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癌也就是结直肠癌,是一类恶性肿瘤疾病,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上升,大肠癌已经构成对我们生命健康的威胁。今天健康姐姐邀请三院肿瘤科主任文洽先主任医师就大肠癌手术后要不要化疗、大肠癌如何防治的相关问题一一作解答。文主任提醒市民,化疗没那么可怕,大肠癌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多吃素、多运动、好心情是预防大肠癌的三大法宝。
采访专家文洽先,医院肿瘤科学科带头人,科主任,主任医师,南通大学医学院兼职副教授。从事临床工作近30年,在恶性实体瘤的根治性化疗、新辅助化疗、解救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介入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新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文主任告诉记者,大肠癌在国内的每年新发病率约为每10万人口中有29.44人,越是发达的地区,大肠癌的发病率越高。目前大肠癌的发病原因并不清楚,但是与国人饮食西化、运动少、压力大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特别是饮食中的高脂肪、高蛋白质、低纤维素。大肠癌早期难以发现,要注意蛛丝马迹
文主任介绍,大肠癌如果早期发现,5年生存率90~95%,如果是晚期大肠癌,5年生存率只有10~15%。但是,大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容易被发现,我们只能去抓住一些蛛丝马迹。
假如发现大便里有血,要提高警惕了。或者大便有时腹泻,有时便秘,或者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这常常是大肠肿瘤的早期症状,医院里去检查。除了验血,最好还是做个肠镜,虽然做肠镜会觉得有点疼痛,但是做肠镜时,能够发现肠子里面的病灶,可以切下来做活检,这样可以及早地把诊断弄清楚。化疗应个体化,不要闻“化”生畏文主任说,大肠癌病人要不要做化疗不是病人自己来决定的,而是要看肿瘤发展到哪一期,以及能不能经受住化疗来决定的。病人和家属要科学看待化疗,不要闻“化”生畏。
假如大肠癌病人开刀时发现肿瘤还处在非常早期,就不需要化疗。早期的大肠癌复发几率很小,5年的生存率有90%~95%。但是,如果是大肠癌中晚期,是肯定要化疗的,否则肿瘤将很快朝肝脏、肺等多处转移。
化疗讲究个体化,不能千篇一律。有的病人担心化疗吃不消,化疗以后会掉头发,吃不下饭,拉肚子、呕吐,怎么办?我们可以把化疗方案调整一下。年纪轻的大肠癌病人,容易转移和复发,化疗要强一些;七、八十岁的老人,合并有心脏病、肺功能不好等,上化疗吃不消,可以选择口服的化疗药物。对于一些中期肠癌的患者,文主任推荐的治疗方法是,不要急着开刀,可以先做1~2期的化疗,使肿瘤松解一些,这样开刀容易些,而且对防止手术中的种植及术后复发,都是非常有利的。“预防大肠癌三大宝:多吃素、多运动、好心情
文主任
强调
应对癌症,预防非常重要,等到得了癌症再治总是不合算的事。第一,饮食要健康。大肠癌的发生跟生活习惯尤其是饮食结构关系非常密切,可以这么说,大肠癌就是病从口入,所以我们首先要把饮食结构调整好,主食最好吃些粗粮或者杂粮,同时要多吃些新鲜的蔬菜。第二,要加强运动。肥胖的人是大肠癌的高发人群,其实不仅肿瘤病人要运动,健康人也要运动,健康人即使不肥胖,也要运动。运动可以让肠道里的废物及早地排泄出去,不要让毒素在肠道停留时间长而吸收,这对人体不利的。文主任说,与国外相比,我国年轻人运动意识不强,早晨只看见老人锻炼,年轻人大多睡懒觉。据报道,有个美国老太79岁时得了肿瘤,手术恢复后开始运动,跑马拉松,现在91岁了,还在坚持,很健康。运动的好处是,运动时人体会分泌内啡肽,能减轻压力,提高人体免疫力,使人不易得病。
医生护士工作节奏非常紧张还很疲劳,文主任平时经常督促科里的医生护士锻炼身体,带领大家去体育馆游泳,现在科里的护士们一个个都游得非常好。文主任自己自年开始参加马拉松比赛,坚持下来,已经拿到不少马拉松比赛的奖牌。文主任的体会是,运动带给自己的是健康的体魄、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心态。
第三,调整好心态。要预防癌症,除了饮食和运动,心情也很重要。拿吃饭、睡觉跟心情来比,调节人的情绪更重要。情绪好了,人的抵抗力就增强了,肿瘤就不容易找上门。第四,高危人群要定期体检。大肠癌有一定的遗传性,若直系亲属中父母亲或兄弟姐妹中若有人得大肠癌,那么子女得大肠癌的风险提高六倍。在文主任看过的病人中,有个家庭,母亲患癌,三个女儿分别在40、30、20岁是得了肠癌。另外,有多发性息肉家族史的人也属于高危人群,医院里去检查,做个肠镜,验一下血液的癌胚抗原指标。大肠癌高位人群还有:盆腔肿瘤做过放疗的,直肠可能有损伤易癌变;胆囊切除病人,因胆汁直接排到肠道刺激粘膜易癌变。王健无锡新周刊“健康养生”版、太湖明珠网“健康养生”频道掌门人,有多年医学和传媒工作经验。健康姐姐将坐镇太湖明珠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f/9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