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在哪里


近年来西医借助于现代科技的进步在恶性肿瘤诊疗领域突出了精准治疗,在诊断上,特别在病理诊断的基础上更突出基因、免疫方面的诊断,在治疗上,更多地开展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这样就使大多数恶性肿瘤五年生存率、疾病控制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了较大改善。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国就开展了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是配合放、化疗,对放、化疗有不同程度的增效减毒作用;

二、是对不能放化疗的晚期病人起到延长生存时间、减轻痛苦的作用;

三、是预防肿瘤复发。

那么在现代的情况下中医治疗肿瘤的优势在哪里?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常见恶性肿瘤并发症的治疗。

现在医学在肿瘤领域进展很快,但有些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如恶性贫血的治疗、周围神经损害的治疗、乳腺癌术后放疗后上肢浮肿的治疗、靶向药物、免疫治疗引起皮疹的治疗等等。对此中国中西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牵头对常见肿瘤并发症进行了系统临床科研攻关,医院进行了较大规模临床验证,得出了中医对癌性贫血、化疗药物所致的周围神经损伤、乳腺癌芳香化酶抑制剂相关骨关节症状、放射性皮肤损伤、消化道肿瘤术后胃瘫综合征、癌性疼痛这七个方面问题疗效肯定。并将这些治疗方法在全国各地推广,医院作为西部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推广示范单位,在推广使用的过程中对这些中医治疗方法进一步完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按照中医“形于外而必诸于内”即机体出现的任何一个症状都是体内阴阳失调的表现这一整体的理念,我们发现解决或缓解肿瘤患者的任何一个症状不仅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稳定或缩小病灶,防止肿瘤复发。除我们正在进行的常见恶性肿瘤并发症所纳入的七个并发症外,我们还对恶性肿瘤患者其他的并发症,如乳腺癌患者术后放疗后上肢浮肿、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期间各种症状的治疗、肿瘤患者睡眠障碍等的治疗均取得了一定效果。

二、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肿瘤复发。

据统计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是恶性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手术或放、化疗等治疗后复发转移率高达69%,是影响患者治疗效果和生存率的关键因素之一[1]。现代医学对此尚无理想办法,有些干预手段价格昂贵。而且肿瘤一旦复发转移,医院和家属虽然付出了最大的努力,但也往往是人财两空。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医就指出了预防为主的思想。《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孙思邈在《千金要方·论诊候第四》中提出中医学的三级预防思想:“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这两处经文都阐述了治未病思想,“上工治未病”。在实践中中医积累了“治未病”相当丰富的经验和方法,包括中药饮片、中成药、针灸、健康教育、心理治疗等。《伤寒论》()条:“凡病,若发汗,若吐,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自愈。”在中医文献中,恶性肿瘤属于“积证”。《外科正宗》中说“积之成者,正气之虚矣,正气虚而邪气后踞之。”说明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的正气强弱有关,正气亦为真气,《素问》:“真气者,秉受于天与谷气并允其身也。”说明正气是由先天之肾气和后天脾胃之气结合而成,所以培补正气,就是要用补肾、健脾的方法,我的恩师著名中西医结合专家裴正学教授拟定方的“兰州方”就是以补肾健脾角度扶助肿瘤患者的正气,以达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通过扶正固本、辨证论治和整体治疗这三个方法,使肿瘤患者达到一种阴平阳秘的状态,最大程度上减少肿瘤手术,放、化疗后复发和转移。

三、是积极治疗癌前病变、降低肿瘤发病率。

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曾说过:“等人得病才去治疗是现代医学最大的失误”。在肿瘤治疗领域等人得肿瘤,等肿瘤发生、复发再去治疗再去抢救是肿瘤界最大的问题。按照中医高度个体化辨证论治之原则,对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不同阶段和每一种肿瘤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不仅包括中医药,而且还包括西医药,还有行为干预、心理疏导等等,如Ⅲ级甲状腺结节,西医是定期观察,但患者有咽中异物、情绪不畅的表现,这时服用中药一则减轻症状,二则使部分肿瘤缩小、分级降低。再如大肠息肉,西医一般用手术办法,但手术后仍复发,中医通过辨证论治,调整局部微环境以达防止息肉复发,调整全身状态。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bs/94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