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更正规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hj_bjzkbdfyy/立春后的南湖,水波氤氲缭绕,湖心岛旁,红船静静停驻,仿佛在向往来游人讲述着那段风云岁月。百年匆匆,回望来路,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中,那份“嘉兴力量”始终让人难忘。
冲锋在前“兄弟档”
走进桐乡市乌镇风景区,沿着青石板路走上一段,在观前街和新华路交界转角处,一幢清代式样的江南民居展现眼前,这便是茅盾(沈雁冰)故居了。走进茅盾故居,纵览他的生平事迹,不仅可以感受他超高的文学造诣,也能直观了解到他和兄弟沈泽民作为嘉兴籍先进分子,为党的创建所做的诸多重要工作。
13岁离开桐乡乌镇,外出求学。沈雁冰的人生理想一如年少时在自己的作文中所提到的“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年8月,沈雁冰进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开始从事文学事业。如果说,五四运动前,他是新文化运动的热情拥护者和参加者,五四运动后,他的思想则逐渐转向追觅救国救民真理的轨道。
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它在年6月成立后,先后参加者有十余人,沈雁冰和沈泽民都在其中。沈雁冰走上革命道路,不得不提到陈独秀这个有力的引路人。年2月,沈雁冰和陈独秀首次见面,为的是筹备《新青年》在上海复刊;5月,陈独秀等在上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沈雁冰成为主要成员之一;6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成立,经陈独秀邀请、李汉俊介绍,沈雁冰加入。
为推动建党工作开展,当时,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把《新青年》改为党的公开理论刊物,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又创办半公开的刊物《共产党》,介绍革命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以笔战斗的沈雁冰,既是《新青年》主要撰稿人,也是《共产党》的积极投稿人。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沈雁冰经常在陈独秀家里和其他党员一起参加支部活动。陈独秀家被巡捕房查抄后,支部会议地点有时就转移到沈雁冰家里。随着各省党组织相继建立,党中央与各省党组织之间信件往来频繁,人员联系众多。因为有商务印书馆编译所编辑身份,便于掩护,沈雁冰担任了中央直属联络员。在《我走过的道路》中,沈雁冰这样回忆他的这段岁月:“外地给中央的信件都寄给我,外封面写我的名字,另有内封则写‘钟英’(中央之谐音),我则每日汇总送到中央。外地有人来上海找中央,也先来找我……”
沈泽民是沈雁冰的胞弟,一度想走科学救国之路。但是经五四运动洗礼,加上兄弟影响,他从一个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成长为初具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年,入东京帝国大学半工半读时,他就刻苦自学了马克思主义著作。回国次年,在沈雁冰介绍下,沈泽民加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深入工人群众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积极组织和指导工人斗争。年底,在陈独秀、李达支持下,中共在上海创建了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平民女校。沈泽民积极参与筹建,并担任教员。课外,他常常带着学生深入工厂车间,既调查又宣传,并举办夜校教人识字,传播革命道理,传播新思想,一心谋救国。
足智多谋女英杰
走入乌镇西栅的观后街,还可以看到古朴典雅的王会悟故居。作为嘉兴籍先进分子,在“建党大业”中,王会悟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人物。故居内,视频、图片、回忆文章……点滴珍贵的史料记录,都在向人娓娓讲述着关于这个温婉的江南女子的智慧故事。
王会悟小时入父亲执教的私塾念过书,和沈雁冰有同窗之谊,也是一个乐于接受新思想的人。五四运动前后,她在嘉兴女子师范预科和湖州湖郡女校读书时,已经是学生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和领导者。后经沈雁冰介绍,她去了上海,参加了全国学联总会女界联合会。年,她认识李达,因为精神的高度契合、好感的不断递增,两人最终结成伴侣。不久,王会悟加入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领导的社会主义青年团。
年6月,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积极开展一大的筹备工作。既是人生伴侣也是革命伴侣的李达夫妇,起了重要作用。作为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代理书记的李达是会议具体筹划者,王会悟则承担了选择开会地点、寄发会议通知、安排代表住宿等会务后勤工作。
王会悟心思细密,做事踏实。她把一大会址选在法租界望志路号李书城兄弟的寓所,因为李斋地处偏僻,主人又恰好外出避暑。她把外地来沪代表的住宿安排在法租界蒲柏路上的博文女校,因为女校已放暑假,并以“有个学术团体最近要在上海召开学术讨论会”为名,向校方租了一个带厢房的统楼。当一大上海会址突遭法国巡捕房警探搜查,熟悉周边地形和情况的王会悟又主动建议,到嘉兴南湖租游船,以此为掩,继续开会。
后来的事,大家都很熟悉了。风雨如磐的年农历六月二十九日,嘉兴民俗“荷花生日”后五天,正是浙北名胜——南湖的游乐盛期,这一天的南湖湖面上,脚踏船、小划子、婆娘船、游客包租的画舫往来如梭。一派喧闹中,一只不起眼的画舫默默地在僻静的水域击楫漫游。船头,坐着一位端庄的青年女子,貌似看风景,实则望风。船中舱内,摊放着麻将牌的八仙桌旁,围着十来个或穿西服、或穿长衫的男子,他们眼神虔诚,神情激奋。是的,他们正迎接着一个伟大时刻——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正是“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yb/11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