,杭州的天猫和支付宝的影响。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更多讲的还是有形、直接可感的影响力,平台型城市衡量的还有潜在的、无形的、数据驱动的影响力。
广州是一线城市,幸福感很高,但从平台型城市的角度看则不如杭州。因为珠三角很多城市的经济活动不需要通过和广州连接而完成,而杭州因为有阿里,对浙江乃至更广区域的吸聚作用超强。
平台意味着开放,开放意味着旺盛的新陈代谢,那些低效的、不符合产业规划的企业迁走,无碍大局,诸如首钢离开北京、宝钢离开上海;那些新兴的、高附加值的产业进来,可以快速扎根成长,不会水土不服,诸如1.7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齐聚深圳,共创科技之都;浙大系、阿里系、浙商系和海归系云集杭州,共同铸就万亿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培育森林,得植大树;打造平台,得有筹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l/12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