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科普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一


中科白癜风抗复发治疗 http://m.360xh.com/201911/26/54407.html

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普项目资助

(项目编号:18dz)

中山内镜大肠癌科普

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是成功治疗大肠癌的关键所在。

对于大肠巨大息肉和早期癌,传统的治疗方法是外科手术切除肠段,疗效确切,但手术创伤大,患者恢复慢,住院时间长,治疗费用高,术后生活质量也大为降低。

于是,ESD技术(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应运而生。ESD与传统治疗方法效果相当,但其有创伤小、费用低,术后恢复快的优势。

我们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ESD技术吧。

01

什么是ESD(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ESD是在标准内镜的操作下,将早期癌症病变从其下方的正常黏膜下层逐步慢慢剥离下来,从而达到大块、完整切除的目的。

如果早期大肠癌和息肉的病变像香菇一样有茎(长蒂),就可以很简单的应用金属圈套器套住蒂部切除,这叫息肉切除术(polypectomy)。但是有的息肉长的平坦像一片披萨,必须借助黏膜切除术(EMR)。

但对于直径超过2cm的平坦病变,EMR治疗只能通过分块切除的方法进行,其结果是切除了较大病变但有病变的遗漏,肿瘤很快就会复发。

为了达到大块、完整地切除肿瘤的目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应运而生。年医院的医生们设计并开始使用带陶瓷绝缘头的切开刀治疗早期胃癌,后来又用于切除巨大大肠息肉。

从此内镜治疗由黏膜切除技术(EMR)时代进入内镜黏膜下一次性整块切除时代,直到年此项内镜技术才被正式命名为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

结肠镜发现大片“扁平”息肉

黏膜下注射后抬举病变

沿边缘切开病变

沿黏膜下层逐步剥离病变

切除病变后的结肠创面

取出的标本

02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有哪些优势?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扩大了早期大肠癌和巨大息肉的内镜切除指征,与开刀手术和以往EMR等内镜治疗方法相比,ESD具有以下明显优势。

(1)微创治疗。既能保证肿瘤的彻底切除,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正常肠段,生活质量明显提高。ESD创伤小,患者易耐受,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有些患者治疗后当天就可回家,治疗费用低。

(2)同一患者可以多次接受ESD治疗,一次也可以同时切除多个息肉和肿瘤。但目前主张一次不超过5个病灶,以减少并发症。

(3)可以在不开刀的情况下通过ESD切除病变,获得完整的切片化验标本,明确肿瘤的性质和程度。

(4)ESD可以把较大面积、形态不规则的肿瘤一次完整切除下来,一次性完整切除率通常可以达到96%以上,明显减少了肿瘤的残留和复发。

好了,今天关于ESD的话题就聊到这里,明天我们继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yb/853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