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猪流行性腹泻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病的诊治报告


(唐山市汉沽管理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北唐山)

中图分类号:S..3文献标志码:A

猪流行性腹泻(PED)是由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肠道传染病。临床上以猪呕吐、水样腹泻、脱水、哺乳仔猪高发病率及高死亡率为特征。自80年代初我国陆续发生本病,近年来该病已经成为冬春季节危害猪群的重要传染病之一,给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在我国本病多发生于每年的12月至翌年3月,近年来可持续到5月仍有发病病例出现。各种年龄猪均易感,感染过程一般肥育猪先感染,接着传染给种猪,最后到哺乳仔猪感染,肥育猪及种猪死亡率很低,但是哺乳仔猪致死率很高,特别是10日龄内哺乳仔猪感染后迅速脱水而死亡,损失惨重。尤其是年以后,流行性腹泻病毒发生变异导致本病给猪群健康造成的危害日益加大,需引起高度重视。

年3月,河北省某猪场分娩舍20日龄以下哺乳仔猪陆续发生以排灰绿色水样腹泻、脱水为特征的疾病,根据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实验室检验,确诊为猪流行性腹泻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病,后采取综合防控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现报告如下。

1、发病情况

年3月该场分娩舍陆续出现20日龄以下哺乳仔猪发病。产房本月产仔7窝共计仔猪93头,全部发病,前后累计发病死亡70头,死亡率高达75.27%。畜主按照仔猪黄白痢进行了治疗,仔猪口服庆大霉素、杨树花等口服液进行治疗没有明显效果。而该场母猪、断奶仔猪及肥育猪群未见明显异常。据了解,该场猪瘟、蓝耳病、伪狂犬病均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多年来未实施过猪流行性腹泻免疫。现场观察该场产房卫生条件较差,产床设施老旧,舍内空气污浊,因用水冲洗地面圈舍潮湿,通风不良。

2、临床症状

发病仔猪均为20日龄以下的哺乳仔猪。一般2~3日龄开始发病,个别1日龄就发病。产仔母猪食欲、精神未见明显异常,所产仔猪出现剧烈腹泻,排灰白色水样稀便,粪便腥臭,个别仔猪呕吐。仔猪体温40.0~41.5℃,精神沉郁,随着病程发展,仔猪拒绝哺乳,迅速消瘦,被毛粗乱,走路摇摆,反应迟钝,最后因脱水衰竭死亡,病程2~5天。部分耐受过仔猪生长停滞,体质瘦弱,被毛粗乱,形成僵猪。发病期间,场内母猪及肥育猪食欲、排便正常。

3、剖检病变

对病死和濒死仔猪剖检发现,尸体消瘦,严重脱水,眼窝凹陷,皮肤干燥呈现暗灰色,弹性降低。仔猪胃内含有灰白色凝乳块,胃黏膜呈卡他性炎症,充血或出血。肠管膨胀扩张,肠壁变薄、透明、肠黏膜脱落出血,小肠内充满大量黄色、红色带泡沫水样液体,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出血。

4、实验室检查

无菌采集濒死期仔猪肠道样本2份,脾脏和肺脏样本2份,送实验室进行检验。

4.1病毒检查

化验室采用PCR检测方法进行了猪轮状病毒(PR)、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瘟病毒(CSFV)4种病毒性疾病检测,结果检测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表1)。

表1病毒PCR检测结果

项目

猪流行性

腹泻病毒

猪传染性

胃肠炎病毒

猪轮状病毒

猪瘟病毒

肠道1

+

-

-

/

肠道2

+

-

-

/

脾、肺1

/

/

/

-

脾、肺2

/

/

/

-

附:病毒PCR检测结果判断标准:

(1)“+”表示病毒检测结果为阳性,即样品中含有该检测项目病毒。

(2)“-”表示病毒检测结果为阴性,即样品中没有该检测项目病毒。

(3)“+/-”表示检测结果可疑,需重测,“/”表示该项目未检测。

4.2细菌分离和药敏试验

4.2.1细菌分离结果对两份仔猪肠道样本进行了细菌培养,均分离出致病性大肠杆菌(表2)

表2细菌分离鉴定结果

样品编号

分离结果

R-1

致病性大肠杆菌

R-2

致病性大肠杆菌

4.2.2药敏试验结果对分离出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了药敏试验(表3)。

表3药敏试验结果

药品名称

药敏直径/mm

药品名称

药敏直径

(mm)

药品名称

药敏直径

(mm)

氟苯尼考

12

痢菌净

17

磺胺间甲氧嘧啶

20

泰乐菌素

14

强力霉素

0

氨苄西林

0

庆大霉素

0

环丙沙星

0

阿米卡星

17

阿莫西林

15

头孢曲松钠

10

林可霉素

0

头孢噻肟

13

氧氟沙星

0

注:药敏试验抑菌圈抑菌直径15-20为高度敏感,10-14为中度敏感,10以下为低度敏感,0为不敏感。

4.2.3药敏结论:用14种药物对培养所得菌作敏感药物筛选,结果显示磺胺间甲氧嘧啶、阿米卡星、痢菌净(乙酰甲喹)、阿莫西林为高敏感药物,泰乐菌素、氟苯尼考、头孢噻肟、头孢曲松钠中度敏感,其它药物不敏感。

5、诊断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确诊为猪流行性腹泻继发感染大肠杆菌病。

6、防治措施

6.1隔离封闭

对本栋产房采取隔离封闭措施,严禁待产母猪继续转入,现有产房母猪、仔猪停止转出。产房由专人负责管理,严禁饲养员互相串圈。产房工具专门使用。

6.2消毒

发病期间对全场进行彻底消毒。未发病的保育舍、肥育舍和母猪舍,坚持每2天1次带猪消毒,发病产房每天消毒1次。各圈舍门口配置消毒垫,定期更新消毒药,以保证消毒效果。

6.3改善圈舍环境

发病的产房严禁再用水冲洗,每天清扫1次;安装采暖炉,提高产房温度,同时配合适当通风以降低湿度和舍内有害气体含量。

6.4加强营养

供给猪群全价饲料,特别是提高母猪群饲料的营养水平,保证猪群营养供给均衡。

6.5病死仔猪彻底无害化处理

及时无害化处理死亡仔猪,严禁乱丢乱放。

6.6药物防治

(1)母猪群特别是妊娠期母猪预防性拌料给药。空怀母猪和怀孕中前期母猪,易解霉2千克+孕激康1千克+解抑补抗包1千克+50%泰乐菌素克,拌料1吨,连续饲喂10天后撤掉解抑补抗包和泰乐菌素,易解霉和孕激康给母猪群长期添加饲喂。围产期母猪产前产后投药预防保健:母源先克+解抑补抗包克+10%阿莫西林克,拌料千克,产前1周至产后1周连续饲喂2周。

(2)母猪产前45天、30天分别注射一次大肠杆菌K88\K99基因工程苗2毫升。

(3)发病仔猪对症治疗:注射敏感药物乙酰甲喹注射液控制肠道感染,有脱水症状的采用优质口服补液盐或腹腔注射改善机体状况。

经过上述综合防治措施处理后,除了70头日龄较小的仔猪死亡外,救活23头仔猪;同时4月份以后新出生仔猪未出现新发病例;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7、分析与讨论

(1)该场多年来一直未发生过病毒性腹泻疫情,本次疫情发生突然,仅仅是哺乳仔猪出现腹泻症状,且仔猪日龄越小症状越严重,出现脱水衰竭症状较快,来不及救治而导致死亡率高;随着仔猪日龄增加,死亡率降低,超过20日龄仔猪基本无死亡病例。断奶仔猪、肥育猪乃至包括哺乳母猪在内的母猪群无明显腹泻症状。说明流行性腹泻病毒很可能出现了新的变异毒株,对仔猪的致病性增强,而对其它猪的致病力有所下降。因此探讨建立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减少损失,值得







































只看白癜风的专科医院
颠病初期症状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yb/272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