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癜风那家医院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朱家厅”是西栅一个朱姓大户人家的宅院,乌镇人都喜欢称其为“厅上厅”。在乌镇,许多大户人家的厅堂宅院,像东大街的徐家厅、赵家厅等,房子建筑风格别致,厅堂雕刻精美。朱家厅不仅汇集了这些大宅院的特色,而且也是乌镇独一无二的一个厅,它的特点就是“厅上有厅”。
乌镇的房屋大都是砖木结构,虽有“墙倒屋不垮”的优点,但火灾始终是一大隐患。有鉴于此,朱家厅在二楼楼板上,铺设了一层青砖,避免烛火掉落引发火灾的危险;同时,铺了青砖后在楼上行走时的声响,较直接在木地板上更轻,不影响楼下生意。既稳固,又隔音。朱家厅除了厅上有厅的房屋结构被美誉为江南第一厅外,建筑木雕的精美也让人叹为观止,每一幅木雕都是一个传奇故事。
这种“厅上有厅”的建筑形式是十分罕见,据说是主人聘请当时建筑宫廷的高手所建,建成后为检验楼板的牢固程度,曾在楼上放了石臼捶打年糕,而楼板丝毫未损,充分反映了当时建筑工匠的智慧和主人的用心。
朱家厅的正堂名肇庆堂,屋主弃官从商后做起了珠宝生意,并把珠宝行取名为“肇庆堂”。由于朱家的珠宝做工精细,质量可靠,当时在江南一带,是一块响当当的招牌,当地百姓筹备婚事,必购“肇庆堂”珠宝饰品。如今的朱家厅里,还展出有许多珍藏至今的金银饰品,其精美工艺与现代机械加工的饰物相比毫不逊色。”
益大丝号
过通济桥便来到益大丝号。益大丝号是一家包括养蚕,种桑,收茧,缫丝,制丝,造锦为一体的民间大作坊,我看到了几十年寿龄的老桑树,亲手在古老的缫丝机上操作了缫丝,观看了国宝级的乌锦织造工艺,欣赏了精美绝伦的乌锦珍品展示。
乌镇是一个二水二街六分田的古镇,千百年来,就是靠种桑、养蚕和种水稻维持生计,早在多年前,蚕桑业就是是乌镇乡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和谋生手段。在明代中期,乌镇就已经有了缫丝业,到了清代中晚期,镇上丝绸业愈加鼎盛,其中不乏有丁同和、胡同盛、姚德泰等著名丝号,“益大丝号”,就是一家包括养蚕,种桑,缫丝,制丝,造锦为一体的民间大作坊。
益大丝号的正厅称为万和堂,是取万事和谐之意。布置比一般的民宅明显是宽敞而豪华了许多,天棚板上雕有鱼跃龙门,四季花卉的图案,象征财源广进的含义。左手边有个圆桌,是主人与客人洽谈生意时用的,正厅的右侧偏房,是丝号的自家店铺,出售本家生产的乌锦、丝绵等物品。正厅的左侧偏房,是接待大客户谈生意时用的休息室,里面放置有藤塌,看得出沈家对经商确实有门道,各方面的细节都很是讲究。在墙上陈列着早期有关益大丝号的照片和工人工作的照片。
还有介绍乌镇蚕桑历史、蚕丝图、以及蚕茧的标本。蚁蚕、从一龄蚕到五龄蚕、以及蚕蛹、蚕蛾等。在第二个展台里看到了养蚕需的工具:有蚕筷、鹅毛、蚕网、叶刀等。前面三,四,五,六个展台看到缫丝时所需的工具。里面陈列磁无宝、磁眼、长板刷、丝碗等。这些工具都是平时缫丝所用的必备工具。在第七个柜陈列着一些植物,有茜草、槟榔、红花,石榴皮等。全是天然植物,在染丝时所需用到的。
还有蚕乡蚕农和丝绸业商人供奉蚕花娘娘的蚕神亭,蚕神亭香火最旺的时候是每年的腊月十二,即蚕花娘娘生日时,以及清明前后,每年养春蚕的开始季节,广东蚕农在这里焚香上烛,敬献蚕花、求赐蚕花圣水等,以求当年蚕茧有个好收成。
年,沈永昌的大儿子沈学文继承父业后,为摆脱传统木机绵绸在市场上滞销的窘境,经多方考察后决定,以织锦产品代替传统产品。亲自选拔十余位学徒分赴杭州、苏州、南京等地学习织锦技术。经几年辛苦,反复试制,终于造出5.6米长、4米高、1,4米宽的大花楼织布机,由个部件,多道工序组成。
大花楼织布机,从绘制意匠图到时成品,耗时三月有余,一天仅能织5—6厘米,所谓的“寸锦寸金”就是这个理,这里所织成的锦缎质地坚实,图案精美,纹彩华丽,充分显示出了华贵的气派,形成了具有乌镇地方特色的提花锦缎当地人称为“乌锦”。有多个丝、绸、锦的产品。
益大丝号前面是卖丝织品的,后面工作坊让游客参观,工作坊是木质的,走上去还会塔塔响,最让人赞的是女工的手艺,望着桌子上图案,用不同颜色的蚕丝拼成图,一架木机由两个人控制,上面女工摆放蚕丝,下面女工按照图片编制,一双巧手,成就了一幅幅精美的蚕丝画。
一颗颗蚕茧泡在热水中,然后就变成了滚轮上的白丝线,再变成漂亮纯洁的乌锦,就像丑小鸭在你面前,突然长成了白天鹅般的那种超美感觉。
江浙分府
江浙分府是西栅的景点,明代称浙直分署,是历史上政府机关。不过景点不在景区里面,是在西栅大厅对面,位置有点偏,因此被很多游客遗忘,它在历史上,职掌巡盐捕盗,兼理地方词讼,俗称二府衙门。自明朝嘉靖间设立,至民国初撤销,几经革复,数易其址,历时三百七十余年。
乌镇地处两省(浙江、江苏)三府(嘉兴、湖州、苏州)七县(桐乡、石门、秀水、乌程、归安、吴江、震泽)交界,人烟辐辏,河港纵横,杂隶难治,易藏奸宄。明嘉靖十九年(),原任广东按察副使镇人施儒,奏请分立县治未果,部议添设通判一员,驻镇督理,建廨于普静寺之东,名添设馆署。
隆庆二年(),为前官常有别项差委,不驻乌镇,实在郡城,遂指为冗员,奉议裁革。万历三年(),因乌镇周边盐盗猖獗,准参政朱炳如、巡抚谢鹏举、巡按萧禀的会疏,改添设总捕同知一员,钦给“督理巡盐捕盗同知”关防,常川驻箚乌镇,专一缉捕盗贼,兼管水利盐法,随便受理词讼,革除奸弊,附近府县悉听约束。由是扩建原有廨宇,称浙直分署。
清初沿袭明代建置,仍为添设同知,署所依旧。顺治四年()奉例裁革,廨宇尽毁。康熙元年(),准分守道张武烈条陈,将湖州府总捕同知移驻乌镇,给以“控制江浙巡盐捕盗”关防。镇人董汉策捐西中桥左之空房为廨,名督捕同知署。十八、九年间署圮,官员回驻府城。
雍正三年(),镇绅以盐盗不靖,吁请总捕同知仍驻乌镇,以资弹压。翌年,巡抚李卫题准,改湖州府总捕同知为乌镇捕盗同知,再无回驻郡城之虞。六年()给价买西栅官人桥西之进士唐彦晖故宅,拨官银改建为廨,称江浙分府。
咸丰十年()兵燹,毁大堂,同治四年()重葺。民国成立废同知,衙成空屋,四年()标价售入民间,署宇卸除,渐次成为民宅。4年,江浙分府依照清同治间的旧貌原址复建,以存历史陈迹。
这里环境古朴,但很雄伟、大气、真实,里面房物分工明确,有公堂,大牢,刑房,听差,车夫等房间。衙门里,让我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各种刑具,加上人像模型模拟行刑场景,刑具都保留得很完整,还有蜡像审判的实景蜡像场面,栩栩如生,感觉就像与古戏场面,我感觉里面充满了肮脏和血泪。
景点门庭冷落,并不代表没有参观价值,相反,我觉得有一种拾得“遗珠”的感觉。
灵水居
走过长长的女红街,前面进入灵水街,有一个景点应街名而起,叫做灵水居。是一个规模较大的园林建筑,让我吃惊的是,其大气恢弘程度,基本上可以和苏州园林媲美。园中有长廊、小桥、假山、树木与秀水交相辉映,构成一道又一道优美奇特的景观,每一处的安排,都会觉得恰到好处,浑然天成。在水乡古镇中,就能欣赏到如此精致的园林景色,真是别有一番风情。
进入园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蜿蜒的围墙,雕刻有中国传统风格的图案,中间为“双龙戏珠”,两旁的是“梅竹仙鹤”,穿过透窗可领略到园中石山、秀水、绿树,尽得透景之妙。园内还有王会悟、孔令境、沈泽民的纪念馆。
据载,此私家花园,是崇祯初年进士唐龙于此修建,取名为“灵水仙居”,后因战乱损毁。现在园林是按原样修复的。整个灵水居明媚秀丽、淡雅朴素,曲折而幽深。占地二万平方米,是西栅最大的园林建筑景点。古人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在这块充满灵气的地方,长眠着中国文坛上的一条蛟龙,就是茅盾,矛盾纪念堂和陵园就在灵水居东侧。四大名人纪念馆齐集灵水居,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充满了先辈为国为民奋斗的豪气,是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红色旅游”圣地。
但可惜的是,因为时间关系,没有一一参观,只在门前看了一下。
景点太多,时间太紧,还有许多地方只是路过,如可以试做乌陶瓶的乌陶作坊,和桥前的一个“老木头酒吧”,韵味悠远,音乐恰当。木头与衣物色彩对比鲜明,长枝遮雨光,游船过身旁,清风拂秀波,眼前桥里桥身姿毕现,婉约动人。还有怀旧放映厅,里面循环播放葫芦娃,柯南等老动画片。还有迁善桥附近的女红街,琳琅满目,刺绣、围巾之类的手工制品,都是手工的女红活,非常漂亮,女红街号,举世瞩目的世界内联网大会就是在这里开的,看了看酒店内部,可谓富丽堂皇,金碧辉煌,走在其中,有帝王般的感觉。我的数码留下了这些珍贵的印记。
数不胜数的景点,感叹不已的心情,让我的脚步由缓慢而匆忙,欲慢下来消遣风光,又不得不加快脚步多看一点。说实话,脚很累,但心情很愉快。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f/13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