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建议,如发现大肠有瘜肉,亦应即时找西医切除。
近几年,大肠健康逐渐受到市民留意。大肠瘜肉,是大肠黏膜表面向肠腔缓慢的过度生长,简单来说,可以理解为大肠裏面凸起了一粒东西,年纪愈大,出现机会愈大。而且,它亦是其中一个引起大肠癌的原因,所以当发现大肠瘜肉时,一般建议即时西医切除,但切除後如何预防再复发或减低复发的机率,则可以用中医中药方法。从内地的研究发现,如果做完切除瘜肉手术後用中药治疗,比不用任何方法治疗能减低一半或以上的复发机会。
●文︰香港中医学会彭愉康博士
大肠瘜肉是良性上皮肿瘤,由大肠内壁的上皮细胞产生。在传统上,结肠瘜肉分为叁类:增生性瘜肉、腺瘤和瘜肉病综合症。
一.增生性瘜肉
增生性瘜肉占所有瘜肉约90%,是一种良性突起,它们的直径通常小於0.5cm。增生性瘜肉最常见於成年人的乙状结肠内。以前,增生性瘜肉在临床上被认为是完全无关紧要,但现在,增生性瘜肉的出现也被认为有转为恶性肿瘤的可能。如乙状结肠附近有5个或更多的锯齿状瘜肉,其中两个或多个直径大於10cm,或瘜肉总数多於20个等,这种瘜肉被认为可能具有转化腺瘤的可能。
二.腺瘤
腺瘤约占所有瘜肉的10%。大多数腺瘤瘜肉(约90%)很小,通常直径小於1cm,并且恶性可能性很小;而其中一种高风险的腺瘤叫进行性腺瘤,直径1cm以上,这瘤从病理化验可得知有绒毛成分及高度细胞异化。另外,瘜肉的形状或总体结构在临床上也很重要,有茎的息肉称为带蒂,没有茎的瘜肉称为无柄。无柄息肉比带蒂的大瘜肉更危险,因为侵入性细胞从肿瘤迁移到黏膜下结构的途径更短;而使用内窥镜把无柄瘜肉切除的难度更高。
三.瘜肉症候群
瘜肉症候群是遗传性的,此症候群增加了出现瘜肉的风险。瘜肉症候群最常见的种类为遗传性非瘜肉结直肠癌综合症。此病患者特别容易患腺瘤性瘜肉及无柄锯齿状腺瘤,这两种病都有转为癌症的倾向。而其他瘜肉症候群可以引起大量的瘜肉,提高出现大肠癌的风险,包括家族性腺瘤性瘜肉病,MYH相关性瘜肉症。较为少见的有错构瘤瘜肉综合症,包括黑斑瘜肉症候群、幼年型瘜肉症候群,以及考登综合症等。
●(左至右)增生性瘜肉、腺瘤性瘜肉和锯齿状瘤。
病因症状不明显
导致大肠瘜肉的原因有很多,大致可从饮食、基因等方面看出因素。例如,在饮食方面,据估计,进食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能减轻结肠瘜肉的生长,但这些建议在最近的研究中并未得到有效證实。有些间接的證据显示,进食肉类,或许就是脂肪和酒精,可能是危险因素。而家族中如有大肠癌或家庭遗传性大肠瘜肉症时,患有大肠瘜肉的机会亦会高於一般人。
其实,如真的有大肠瘜肉,在症状上,多数人无明显症状,有症状的可能是出现便血、贫血、便溏、便秘、腹痛等。所以,现在在诊断及治疗上,暂时都是依靠西医透过大肠镜检查,如在检查过程中发现大肠瘜肉,多数情况下可以即时切除,而切除後的瘜肉亦会进行病理组织检验,以确定为哪种类型的瘜肉。
经西医治疗後,大肠瘜肉的复发率,从不同地方的调查发现,5年内的复发率为30%至60%不等,所以就算瘜肉切除後,大家也要特别注意,要好好地预防瘜肉复发。这个时候,中医就可以协助大家以中药方法调理身体。
中医病因与病机
如本身脾虚湿困,即如老年人脾胃功能较弱,脾失健运,气机不畅、湿浊内生而生瘜肉。而肝鬱犯脾,忧思恼怒,导致肝鬱气滞,脾失健运,升降失司,瘜肉自生。至於饮食不节,偏食膏粱厚味,辛辣煎炸之物,嗜酒无度,过食生冷,导致痰湿之邪阻塞大肠,与大肠渣滓,凝聚日久,瘜肉乃生。因此,如要预防大肠瘜肉复发,大家可以蔬菜、全穀类及水果为主要饮食,这些食物纤维丰富,亦含丰富抗氧化物。同时,要戒烟酒、辛辣食物等,以避免对大肠的过度刺激,加上适量运动,控制体重,有足够休息,不过度粗劳等。
汤水调理
云苓白朮薏米汤
材料:云苓30克、白朮30克、生熟薏米各30克、猪?半斤、薑5片、水10碗、盐适量
做法:全部材料洗净,猪??飞水,放於煲内,大火煮滚後,转慢火煲1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功能:健脾袪湿,适合脾虚人士
●云苓白朮薏米汤
麦芽神曲茶
材料:神曲3钱、麦芽3钱、陈皮2钱、水4碗
做法:全部材料洗净,放於煲内,大火煮滚後,转慢火煲30分钟,作茶饮用。
功能:消食导滞
●麦芽神曲茶
---廣告---
---廣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bs/9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