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这个存在感极低的癌症,往往被自动忽略。
”结直肠癌,好像也没有很多人得吧?“”没怎么听过,应该不常见吧?“
但实际上,结直肠癌,年占恶性肿瘤发病的第三位,仅次于肺癌、胃癌。①
据年《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数据显示,结直肠癌每年新发病例42.92万人,死亡病例28.14万人。
01
17岁就被查出直肠癌,
你还有什么理由不重视!
别以为结直肠癌不会找上年轻人,年纪轻轻就得肠癌的人不在少数。
(广州日报微博截图)
广州日报曾报道过,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副主任医师练磊收治了一直肠癌病人,只有17岁!
练磊医生带着惋惜的心情发了一条朋友圈:“17岁就得了直肠癌,40岁的你还有什么理由不重视胃肠体检”。
(医生朋友圈截图)
据悉,这名17岁男孩是一名高二学生,成绩优异,在没有家族病史的情况下,突然被诊断出了直肠癌。
医生想要尽量为孩子保住肛门,但是由于肿瘤离肛沿非常近,无奈只能切干净,然后在腹壁结肠造瘘。
造瘘,通俗的说,就是把肚皮开个口,把肠子拉出来,以后排便从这里出来。
结束漫长的手术后,看到孩子这么年轻就需要带瘘生存,医生心痛地跟团队成员说出第一句话,“希望这位小朋友不要恨我”。
02结直肠癌,拖出来的癌症
结直肠癌的发展期长,从正常黏膜→增生→腺瘤形成→腺瘤癌变,这个过程往往需要10-15年的时间。
也就是,你有10年的时间去发现它。
而越晚发现结直肠癌,治疗生存率就越低,并且费用也越高。
视频截图
早期的结直肠癌,有可能只需切除局部病症或做外科手术。而中晚期患者可能需要做大手术,甚至术后还要接受痛苦而漫长的放疗。
除了承担痛苦,巨额的手术加化疗费用,也会给家庭造成巨大负担。
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随着疾病进展,才会出现腹胀、腹痛等肠梗阻症状、甚至便血等症状。
所以,40岁以后,定期做肠镜、肛门镜检查,可以早发现息肉、早切除,避免癌变。
图片来源于:人民网
种方法排查结直肠癌
直肠指检
也叫肛诊,是医生用一根手指伸进患者肛门进行触摸,不需任何辅助设备,是一种简便易行却非常重要的临床检查方法,被戏称为「一指神功」。
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FIT)
基于粪便中血液的检查。免疫法粪便潜血试验(FIT)简便、安全、经济,但是缺乏高度的准确性,因此仅仅作为初筛手段,及不愿意接受肠镜检查者。
肿瘤标志物检查:癌胚抗原(CEA)及CA19-9
这两种肿瘤指标可以评估病情、检测复发。如果发现其数值较高,应做进一步检查。
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被称为发现结直肠癌的“火眼金睛”。肠镜检查可以很直观地观察整个大肠,发现息肉,就可以及时切除以绝后患;即便发现了早癌,也可以内镜下切除。
04“结直肠癌”跟“痔疮”怎么区分?
结直肠癌和痔疮都会引起大便带血,但大部分人往往想当然把便血当痔疮,等到病情严重了,到医院检查才发现是晚期直肠癌。
痔疮和结直肠癌都会有便血,但便血也是有区别的。
大便出血颜色和状态不同?
多数大肠癌患者便血的颜色较暗,混在大便里面,常伴有黏液或脓液。
痔疮的大便出血,血一般在大便表面,与粪便不相混合,血液颜色多为鲜红色,没有黏液。
图片来源:摄图网
大便次数不同
肠癌患者会因为肠道内存在肿瘤导致排便的次数增加,但是每次排便量不多。痔疮患者的排便次数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痛感不同
肠癌发展到后期,会有腹痛感,一般疼痛出现在中下腹部,有肛门下坠感。痔疮患者不会有这样的感受。
以上区别只能辅助判断
一旦出现便血,既不要恐慌,也不要轻易当成痔疮,医院肛肠科或者消化内科就诊,医生的建议才是最靠谱的。
05结直肠癌筛查建议
根据美国癌症协会《结直肠癌筛查指南》,建议以下高危人群定期进行肠癌筛查:
1.45岁以上无症状者;
2.有结直肠息肉病史个体;
3.有慢性阑尾炎或阑尾、慢性胆道疾病史或胆囊切除史者;
4.曾行治疗性结直肠癌切除术的个体;
5.大便隐血阳性患者必须进行结肠镜检查;
6.高风险家族,如一级亲属被确诊为结直肠癌,则筛查需要从更早开始。
高危人群检查建议
1推荐40岁左右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平均每3-5年复杳一次。
2若有发现腺瘤或恶变的息肉应及时切除,持续3年每年复查,然后每3~5年复查一次。
非高危人群检查建议
1推荐50岁以上都应该做一次肠镜检查,若没发现问题,以后可以每10年左右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2若检查时发现有息肉,切除后的前3年应该坚持每年复查一次。
06预防肠癌,不妨看看这份共识
年1月15日《中华肿瘤学杂志》上刊发了《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北京)》,我们从中提炼出5个小提醒:
1.防肠癌要控制腰围和体重,别挺个“啤酒肚”!
肥胖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根据年WCRF/AICR报告,体质指数(BMI)每增加5kg/m2,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5%;腰围每增加10cm,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2%。②
2.预防肠癌,要少吃红肉和加工肉类!
红肉(指牛肉、羊肉、猪肉等哺乳动物的肌肉组织)和加工肉类制品(腌制、熏烤、煎炸等的肉类食品)摄入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年WCRF/AICR报告指出,加工肉类每日摄入量每增加50克,红肉每日摄入量每增加克,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分别增加16%和12%。
图片来源:摄图网
3.糖尿病人群比普通人更容易患肠癌!
《指南》提到,糖尿病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一项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风险分别是健康人群的1.38倍和1.20倍。
4.防肠癌,要适量补充膳食纤维、全谷物!
膳食纤维、全谷物、乳制品的摄入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膳食纤维是我们的消化道“小卫士”,可以促进肠道蠕动,减少肠道垃圾的沉积,大大降低肠癌的发生概率。另外,纤维经细菌发酵所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也可能对结直肠有保护作用。
5.天天长时间久坐的人会增加肠癌风险
合理的体育锻炼是结直肠癌的保护因素。毕竟,长期久坐会导致血流循环不通畅,影响肠道蠕动和代谢,也增加了粪便中有害成分在结肠内滞留时间。
图片来源:摄图网
十年息肉无人问,
一朝肠癌悔恨迟!
及时筛查啊朋友们!
数据来源
①年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报告》
②《饮食、营养、身体活动与癌症预防全球报告(第三版)》,.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WCRF)和美国癌症研究所(AICR)
等等,右下角点个在看再走吧????
热门文章推荐点击下方蓝字,查看精彩内容????????好的养生方法,一分钱不花!????为什么有些90岁的人吸烟一辈子,也没得肺癌?????哪些磨玻璃肺结节是恶性?有必要每年做一次CT检查吗?
本文已由医学专家审核。
文章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存在不当使用,请联系我们,邮箱:liling
mytijian.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lb/96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