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本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亦可见于儿童或老年。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我国溃疡性结肠炎(UC)近年患病率明显增加,虽然患者病情多较欧美国家的轻,但重症也较常见。

一、溃疡性结肠炎的病理是什么?

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病变多自直肠开始,逆行向近段发展,可累及全结肠甚至末段回肠。活动期时结肠固有膜内弥漫性淋巴细胞、浆细胞、单核细胞等细胞浸润,黏膜糜烂、溃疡及隐窝炎、隐窝脓肿。慢性期时隐窝结构紊乱、腺体萎缩变形、排列紊乱,数目减少,杯状细胞减少,出现潘氏细胞化生及炎性息肉。

由于结肠病变一般限于黏膜与黏膜下层,很少深入肌层,所以并发结肠穿孔、瘘管或周围脓肿少见。少数重症患者病变累及结肠壁全层,可发生中毒性巨结肠。此时,肠壁重度充血、肠腔膨大、肠壁变薄,溃疡累及肌层至浆膜层,可致急性穿孔。病程20年的患者发生结肠癌风险较正常人增高10~15倍。

二、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及腹痛是UC的主要临床症状。起病多为亚急性,少数急性起病。病程呈慢性经过,发作与缓解交替,少数症状持续并逐渐加重。病情轻重与病变范围、临床分型及病期等有关。

(1)消化系统表现

1、腹泻和黏液脓血便见于绝大多数患者。腹泻主要与炎症导致大肠黏膜对水、钠吸收障碍以及结肠运动功能失常有关;黏液脓血便是本病活动期的重要表现,系黏膜炎性渗出糜烂及溃疡所致。大便次数及便血的程度与病情轻重有关轻者排便2~4次/日,便血轻或无;重者10次/日,脓血显见,甚至大量便血。粪质多数为糊状,重症可呈稀水样大便。病变限于直肠或累及乙状结肠的患者,除可有便频、便血外,偶尔表现为便秘,这是病变引起直肠排空功能障碍所致。

2、腹痛多有轻至中度腹痛,为左下腹或下腹阵痛,亦可累及全腹。常有里急后重,便后腹痛缓解。轻者可无腹痛或仅有腹部不适。重者如并发中毒性巨结肠或炎症波及腹膜,可有持续剧烈腹痛。

3、其他症状可有腹胀、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

4、体征轻、中型患者仅有左下腹轻压痛,有时可触及痉挛的降结肠或乙状结肠。重型和暴发型患者常有明显压痛甚至肠型。若出现腹肌紧张.反跳痛、肠鸣音减弱等体征,应注意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等并发症。

(2)全身反应

1、发热一般出现在中、重型患者的活动期,呈低至中度,高热多提示有严重感染、并发症或病情急性进展。

2、营养不良衰弱、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水与电解质平衡紊乱等多出现在重症或病情持续活动者。

(3)肠外表现

包括外周关节炎、结节性红斑、坏疽性脓皮病、巩膜外层炎、前葡萄膜炎、口腔复发性溃疡等,这些肠外表现在结肠炎控制或结肠切除后可以缓解或恢复;骶髂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及少见的淀粉样变性、急性发热性嗜中性皮肤病等,可与UC共存,但与UC本身的病情变化无关。

(4)临床分型

按其病程、程度、范围及病期进行综合分型:

1、临床类型

①初发型:指无既往史的首次发作;

②慢性复发型:临床上最多见,发作期与缓解期交替;

③慢性持续型:症状持续,间以症状加重的急性发作;

④急性型:急性起病,病情严重,全身毒血症状明显,可伴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败血症等并发症。

上述各型可相互转化。

2、临床严重程度

轻度:腹泻4次/日,便血轻或无,无发热,贫血无或轻,血沉正常。

重度:腹泻6次/日,有明显黏液脓血便,体温37.5C、脉搏90次/分,血红蛋白g/L,血沉30mm/h。

中度:介于轻度与重度之间。

3、病变范围可分为直肠炎、左半结肠炎(结肠脾曲以远)、全结肠炎(病变扩展至结肠脾曲以近或全结肠)。

4、病情分期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很多患者在缓解期可因饮食失调、劳累.精神刺激感染等加重症状,使疾病转为活动期。

图文丨整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医院

源于北京/专业典范

健康-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yb/571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