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木心,可能大多数人都很是陌生。
但是提起那首脍炙人口的“从前的日色很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大部分人都会表示熟悉,尤其是众多文艺青年。
就算没有读过这首诗,也会觉得这句话很熟悉,似乎在哪里听到过。
如今的城市被钢铁和混凝土包围,鸟语花香不在。我们有的只是“相逢对面不相识”的雾霾,不见日月的高楼。越是这样,大家似乎越怀念从前。
木心先生去过很多的地方,走过很多的路,也看过很多的风景。
“儿时,我站在河埠头,呆看淡绿的河水慢慢流过,一圆片一圆片地拍着岸滩,微有声音,不起水花……”这是木心对家乡的回忆。
近代从民国走出来的文人不是少数,在木心出现以前,浙江乌镇就已经诞生了文学作家茅盾。江南的水总能孕育出不一样的文人,所以在年,木心就在这里出生了。
在父母亲的影响下,他打小就学习诗词歌赋,并且在写诗上颇有造诣。为了培养儿子的文化素养,父母专门为他聘请了当时的一位著名词人前来家中给孩子们上课。
年,日军的炮火攻陷了这个江南水乡,每个人的脸上都陷入了恐惧和不安之中。乱世之中的人们,总是看不见明天。可是这每天的炮火声,还是没有影响到木心读书的兴致。这个时候的他,对于书本中的知识越发沉迷,在那一间小小的书屋中,一呆就是一整天。
年代末任教于杭高,鼓励学生在音乐、美术上努力追求。
年,进入由刘海粟创办的上海美专学习油画,但随后又转到与他的美术理念更为接近的林风眠门下,入杭州国立艺专继续探讨中西绘画。
年,木心先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捕入狱,囚禁18个月,所有作品皆被烧毁,三根手指惨遭折断。狱中,木心先生用写坦白书的纸笔写出了洋洋65万言的《ThePrisonNotes》,手绘钢琴的黑白琴键无声地弹奏莫扎特与巴赫。
用他自己的话说“白天是奴隶,晚上是王子”。
在年-年间,遭遇软禁,这也是木心先生二十年间第三次被限制人身自由。
文革结束后平反,曾任杭州绘画研究社社长,上海工艺美术家协会秘书长,上海市工艺美术中心总设计师,《美化生活》期刊主编,以及交通大学美学理论教授。木心先生也是曾参与主修北京人民大会堂的十大设计师之一。
年起,木心先生即长居美国纽约,并盘桓南北欧,游历甚广,从事美术及文学创作。年,林肯中心举行木心水墨画展。年,哈佛大学举行彩墨画展、收藏仪式。年,举办木心的艺术大型博物馆级全美巡回展。
木心共出版了16本小说、散文和诗集。年,木心在纽约开设世界文学史课程,陈丹青听了五年,记了厚厚的五六本笔记。
陈丹青一直觉得,木心的作品好,要介绍给国人,但是又害怕国内读者对他不够熟悉。有了陈村的一声大叫,陈丹青终于将这个想法付诸实施。
如今,听课学生陈丹青整理那五年那五册听课笔记,共八十五讲,逾四十万字,结集这本大书时,已不再将之仅仅看作世界文学史讲座。诚如木心所最早时设想的那样,这是他自己的文学回忆录,是一部荒诞小说,在自己的身上,克服这个时代。
这也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
本书首次披露的木心先生及其亲属的珍贵照片,由陈丹青先生和木心的外甥王韦先生提供。附印民国版本的世界文学书影,是一部民国出版史的私人旁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yb/12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