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镇

附庸风雅,真是一件羞死人的事子曰大


北京专门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39.net/pf/bdfyy/xwdt/

作者

子曰

简介

透过易经观世相,通过慧心写人间

注: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

在我国的文化语境中,不崇尚奢靡的“贵族气质”,古人反而会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但真要追究何为我们的精神向往,子曰觉得“风雅”是绝对排得上号的。为何会如此?

因为中国人骨子里,并不把钱财看得重要,更为重视的是一个人“风骨”,所以我们会对归隐山林之人,会大加称颂他淡泊名利,这是文化观念里的祛魅。

所以很多中国人,骨子里是向往高雅的。那么为何又会出现“附庸风雅”这样的词呢?子曰觉得这是一个风雅圈层,对想要进入风雅圈层的人的排斥。

因为圈层都有相对封闭性和排他性,圈层里的人相互寻求认同,而面对极力融入但又“不够格”的人,自然会表现出排他性。其他圈层如此,文化圈更是如此。

那么文化圈的人,都是从哪些方面来“揭露”附庸风雅之人的“丑态”呢?子曰认为可以从茶、佛这两个方面来看:

1、喝茶

喝茶本来是一件极简单的事,就是三五好友找个茶馆,边喝便聊天,一下午的慵懒时光就过去了。

但是现在喝茶却越来越复杂了,讲究喝茶的姿势,也要知晓茶的产地,是不是手工茶?各种各样喝茶的杯具也少不了,喝茶看起来越来越“高深”!如果对茶文化没点儿研究,仿佛都不能在人前喝茶了。

所以文化圈的人认为,都是“附庸风雅”的人惹的祸,他们把喝茶这件小事弄复杂了!其实子曰倒并不这样认为。喝茶之所以像现在这样复杂,是茶文化圈里的人抬高的门槛,繁复的礼仪让人望而生畏,想将“胸无点墨”的附庸者拒之门外。

而附庸风雅的人,往往都处在学习茶文化阶段,自然是要遵循圈中人的礼仪来行事,他们顶多在感叹“茶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多附和两句。

可见,人心就是复杂的,总是存在着一个又一个鄙视链。没文化的人把茶当水喝了,文化人嫌别人品不来好茶;当别人正儿八经慢慢品了,他们又觉得你故作高雅,胸无点墨学什么文化人?

所以这锅,附庸风雅的人可不背。

2、学佛

编剧史航就在乌镇听朋友说过:“现在好多人,都佛里佛气的。”话语间有着一丝自己绝不流俗的味道。子曰觉得中年人学佛,或者附庸风雅的人学佛,真的没什么毛病!这无可厚非,不必出言讽刺。

因为对很多中国人来说,不管是佛还是道,都是最方便接触到的信仰了,他们有想去了解一种文化的意愿那就是好的。毕竟当我们亲近佛时,我们身心的不安、迷茫、焦虑都会慢慢地放下来,对心的安宁是有帮助的。

但是一些文化圈的人却觉得,附庸风雅的人学佛,是为了摆谱,还认为他们用保温杯泡枸杞水,戴珠串,就是“油腻的中年人”,这样简单粗暴的定性,字里行间盛着满满的傲慢。而附庸风雅的人,因为墨水不够,在这场对风雅的追逐里,充当他者。

从这喝茶和学佛这两件小事,我们就明显能看出“文化壁垒”。无论你如何努力去“附庸风雅”,“风雅的人”都会极力与你撇清关系。这场拉锯战里,附庸风雅的人一开始就没有话语权。

但有谁敢说,自己一打出生就风雅呢?子曰觉得,附庸风雅久了,也能成风雅人,毕竟任何成功的开始,都是以模仿为发端。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lb/1258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