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好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息肉,其实算是一块多余的“肉”,或叫赘生的“肉”,长在人体脏器上。它不疼也不痒,大家都觉得无所谓。但殊不知,95%的肠癌,都是这些“肉肉”引起的!
息肉四海为家,它喜欢落脚在我们的鼻腔、声带、胃肠、胆囊,甚至子宫、膀胱等地方。只要它乐意,就可以无处不在。譬如“鼻息肉”、“胃息肉“、“直肠息肉”、“膀胱息肉”……而如果某一部位长有两个以上的息肉,就叫“多发性息肉”。
小小息肉特点
不痛不痒藏得深
息肉却可以长得很大而患者毫无感觉,不通过检查,很难发现,尤其大肠息肉
癌症近亲,也分好坏
并不是所有息肉都会癌病,良性的息肉占绝大多数,即使癌变,也要经过5-15年
易反复发作
息肉的生命力很强,切除后,如果生活习惯、体内环境没有改变,它就还可能再次死灰复燃
早期好治疗
圈套器割除、电灼、激光切除等等。这些方法安全、有效、病人痛苦小,甚至不需要住院。
如何分辨息肉好坏?
息肉分很多种,比如炎性息肉、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都是癌前病变,都会有可能发生癌变。比如说一个小的息肉,变成腺瘤息肉可能就要10到15年。但是腺瘤性息肉,它可能五到十天到有可能癌变。所以临床上遇到息肉一般都要处理。
01
直径大于2厘米的息肉,恶性的可能性非常大;
02
腺瘤性息肉,癌病前兆;
03
多发性息肉,癌变的几率就会增加;
04
一些遗传性的息肉,比如家族性结肠息肉等,也容易癌变。
不同部位的息肉
癌病几率各不同
鼻息肉:视大小而定
癌变几率★☆☆☆☆
鼻息肉的癌变风险比较小。然而尽管几率比较低,如果患者年龄大,又经常鼻出血,则可发生癌变。鼻息肉会给人带来很大的烦恼,因为鼻息肉多是长在鼻窦处,会阻碍鼻窦通气,伴面部疼痛或肿胀感,嗅觉减退或丧失、头昏、耳鸣,严重的还会引起心血管疾病。
形成
原因
一般认为息肉的主要诱因是慢性感染和过敏。近年发现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内源性哮喘等也可能导致鼻息肉。
是否
切除
对于鼻息肉的治疗,小息肉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控制生长,如果息肉较大,病情较重,建议手术治疗并做病理检查。
胃息肉:有幽螺,及时治
癌变几率:★★★☆☆
在被检查出的胃息肉中,8成属于炎性或增生性息肉,另外2成为腺瘤性息肉。前者的癌变几率非常低,只有0~5%,后者的癌变几率可高达25~50%。
形成
原因
胃息肉和长期进食辛辣生冷食物、腌制食品、剩饭剩菜,饥饱不定,抽烟酗酒,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有关。
是否
切除
直径小于1公分,可以在照胃镜时用胃镜自带的活检钳切除,也可不切除,但需要每年做一次胃镜观察变化。息肉直径在1~2公分间,癌变几率不大,照胃镜时可切除,以免后患。
息肉大于2公分,且发生出血,则一定要切除。如果息肉已经发生癌变,肿瘤可能已经发生浸润,用胃镜活检钳切除不易切干净,一般需要做胃部分切除。
肠息肉:发现尽早切除
癌变几率:★★★★☆
一般来说,90%的结直肠癌是由息肉演变而来的,但是只有不到10%的腺瘤性息肉会发生癌变,即使癌变是一个“缓慢过程”,即从小息肉→大息肉→不典型增生→癌,整个过程可能持续5~15年不等。最近的研究也表明,长期以来被认为是良性的一些息肉也可能发展成为癌。
形成
原因
大肠息肉会和饮食有一定的关系,尤其是平时比较偏爱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经常吃腌制食品的人群;长期的炎症刺激;遗传因素。
是否
切除
一旦发现有肠息肉,最好尽早切除,以免带来其他疾病或发生癌变。此外,肠息肉易复发,切除后也要定期复查。有家族史的人群,最好每1~3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胆囊息肉:长得快,做手术
癌变几率:★★☆☆☆
胆固醇性息肉占比最多,且不会癌变;炎症增生性息肉、胆囊腺肌瘤是否癌变,尚未明确;腺瘤样息肉有癌变的可能性。
形成
原因
年龄大于50岁、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肥胖、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肝硬化、上消化道和胆道解剖异常等,是胆囊息肉的好发因素。
是否
切除
一般来说,胆囊息肉直径在0.1厘米或0.2厘米以下,无症状,患者不必恐慌,绝大部分为良性,每一两年内做一次B超检查即可。多发、直径大于1厘米、短期快速增长的息肉,或伴有明显胆绞痛或胆结石、消化不良、腹部疼痛等症状,应尽早行胆囊切除。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f/5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