犊牛大肠杆菌病又称犊牛白痢。是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大肠杆菌广泛地分布于自然界,动物出生后很短时间即可随乳汁或其他食物进入胃肠道,成为正常菌。新生犊牛当其抵抗力降低或发生消化障碍时,均可引起发病。传染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感染,子宫内感染和脐带感染也有发生。本病多发生于二周龄以内的新生犊牛。
发病原因
一是犊牛出生后不喂初乳或初乳喂量不足。母牛体弱,营养不良,矿物质、维生素不足与缺乏。
二是犊牛舍狭窄,牛只密度过大,牛舍阴暗潮湿,阳光不足,防寒条件差,犊牛受寒感冒,以及断脐消毒不严等。
临床症状
犊牛潜伏期很短,仅几个小时。根据细菌毒力、致病性、症状和病程发生可分为三型:
(1)败血型新生犊牛感染大肠杆菌,往往表现最急性症状。患犊精神沉郁,虚弱无力,心动过速,吸吮反射严重下降或消失,膜高度充血,脱水,间有腹泻,粪便呈淡黄色,水样带血丝,腥臭。本型多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犊牛。常于症状出现后数小时至1天内急性死亡,有时病犊未见腹泻即死亡;亚急性病例往往出现特定易感组织的临床症状,犊牛常在14日龄内感染发病,表现为发热、严重的脐肿、腹泻、关节或骨肿胀、眼色素层炎和神经症状。慢性病例表现为过度虚弱无力,消瘦和因关牛疼痛而卧地。
(2)肠型多见于出生后3天以上的犊牛。病牛体温升高达40度,数小时后开始下降,开始下痢,体温降至正常。粪便初如粥样,黄色,后呈水样,灰白色,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凝血块及泡沫,有酸败气味。后期,患畜肛门失禁,常有腹痛,用蹄踢腹壁。病犊常死于脱水和酸中毒。病程延长则出现肺炎、关节炎等症状。若及时治疗,一般可以治愈,但生长不良。
(3)肠毒血型多发生在吮过初乳的7日龄以内牛犊。严重病犊多以突然发病而死亡,病程稍长者则可见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沉郁、昏迷),死前常出现剧烈的腹泻症状。症状较轻的犊牛表现轻的腹泻,可能自行康复。
预防措施
加强妊娠母牛及新生犊牛的饲养管理。妊娠母牛应给予足够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并适当运动,牛舍产房保持清洁干燥温暖,搞好环境卫生,母牛乳房保持清洁,加强消毒。新生犊牛不应群养,应手工及时饲喂初乳,不要让其自由吮乳。同时可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预防本病,用本场分离菌株制成的灭活菌苗接种于临产前母牛,对预防犊牛下痢有较好的疗效。
治疗方法
本病的治疗原则是抗菌、补液、调节胃肠机能和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1)抗菌:可用氯霉素、,土霉素、链霉素或新霉素。内服的初次剂量为每公斤体重30~50毫克。12小时后剂量可减半,连服3~5天。或以每公斤体重10~30毫克的剂量肌肉注射,每天2次。
(2)补液:将补液的药液加温,便之接近体温。补液量以脱水程度而定,原则上失多少水补多少水。当有食欲或能自吮时,可用口服补液盐。口服补液盐处方:氯化钠1.5克,氯化钾1.5克,碳酸氢钠2.5克,葡萄糖粉20克,温水毫升。不能自吮时,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毫升,静脉注射。发生酸中毒时,可用5%碳酸氢钠液80~毫升。注射时速度宜慢。
如能配合适量母牛血液更好,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一次~毫升,可增强抗病能力。
(3)调节胃肠机能:可用乳酸2克、鱼石脂20克、加水90毫升调匀,每次灌服5毫升,每天2~3次。也可内服保护剂和吸附剂,如次硝酸铋5~10克、白陶土50~克、活性炭10~20克等,以保护肠粘膜,减少毒素吸收,促进早日康复。有的用复方新诺明,每公斤体重氏0.06克,乳酸菌素片5~10片、食母生5~10片,混合后一次内服,每天2次,连用2~3天,疗效良好。
(4)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待病情有所好转时、可停止应用抗菌药,内服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的生态制剂。例如,促菌生6~12片,配合乳酶生5~10片,每天2次;或健复生1~2包,每天2次;或其他乳杆菌制剂。使肠道正常菌群早日恢复其生态平衡,有利于早日康复。
赞赏
长按北京最出名的白癜风治疗医院白癫风那家三甲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yb/3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