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息肉摘除
之后还会再长吗?
啥是结肠息肉
结肠息肉其实就是结肠黏膜表面上的隆起性病变,通俗地说,是长在结肠肠腔内的一个“多余的肉坨坨”。
结肠通常是息肉的好发部位,大多数患者是没什么症状的,往往是在体检或结肠镜检查其他疾病时才被发现。其发病通常与遗传、慢性炎症刺激、生活习惯、慢性便秘等因素有关。
结肠息肉按性质划分,较为常见的是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炎性息肉由肠道增生性炎症引起、几乎不恶变。增生性息肉病理性质跟息肉所在肠腔原有的黏膜性质是一样的,属于腺性,一般是良性的,不会恶变。腺瘤性息肉恶变的几率较前二者要高出很多倍,它又分为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三种。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管状腺瘤的癌变率相对最低。但因存在癌变风险,且长期与粪便排泄物反复接触,医生建议您一旦发现结肠息肉,一定要切除并作病理学检查,还需遵照医嘱进行定期复查,尤其是息肉数目较多、息肉较大、定性为腺瘤性息肉患者更要重视复查。
术后啥时复查
结肠息肉患者镜下手术切除后,复查的频次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单个良性结肠息肉摘除术后,刚开始每半年到1年需复查一次结肠镜,连续2~3年检查不复发,之后可以改为每3年复查一次。
多个良性大肠息肉,为保险起见,还是建议每年都至少做一次结肠镜复查。
增生性息肉因生长较慢,术后患者可1~2年复查1次。
腺瘤性息肉,尤其是伴有上皮内瘤变的,患者复查时间要适当缩短,一般为3个月~1年。
绒毛状腺瘤、高级别上皮瘤变和锯齿状腺瘤容易复发和癌变,应当在息肉摘除术后3个月内复查1次,若无异常,可延长至6个月~1年。
若发现癌变的息肉,内镜切除后应进行更加密切的复查,有甚者短期复查后需考虑外科相关根治术治疗。
文字/医院消化内科
配图/网络下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lb/7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