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谷穴
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穴道,是一个很重要又好用的穴位。为什么叫合谷穴呢?就是因为他的位置在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间,拇指食指像两座山,虎口似一山谷,合谷穴在其中故名。《山海经?中山经》:“合谷之山。”合谷为山名。大指与次指处之肌肉,正为“肉之大会”。开则凹陷如谷,合则凸起如山。
取穴方法
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简易取穴法:拇指、食指合拢,在肌肉的最高处取穴;或拇指、食指张开,以另一手的拇指关节横纹放在虎口上,拇指下压处取穴。
功能主治
《针灸甲乙经》载:痱痿臂腕不用,唇吻不收;聋,耳中不通;齿龋痛;喉痹,瘖不能言;截疟;狂易。《备急千金要方》载:热病汗不出;紧唇;口噤不开;鼻鼽清涕出;面浮肿;吐舌颈戾喜惊。《针灸大成》载:伤寒大渴,脉浮在表发热恶寒,头痛脊强,无汗,寒热疟,鼻衄不止热病汗不出,目视不明,生白翳,下齿龋耳聋,面肿,唇口不收,瘖不能言,口噤不开,偏风,风疹,痂疥,偏正头痛,腰脊内引痛,小儿单乳蛾。
现代研究针刺合谷穴对于人体有着广泛的调整作用,多用之治疗头面部、肢体及消化呼吸等疾病,如: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鼻渊,齿痛,耳聋,面肿,半身不遂,指挛臂痛,咳嗽气喘,胃疼,腹痛,便秘痢疾等。
身热、头痛、眩晕、目赤肿痛、鼻衄鼻渊、咽喉肿痛、齿痛面肿、耳聋、失音、牙关紧闭、口眼歪斜、痄腮;发热、恶寒、咳嗽、无汗或多汗、疟疾;脘腹疼痛、呕吐、便秘、痢疾;小儿惊风、抽搐、癫狂、癫痫;痛经、闭经、滞产;瘾疹、皮肤瘙痒、疔疮、丹毒;肩臂疼痛、手指肿痛、麻木、半身不遂。
孕妇慎用(可泻不可补,补即堕胎)。
配伍
1、合谷配颊车、迎香,有通经活络止痛作用,主治牙痛,面痛,面瘫。有疏风解表,宣肺利窍作用,主治感冒,头痛,发热,鼻塞。
2、合谷配列缺,为原络配穴法。
3、合谷配太冲,称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作用,主治癫狂,头痛,眩晕,高血压。
4、合谷配风池、大椎,有清热凉血,截疟作用,主治皮肤瘙痒,荨麻疹,疔疮,疟疾。
5、合谷配三阴交,有调经活血催产作用,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滞产。
临床运用
1.合谷为大肠经原穴,属阳主表,取清走衰,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之功。
2.合谷总治头、面各症。用之得法,针到病除。齿、眼、喉咙(咽喉)等症之特效穴。
3.牙痛用(飞经走气)法。1、针尖向上斜刺,强捻转使针感到头部,2、提针至皮下,针尖相下斜刺,使针感到指头,如此反复3次,留针30分钟,痊愈。
4.齿痛:合谷两穴并针刺,留针3分钟,针到病除。
5.牙痛、口歪、臂肩不能举、大拇指、食指不能屈伸:针刺合谷穴特效。
6.风火牙痛不能饮食:1合谷2颊车3中脘4足三里5留针30分钟。
7.牙关不开、口眼歪斜:1合谷2地仓3颊车。拔牙麻醉穴:1合谷2足三里。
8.合谷补,泻之法:补法、先呼后吸时针之。泻法、先吸后呼时针之。
9.头痛:1合谷2风池。
10.癫痫及安神、镇惊:1合谷;2百会;3神门。
11、目赤:1合谷;2丝竹空;3精明。
12.鼻窦炎:1合谷;2迎香。
13.局部性肌肉痉挛:用点刺法,快针前浅刺,或强刺法。
14.哮喘剧烈时:1先针合谷,2使患者平卧,用五柱灸法。膻中为中心,左、右为神封,上为玉堂,下为中庭。
15.针四关穴:1左、右(合谷);2左、右(太冲)。a降低血压,镇静神经,调整机能,开关节而利痹疏风,行气血,通经络,清滞瘀。
16.止汗:a补合谷,泻腹溜(补合谷可使汗腺收缩)。发汗:a泻合谷,补腹溜(重泻合谷,使汗腺松弛)
17.急性外膜炎,旺盛全体机能(清理肚脐以上部位):a合谷b曲池。合谷升而能散,曲池走而不守。
18.调理肠胃,宽中理气:a合谷b足三里。合谷为大肠经之原穴,气能升降,血能宣通。足三里为土中之土(胃经为戊土,三里为胃经之合穴亦为戊土)。补之益气理中,泻之升阳降浊。如有湿热壅遏,浊滞中宫,蓄食停饮,腹胀嗳气,引湿浊下行,导浊降逆而安中宫。
19.安胎:a泻合谷b补三阴交。血旺气衰。
堕胎:a补合谷b泻三阴交。血衰气旺。
a合谷:大肠经之原穴,大肠经为肺俯,主气当补。
b三阴交:脾、肝、肾三脉之会穴。主阴血,血当补,不当泻。
20.脾病:a合谷b三阴交。
日常保健
因手阳明大肠经经过下牙龈,因此下牙疼痛时按合谷5分钟,疼痛会减轻。如果患牙龈炎,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经常按压合谷也有效果。合谷还是一个急救穴。如因中暑、中风、虚脱等导致晕厥时,可用拇指掐捏患者合谷,持续2~3分钟,晕厥一般可缓解。如果同时用指尖掐按人中,醒脑回苏的效果更好。痔疮发作、便血时,可以按摩或搓揉合谷,也可用指尖、笔芯刺激,以有酸胀感为佳。此外,它还可以治疗湿疹,在合谷周围刮痧5分钟。一般痧一出,湿疹就会减轻,再连续刮2次,不太严重的湿疹就会基本痊愈。合谷为全身反应的最大刺激点,可以降低血压、镇静安神,常用拇指指腹垂直按压此穴,每次1~3分钟,还有健脾胃的作用,对头痛、耳聋、视力模糊、失眠、神经衰弱等症都有很好的调理保健功能。
主治疾病
此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牙疼痛、牙龈疼痛、青春痘、赘疣、三叉神经痛、眼睛疲劳、喉咙疼痛、耳鸣、面部神经麻痹、口眼歪斜、打嗝等。
该穴为人体手阳明大肠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由此穴的主治疾病即可看出本穴道的治病效果非同一般。这里顺便提及一下该穴指压的小窍门:指压时应朝小指方向用力,而并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压,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此穴道的疗效。本站有关该穴的治病穴道疗法有:穴道指压法治疗扁桃腺疼痛。
手法揉按合谷穴治疗呃逆
治疗方法
取穴:“虎口位”,第1、第2掌骨之间,拇侧中点,实际应用中可取背侧正中或掌侧正中位,前者常用。
治疗手法:患者掌心面向身体,取掌指屈曲位,医者中、环、小指环扣患者手背至小鱼际,拇指相应扣在患者第2掌骨拇侧背侧正中“合谷穴”上,向患者第2掌骨方向揉按合谷穴。对体虚者可以另手拇、食双指相夹合谷后,互作衬垫,进行揉按,体实者则以第2掌骨作衬垫,拇指尖作掐法。
对意识清晰的患者,可依据得气感调整按压点和力度,而无论揉按还是指掐力度均应由轻而重,力透穴位至局部得气(酸胀感),持续至少1分钟。
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为临床特效穴位。《针灸甲乙经》说:“合谷,一名虎口,在手大指次指岐骨间。手阳明之所过也,为原。”在全身体表的数百个腧穴中,合谷穴的治疗范围最为广泛,具有全身性的治疗作用。历代医家对它很重视,各针灸文献中均有记载。
止嗝作用分析
1、经络关系影响: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是手阳明大肠经的原穴,而《内经》云:“大、小肠皆属于胃。”大肠经与足阳明胃经相接,因此合谷穴对胃肠道疾病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通过合谷穴治疗,能调经气、和胃腑,以达到安和脏腑,起到药非能及的疗效。
2、神经解剖影响:膈由膈神经(C3~5前支)支配,而有相关实验研究表明,在合谷穴注入荧光素后,PI单标记细胞分布于C5~8节段,主要分布于C5、C6,此是公认的合谷穴的一级传入部位。这就与膈神经支配部有一定的重合,通过揉按穴位的神经刺激,就能对膈肌产生神经干涉,从而抑制膈肌不自主地间歇性收缩,达到平复呃逆的治疗效果。
3、情绪稳定因素:惊恐耗气,呃逆发生时由于反复异声,常易造成紧张感、烦躁感,而进一步出现气虚之心慌、出汗症状。合谷穴具补气固脱、益气回阳之功,常用救治气虚晕厥(休克),是回阳九针穴之一,故指针合谷可补气安神,缓解患者紧张情绪,改善上述症状,从心理上稳定患者急躁、紧张情绪,为呃逆的平复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
按摩合谷穴的功效
止痛大穴
合谷经气旺盛,止痛效果好,是我们身体上的“止痛片”,几乎一切痛症都可以找合谷穴来解决,艾灸或者用大拇指掐按这个穴位来止痛。
牙痛
合谷穴治牙痛更为拿手!在施治的时候应该使用交叉治法,就是您右边牙痛,就艾灸或者按揉左手的合谷穴;如果左侧牙痛,就艾灸或者按揉右手的合谷穴。
艾灸的时候,最好再加一个牙痛点,那效果就太神奇了。通常80%的牙痛,都会在一两分钟内止住。怎么寻找这个牙痛点呢?牙痛时,去捏耳垂贴近面颊的这个部分,一定会有一个地方很敏感,这就是牙痛点。如果把合谷穴和牙痛点同时用柔嘉艾灸或者按揉,会马上止痛。如果患牙龈炎引起牙龈肿痛,并且反复发作,经常按压合谷穴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头痛
神经性头痛、失眠性头痛、颈后疼痛、中老年人患神经性头痛是常见病。患病后一日发作数次,同时出现失眠、健忘、记忆力减退、办事精力不集中等症状,痛苦不堪。采取合谷穴的按摩疗法,可获良好效果。
由于合谷穴是大肠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大肠经从食指经过手、臂、肩、颈,一直到头面部。“经络所过,主治所及”,因此这些部位的疼痛不适都可以通过合谷穴来缓解。用大蒜泥贴敷合谷穴可治扁桃体炎等等。
大肠经又为多血多气之经,所以按摩大肠经的原穴合谷穴,还可以行气活血,有效治疗行经疼痛,有痛经烦恼的女士不妨试试。
三、五官神药
中医针灸《四总穴歌》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所谓“面口合谷收”,即是说凡是头部、面部的疾病,像头痛、牙痛、发热、口干、流鼻血、颈痛、咽喉痛,以及其他五官科疾病,这么好的文章来自白癜风有哪些症状北京最好白癜风正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lb/3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