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诊经验
罐斑:
肺区
1、起罐时两侧出现紫红色斑点是支气管炎。
2、起罐时出现潮红色斑片是肺热,有口渴、胸痛、等症状。
3、起罐时出现小片疹子时,是呼吸道有炎症,如咽炎、鼻炎等。
4、出现淡紫色或红色为扁条腺炎。
5、出现淡紫色或红色为淋巴肿胀。
6、出现白色为肺虚。
7、出现毛孔粗大为风犯,受风寒。脖颈僵硬、肩胛痛或伴有肩周炎等。
心区:
罐斑
1、起罐时出现有上下相连的紫红色是心经不通,可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
2、起罐时出现有小面积斑片,表示相交头部有脑供血不足现象,如头晕、头有麻胀感。
3、起罐时出现紫红色斑条表示患者是颈椎疾病
4、起罐时出现白色,是属心肌缺血。
5、起罐时如出现毛孔张开很大,并伴有雾气,为风湿性心脏病。
6、出现白色为气血亏损,
7、出现凹陷状为心血不足,脉弱,气短。
8、出现红色为心火大
胆区:
罐斑
1、起罐时出现有凹进去的小坑是胆结石。
2、起罐时周围出现紫红色斑点表明胆的排泄功能失调,可出现口苦、两肋胀痛、黄疸等疾病。
3、出现白色,胆功能低下。
4、出现淡紫色圈圈,受过惊吓,胆小。
5、出现片状红疹为胆囊炎。
肝区:
罐斑
1、起罐时出现有潮红色疹状,属肝经实火,可出现头痛、易怒,面红耳赤、尿黄、便干等症状。
2、起罐时罐斑中央发青时,表明患者有肝炎。
3、起罐时如周围出现淡紫色圈圈,圈内呈白色状,为气滞即生气所致。
4、周围出现紫圈为脂肪肝,
5、大面积出现潮红色,并伴随肿硬状为酒精肝。
6、整个肝区出现紫色或紫红色为血粘稠度高。
7、出现紫青色并僵硬壮为肝硬化。
8、有紫青斑出现,斑中有白色相间,可能部分伴有肝腹水。
脾区:
罐斑
1、起罐时出现潮红色疹状时,表明为食欲不振或食后两肋胀满,大便稀并可伴有眩晕,倦怠等症状。
2、起罐时如出现紫红色并有隆起的现象,表明有脾肿大征兆。伴随脾气暴躁,性情不稳。
3、出现红色或潮红色并伴有毛孔粗大现象,表明脾脏湿热,恶寒,出虚汗。
4、出现凹陷状,表明脾脏功能运化较差,无力,行动迟缓,性子慢,不喜言语。
5、出现淡紫色或紫色圈圈表明气滞,脾气不好,经常发脾气。
6、整个出现紫色或紫红色,为高血脂,血粘稠度高,可能伴随有血压偏高现象。
胃区:
罐斑
1、起罐时出现潮红色斑片,有胃病。
2、起罐时中央为白色,属胃寒病,表现为胃痛,遇寒疼痛加剧。
3、起罐时如出现有红色,表明上火、食欲不振、积食等。
4、起罐时如出现淡紫色圈圈,代表生气状。
5、周围出现淡紫色圈圈,为浅表性胃炎。
6、周围出现深色紫圈圈,为慢性胃炎。
7、有凹陷状并伴有淡紫色,为萎缩性胃炎。
8、呈凹陷状,并伴有灰白色,表明胃功能低下,蠕动慢。食少,大便不正常。
大肠区:
罐斑
1、起罐时出现紫红色罐斑,表示大肠有热,可出现大便干燥或出现口臭、头晕等现象。
2、起罐时如出现淡紫色圈圈表明大肠有宿便,干燥等。
3、起罐时如出现白色表示为风寒侵体,主要在腹部。
4、出现潮红色,并伴有毛孔粗大,为大肠湿热,消化差,大便勤,或有餐后迅速排便现象。
5、出现灰白色,并伴有凹陷状,大肠蠕动慢,或伴有三、五天才能大便,并伴有大便干结。
6、出现红色斑点,为肠炎,如有紫色斑点为慢性肠炎。如为淡紫色斑点为过去得过肠炎。
小肠区:
罐斑
1、起罐时出现紫红色斑状时属小肠功能失常,主要表现为大小便异常、小腹绞痛、腹胀。
2、白色,毛孔粗大,为风寒侵体,主要在腹部,并伴有肠鸣、气转等现象。
3、出现灰白色,并伴有凹陷状,为小肠蠕动慢,
4、出现紫红斑点为肠炎。
5、出现暗红斑圈为溃疡点。
6、出现暗紫色表明肠内有毒素。
7、出现淡紫色斑点为以前有过炎症。
8、周围出现暗紫圈为大便不下,干结,并伴有宿便存在。
肾区:
罐斑
1、起罐时出现紫红色斑点,属肾气不固,如慢性肾炎,小便频数而清。夜尿多,尿后余沥不尽,腰腿酸痛。
2、起罐时出现白色时,属肾虚水泛,全身浮肿,腰以下更严重,尿量减少,重者腹胀满,阴囊肿。
3、起罐时出现有凹进去的小坑,属颗粒状肾结石,如有凹进去的白沙粒状,属沙砾状肾结石。
4、起罐时出现毛孔扩张,长时间不消退,左肾表明腰部有风寒,右肾表明在相交两腿关节有风湿。
5、出现紫斑片为腰部受过损伤,如扭伤,挫伤或撞伤等多种外伤所引起。
6、如发现内部出现紫圈或淡紫圈,表明肾部内有积水现象。
7、如双肾颜色反差很大,如左肾紫红,右肾灰白,表明双肾工作不协调,阳胜,阴衰,反之阴胜,阳衰。
8、如出现双肾整个紫红色,并伴有凸硬状,表明有机能亢进现象。
膀胱区:
罐斑
1、起罐时出现有紫红色淤斑时,男性为前列腺炎、尿频、尿急、尿痛、或小便困难,尿色浑浊;女性为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
2、如出现紫红色斑片,斑内呈暗淡色,男性为前列腺肥大,女性为子宫糜烂等证。
3、起罐时下部位出现有紫红色斑点时属患者有痔疮。
4、起罐时最外圈如出现白色,内圈为淡紫色,表明有糖尿病征兆,如果罐内中间呈红色装,表明目前有加号。至少在两个以上。
5、起罐时如出现脱皮现象,表明慢性糖尿病症状。
6、整个罐体如出现灰白色,并有凹陷状,表明性功能减退。
7、如出现不规则淡紫色圈圈,为受过惊吓。肾功能失调。
8、女性出现暗紫色斑片,为妇科疾病。上部为子宫疾病,两侧斜上方为附件或卵巢疾病。
9、女性如出现青紫色斑点为子宫肌瘤。
注:留罐5至6分钟后起罐,依据起罐后的皮肤判断疾病。此法为临床经验,不作为理论依据,只供参考。
罐印痕、印迹、形状、颜色的观察:
1、罐印紫黑而黯,表示有血瘀,如行经不畅,痛经或心脏供血不足。如患处受寒较重,或印迹数日不退,表示病程已久。如走罐出现大面积黑紫印迹,提示风寒所受面积甚大,应对症处理,以驱寒除邪为主。
2、罐印发紫,伴有斑块,一般可提示有寒聚血瘀之症。
3、罐体呈散在紫点,深浅不一,气滞血瘀。
4、淡紫发青,伴有斑块,血症为主,伴有血瘀,如在肾俞穴处呈现,则提示肾虚,如在脾俞穴部位,则系气虚血瘀。
5、罐印鲜红而艳,一般提示阴虚,气阴两虚。
6、吸拔后没有罐迹,或虽有,而起罐后立即消失,恢复常色,病邪尚轻。7、起罐后,颜色为粉红色无斑点、立即恢复皮肤颜色,则表示身体无疾病。
注:
诊断正常色:为粉红色
肝胆:略青
肺肠:略白
膀胱肾:略黑均属正常
心脏:略赤
脾胃:略黄
拔罐常用到的9个穴位及作用
拔罐时需要找准穴位再拔,有一些穴位会经常用到,比如三阴交、足三里、涌泉穴等等,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下拔罐经常用到的9个穴位及穴位位置。中医拔罐可以通径活络、祛寒活血,现代人也很喜欢利用拔罐来养生,而拔罐时需要找准穴位再拔,有一些穴位会经常用到,比如三阴交、足三里、涌泉穴等等,下面我们就为大家介绍下拔罐经常用到的9个穴位及穴位位置。
1、三阴交
三阴交为肝、肾、脾三条阴经交会之穴。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精血同源。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的滋养,后天之精有赖于先天的促动。经常进行三阴交拔罐可调理肝、脾、肾三阴经之穴气,使先天之精旺盛,后天之精充足,从而达到健康长寿。
2、足三里
足三里是人体保健穴位之一,古人称之为“长寿穴”。有关足三里的经络理论已被大量现代研究所证实,足三里对大脑皮层功能有调节作用,对心血管功能、胃肠蠕动功能和内分明功能以及免疫系统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中医经络学认为,足三里所在的足阳明胃经是多气多血之脉,循行从头到足,纵贯全身,主要分布于头面、胸腹及下肢外侧的前缘。所以足三里不仅可以调节消化系统的功能,还可以治疗胃经循行所经过部位的病变,以及多种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胃肠病、糖尿病等。经常在足三里穴拔罐,就可起到保健作用。
3、涌泉
涌泉穴是足少阴经第一个穴位,位于人体最下部足掌心处,体内湿毒之邪容易蕴集于此,不易排出,日积月累,阻塞经气,或随经气传至体内其它部位,造成许多疾病。涌泉穴拔罐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毒浊气,疏通足少阴肾经之经气。肾气旺盛,人体精力充沛,则齿固发黑,耳聪目明,延缓衰老。
4、内关
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掌侧腕横纹上,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疏经活络等作用。常拔此穴,使心包经气血畅通,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作用。又因手厥阴心包经历经上、中、下三焦,对肺脏、胃肠道疾病也有很好疗效。
5、合谷
合谷就是俗称“虎口”的部位。属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经从手出发,沿手臂外侧,一直到头面部。合谷有清泄阳明,祛风解毒,疏经通络,镇痛开窍之功用。经常拔罐可使牙齿健康,也可以治疗牙痛、面部疾病。也能保持大便畅通,有利于排出毒物、废物,起到养颜、抗衰老的作用。
6、神阙
神阙即是人体肚脐,它是人体保健及治疗的重要穴位之一。胎儿通过脐带从母体中获取营养,所以被称之为“生命之根蒂”。它是人体神气出入之门户,归属于任脉,为经气之海,五脏六腑之本。经常在神阙穴拔罐可起到健脾强肾,和胃理气,行气利水,散结通滞,活血调经的作用。
7、背俞穴
人体五脏六腑之背俞穴均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上,在此条线上拔罐,可畅通五脏六腑之经气,调理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促进全身气血运行,是保健拔罐疗法的常用穴位。医学发现在背俞穴上拔罐,可通过对脊神经根的治疗,反射性地刺激中枢神经,调节神经系统的功能活动,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8、大椎
大椎属督脉,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突出正中处,低头时明显,为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处。大椎位于人体背部极上,故为阳中之阳穴,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阴气的作用。常拔此穴,具有调节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清热解毒,预防感冒,增强身体免疫力的功效。
9、百会
百会别名三阳五会,头为诸阳之会,拔此穴或常按摩对脑血管病的预防和治疗有明显功效。其提升作用显著,对脏器下垂有特效。本穴位拔罐时常需要理发,否则密封效果不好,影响疗效。
百会穴位于头部中线与两耳尖连线交叉点。其作用是平肝熄风,清热开窍;升阳益气,醒脑宁神。
拔罐新体会,肚脐眼拔罐
肚脐眼拔罐好好神奇哦
急性荨麻疹,通常拔一次就够。起到阻断免疫反应,顿挫病势作用。慢性荨麻疹,病人肯坚持的,隔日一次,可以多拔几次。急性胃炎,神阙配中脘。闪罐10来下,留罐10~15分钟,拉罐振荡三五下。腹胀腹痛的,在排除急腹症情况下,方法同上。拔罐效果立竿见影。便秘腹胀痛在三天以内的,也可拔罐后拉罐数次,通常拔罐后腹胀减轻,有排气,并可听到肠蠕动声响。便秘六七日的不敢拔,建议去灌肠。痛经,神阙配关元及关元两侧,也可立刻见效。
白癜风专病专治白癜风专家祛白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yb/51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