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出诊时间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9276648.html在今年的ASCO每日新闻采访中,来自于纪念斯隆凯特林癌症中心的AliciaLathamSchwark医生推荐:“所有微卫星不稳定性高的肿瘤患者,不论所患癌症类型及个人/家族患癌史,都应进行林奇综合征的筛查。”
什么是林奇综合征?
林奇综合征也叫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主要由四种错配修复基因缺陷(MMR)造成,分别是MLH1、MSH2、MSH6、PMS2。林奇综合征约占所有结直肠癌的5%~15%,既可见于癌症患者,也可见于尚无癌症者。
林奇综合征不仅是大肠恶性肿瘤,也可能发生子宫内膜癌、胃癌、卵巢癌、小肠癌、输尿管和肾盂癌、胆管癌等肠外恶性肿瘤。相对于散发性大肠癌,具有发病年龄早、同时或异时多原发大肠癌(即在大肠不同部位同时或先后发生癌变)发生率高、家族成员肠内外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等临床特征。
也就是说,对于患有林奇综合征的患者本人,其人生中患相关癌种的风险极高!在50岁之前结肠癌的发病风险达25%,70岁之前则暴增至82%!此外,患有一种癌症的林奇综合征患者15年内出现第二肿瘤的风险也比常人显著升高。对于这类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增加患者治愈几率、提高生存质量性价比最高的选择。
尤其还值得注意的是,林奇综合征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因此,这类患者的一级及二级亲属均属于林奇综合征发病的高危人群,其患癌风险也将大大增加。
MSI-H肿瘤患者与林奇综合征有什么关系?
一个涵盖了50多种癌症类型、超过个肿瘤样本的泛癌研究发现,微卫星不稳定性高(MSI-H)的肿瘤患者中有16.3%患有林奇综合征的生殖系突变,而这一比例在一般人群中仅有0.3%。也就是说,微卫星不稳定性高的肿瘤患者是林奇综合征的高发人群,且这一比例甚至比结直肠癌患者中林奇综合征患者的占比还要高。
MSI-I:微卫星不确定;MSS:微卫星稳定
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对于MSI-H或MSI-I的林奇综合征肿瘤患者,其中有大约半数的患者所患的并非是林奇综合征的常见癌种——结直肠癌或子宫内膜癌。在这些患者中,比例最高的是尿路上皮癌(37.5%)以及结直肠癌(19%)。
此外,该项研究还在林奇综合征患者中发现了多种新癌种,例如肉瘤、肾上腺皮质癌、前列腺癌等。这些癌种在过去均未被认为与林奇综合征有关联。
因此,MSI-H的肿瘤患者不论所患癌种及个人/家族患癌史,与结直肠癌患者一样,都应被列为林奇综合征的高发人群,均需要被重点对待。
该研究还表明,通过基因检测,几乎%的MSI-H或MSI-I的结直肠癌或子宫内膜癌并林奇综合征的患者可以被检出。而仅有54.5%的该类患者达到了依照个人/家族史而做出的临床检测标准。若不依靠基因检测,这类患者有很大的概率会被漏检。这也说明,基因检测能够更准确地筛查出林奇综合征的阳性患者。
随着PD-1这类被批准使用于所有MSI-H晚期实体瘤的抗癌药物的上市,在所有癌种上MSI及MMR的相关基因检测也显著增加,这也为林奇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提供了便利。
若能及早诊断出现林奇综合征,可以采取一定的措施降低癌症风险或提早发现癌症。例如对于林奇综合征未患癌患者,每隔1-2年进行肠镜检查可以降低结肠癌56%发病率;手术摘除子宫和卵巢可以近%地预防子宫内膜癌及卵巢癌的发病。
结束语
对于MSI-H肿瘤患者,都建议进行林奇综合征的筛查,便于癌症的监测和预防二次肿瘤的形成。而确诊林奇综合征的肿瘤患者,其一级及二级亲属都属于林奇综合征的高危人群,也建议尽早筛查,防癌于未然。
参考文献: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zf/112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