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迪瓦全称为“科特迪瓦共和国”。“科特迪瓦”的名字起源于15世纪后半叶,葡萄牙、荷兰、法国殖民者相继入侵非洲,掠夺象牙和奴隶,并在西非沿海一带形成著名的象牙市场。年,葡萄牙殖民者首次将该地命名为“科特迪瓦”,意为“象牙海岸”。“C?ted’Ivoire”的中文译名在年以前采用“象牙海岸”意译名,年1月1日起改为音译名“科特迪瓦”。
地理概述
来源:百度地图
科特迪瓦位于非洲大陆西部,濒临几内亚湾,北纬4°30′至10°30′,西经2°30′至8°30′。科特迪瓦位国土总面积为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占98.62%,水域面积占1.38%。科特迪瓦是一个多邻国国家,西与利比里亚、几内亚交界,北与马里、布基纳法索为邻,东连加纳,南濒几内亚湾。科特迪瓦的海岸线长约千米;陆地国境线长千米,其中与邻国利比里亚共享国境线千米,与加纳共享国境线千米,与几内亚共享国境线千米,与布基纳法索共享国境线千米,与马里共享国境线千米。优越的地理位置及相对活跃的经济,使科特迪瓦一度成为西非地区的中枢,旅游业居地区首位。经济首都阿比让有西非第一大港口,这里不但是科特迪瓦的重要门户,也是内陆国家马里和布基纳法索的重要口岸。
人口与民族
科特迪瓦全国总人口约为万人(年),人口增长率为2.4%。科特迪瓦是一个移民国家。历史上,为了种植可可和咖啡等,殖民当局从法属西非国家征募劳动力,之前的移民主要来自今天的布基纳法索。独立以后,移民来源国变得多样,但主要来自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总体上,今天在科特迪瓦境内生活着万~万名外国人。在这些外国移民中,人数最多的依然来自布基纳法索(约万人),其次是加纳人(约50万人)、利比里亚人(约10万人)、欧洲人(约2万名法国人,其中1/3具有法国-科特迪瓦双重国籍,另外还有部分来自德国、比利时等国的欧洲人),约10万人来自美国、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其中,年的人口大普查统计数据显示,本国国民占75.8%,非本国国民占24.2%。
科特迪瓦有69个民族,属于不同的族群。科特迪瓦共有四大族群,包括阿肯族群、曼迪族群、沃尔特族群、克鲁族群。科特迪瓦的唯一官方语言是法语,全国约有2/3的6岁及以上的人口能够使用规范法语,另有超过万人口仅能使用蹩脚法语,有时俗称“小黑法语”,因为只有科特迪瓦人之间才能听懂。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四大族群也有自己的族群语言:阿肯语、古尔语、克鲁语和曼迪语。再加上四大族群之下的60种其他民族的语言,全国共有约70种地方语言。除了法语以外,科特迪瓦大部分地区通用迪乌拉语(无文字),它也是全国通行的商贸交流用语。另外,阿尼语的使用也很广泛。
传统节日
一年中,科特迪瓦每个月都有不同的传统节日,大大小小共计76个。昆顿节、波波狂欢节、木薯节、波罗成人礼、代际节日是科特迪瓦最负盛名的传统节日。
昆顿节是海滨城市大巴萨姆的著名节日。相传一名祖先当年经过这片杂草丛生的地带时,遇见了一群死神舞骷髅队。回到村子里之后,这名祖先受到启发,延续了这种舞蹈,并以此悼念死者。昆顿节是聚居于阿比让市东部的恩济马族的文化身份象征。这个节日在每年的10月底11月初进行,为期7天,吸引成千上万的表演者和游客,同时也成为吸引本地和恩济马族周边7个民族的年轻男女的盛会。盛会的主题是“随心所欲”,主要内容首先是对本地区的年度总结,民众利用这个机会批评当局,参与者之间没有社会地位的界限。7天盛会均有铜管乐演奏。第7天,在墓地冥思片刻之后,达姆达姆鼓击起,节日在一场化装舞会后结束。
波波狂欢节起源于博努阿市的埃维族。波波狂欢节也称“面具狂欢节”,一年举办一次,是阿比让东部香蕉产区的文化表演活动。活动种类丰富,包括狂欢游行、商业集会、波波小姐选美、爱贝年轻男士选美、阿乌拉巴中年妇女选美等。选美活动的名称来源于博努阿族对各年龄阶段最美人士的不同称呼:最美的年轻女士称为“波波”(popo),最美的年轻男士称为“爱贝”(êbè),最美的中年妇女称为“阿乌拉巴”(Awoulaba)。狂欢节的主要目的在于弘扬博努阿市埃维族的文化和艺术。
木薯节是科特迪瓦东部地区的传统节日,在阿肯族群中尤其流行。不同的民族对“木薯节”有不同的称呼,但是仪式和象征物基本相同。木薯与当地人的历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根据历史传说,阿肯族群当年从加纳迁移到科特迪瓦途中,途经森林地带时,木薯挽救了迁徙途中饥饿的移民。这也是隆重举办木薯节的原因。木薯节是一个辞旧迎新的节日,它预示着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即将到来,同时也是对新丰收的庆祝。阿肯族群的所有民族都庆祝这个节日。此外,西部山区部分民族也有木薯节传统,尤其是图拉族。根据木薯不同的成熟季节,一般可以选择在8月至次年2月的某个日期或时段庆祝木薯节。值得一提的是,木薯节是禁止吃木薯的。根据传说,木薯在历史上只有酋长及酋长家的成员才能享用。节日当天音乐节奏感强,酋长亲自击鼓,还有象牙或者其他号角等乐器演奏。因而这也是一场祭奠祖先、英雄和神灵的节日。
波罗成人礼是科特迪瓦北部塞努福族一个历史悠久的神秘成人礼仪式。塞努福族的未成年人在进入社会之前必须经历波罗成人礼,进行精神、智力、信仰等方面的历练。正式的成人礼仪式分为三个阶段,共7年时间。塞努福族认为这个仪式只有通过波罗面具才能实现。
代际节日主要盛行于埃布里埃族、阿居克鲁族、阿克耶族和阿布雷族,很多地方的代际节日非常神秘。埃布里埃族的祖先早在18世纪就移民到加纳,因而这个节日至今有3个多世纪的历史。在各民族中,代际为15岁左右。在同一代人之间,把彼此看作自己的兄弟姐妹。在不同代际,埃布里埃族人根据年龄分为四代:老年、中年、青年、青少年;在同一代人中,根据年龄又分为长子、次子、幼子、老幺。4个代际的年龄之和为60岁。代际关系被严格制度化。每个个体在权利和义务面前都是平等的,他们都有权利管理村庄的事务。每年以不同的代际为中心举办欢庆节日。同时在这个节日中,较老的一代向较年轻的一代传授经验,由上一任掌管村中事务的一代人将手中的火炬转交给下一代际,同时也意味着接受火炬的一代人将代替他们的长辈开始掌管村里的事务。代际节日主要在每年的夏季举行,并且可以持续好几个月。这个为期较长的盛大节日分为几个阶段:首先是对一代人的4个不同年龄等级的介绍,其次是战舞、女性游行、神秘仪式、祭祖等。
刘天南编著
年5月出版
ISBN:-7---3
科特迪瓦位于非洲大陆西部,南邻大西洋几内亚港湾。这里有西非第一大港口,也是内陆国家马里和布基纳法索的重要出海口岸。优越的地理位置、开放包容的对外政策以及近几年快速活跃发展的经济,使科特迪瓦再度成为西非地区的中枢,旅游业居地区首位,素有“西非小巴黎”之誉。本书对科特迪瓦的国土、经济、政治、历史、文化、社会、外交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l/10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