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周荣先
始创于清乾隆三十三年()的嘉兴新塍高公兴酱园,是一爿嘉兴地区为数不多的百年老店。开设在原新塍西栅,即今西南大街上(附图一)。
当时在新塍镇,高公兴酱园酿酒最为知名。由作坊起家,前店后坊,逐渐扩大,经久不衰。到了光绪二十七年(),竟衍生出嘉兴“高公陞”、乌镇“高公生”、新塍“高公顺”等酱园,兴盛一时,业绩斐然。
图一:嘉兴新塍高公兴酱园大门、旧屋老照片
据了解,高公兴的创始人高氏祖上原籍绍兴,明代后期迁于嘉兴秀水县马泾港高家桥,即今秀洲区高照街道高家桥村。始祖子仁公子孙繁多,他以重视子女教育,乐善好施著称.。
新塍高公兴酱园创办跨越两三百年,至解放初期为子仁公二十二世孙高儒翰经营。高公兴酱园一直生意兴隆,其主要原因是:新塍地处江浙两省,是吴江、桐乡、嘉兴三县之交,以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历来为苏嘉湖各埠商品和农副产品集散地。正是由于物资的充沛、流通的畅顺,才造就了它的兴旺发达。
年《新塍镇志》记载:抗战开始,年新塍镇受日机多次轰炸,房屋被焚毁千栋,居民被炸死杀害者数以百计。又兼日冦“清乡”、“扫荡”,新塍的富商大多外逃,资金外流,新塍商业一厥不振。
高公兴酱园等高氏酿酒行业也深受其害,无法弥补。抗战胜利后,又经济紊乱、物价飞涨,新塍商业仍未复苏,直到解放后,在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和扶持下,通过改造私营商业、平稳物价,活跃了市场,才促进了新塍镇经济的快速发展。
高氏的高公兴是新塍规模较大,资金雄厚,产品有酱油、豆酱、黄酒、酱菜等,除门市部销售外,批发业务遍及湖、嘉、苏及太湖流域各地,盛极一时。从资料上看,原高公兴一家从事黄酒生产的工人从起先的几个宁波人,后期又新增了几十位绍兴籍酿酒工人。
年后,在社会主义改高潮中,由高公兴为首的四家新塍的酱园合并,成立了公私合营新塍酿造厂,促进了新塍商业的繁荣。
公私合营后,新塍酿造厂迁址新塍镇凤舞路44号(附图二)。拥有了自己的厂徽(附图三),简称“新酿”。后又改为国营,一切步入了正规。
图二:新塍酿造厂老照片一组
当时新塍酿造厂不但生产原有的酿造产品,还新増了糟蛋、榨菜等副产品。特别是硬壳糟蛋,以质地细糯、口味鲜美、久藏不坏著称,可与平湖软壳糟蛋媲美,更是名闻遐迩,有口皆碑。
60年代后开始生产麸曲白酒。借改革开放东风,80年代又开始对黄酒进行设备更新和改造,同时还对酱油和乳腐生产改造。82年又引进汽酒、汽水、瓶装黄酒生产。
正是80年代后商业体制改革,市场更日益活跃,新塍镇商业迅猛发展。此时,新塍酿造厂所产的黄酒连续两年(——)获得全省评比总分第二名,并获得商业部优质奖,当时已成为嘉兴一带著名的酿造企业。
这段时间该厂各种产品都得到一致好评,新塍酿造厂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极大丰富了群众生活,服务于社会。
发展到年,新塍酿造厂并入嘉兴酿造总公司。年,随着嘉兴酿造总公司的解体,这个百年老字号带着令人惋惜和遗憾随之消失。从此从新塍高公兴酱园到新塍酿造厂也就不复存在,它已成了人们心中的历史记忆。
图三:新塍酿造厂“新酿”厂徽章
但是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何况从高公兴酱园到新塍酿造厂,这一有两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早已深深植根在百姓的心中。
包括高氏后裔在民国早期建造在嘉兴南门紫阳街号的高家洋房,年公布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最近已被人民政府改造和修葺一新,意义重大。现在人们只能在高氏后人口中得知高氏的历史故事(附图四、五)。
图四:浙江文保单位,嘉兴市“高家洋房”照片
图五:听高氏后人讲“高家洋房”的故事照片,摄于年5月25日
值得庆幸的是,嘉兴的一些有心的藏家很早就开始注意收集和收藏有关新塍高公兴酱园及后来的新塍酿造厂产品商标。从兴趣爱好出发,日积月累,估计目前已存有五、六十枚之多,而且广泛交流,有很大的群众基础。
这些商标设计新颖、色彩各异、品种繁多,堪称艺术瑧品。从商标的类别来看,有:黄酒类、白酒类、酱油类、酱菜类、醋类、调味品类、其它类等。这些绝大多数以“秀水”牌为主,林林总总、不一而足(附图六)。
今天我们不但能从每张小小商标上看到各种酱酒产品的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也能从中知道它的厂名、地址、技术要求的变更等信息,也能给收藏者带来知识和乐趣。
图六:新塍酿造厂各时期的商标:黄酒类、白酒类、酱油类、酱菜类、醋类、调味品类、其他类共七组
商标是每个商品识别的标志。从嘉兴新塍高公兴酱园到新塍酿造厂的商标上,我们可以看到该企业这几十年的变迁历史,同时也见证了该厂各种商品的发展历程。
对于商标收藏者来说,从欣赏到研究,商标的作用功不可没,可以说“小小商标有乾坤,见证沧桑商海魂”。
(本文商标原由黄兴华收藏和拍摄,使本文増色不少,在此表示感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yb/12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