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大肠癌4大危险因素,及3大预防方法


点击上方“蓝字”,医院医院健康科普,养生常识,医疗资讯预约挂号

首先,我们看看什么是大肠癌。

大肠癌实际上包括结肠癌和直肠癌。大肠癌是我们大肠黏膜里面上皮起源的一个肿瘤,但是不包括其它的位置起始发生的肿瘤。比如说我们大肠的淋巴瘤,它就不叫大肠癌。我们说大肠癌一定是大肠里面的上皮细胞起源的恶性肿瘤。

大肠癌的早期没有任何症状,到了进展期了,会出现腹痛、便血、腹泻;到了后期,会出现转移灶的症状,比如说病变转移到了肺上,我们就会出现有咳嗽,如果转移到了肝脏,这个病人就会出现腹胀,甚至出现腹水这样的一些症状。

那大肠癌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现在我们已经有充分的研究证明,大肠癌90%都是从肠道息肉,具体的讲,就是由腺瘤转变过来的。

大肠癌有一个特点:从息肉转变成为大肠癌,需要经历5年、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正是因为这样的一个特点,为我们预防大肠癌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机会。

可尽管是这样,中国还是有很多人不重视肠镜的检查,认为肠镜检查比较痛苦、比较麻烦,更可怕的是我们有些人还有一些错误的观点,把我们大肠癌的早期症状——便血误诊成为痔疮。

因为我们看到大肠癌50%,甚至50%以上的都在直肠、乙状结肠。这种类型的大肠癌早期多半是以便血为主。可是我们中国有一个说法——“十人九痔”,因此总会把便血误诊成为是痔疮,或者是因为担心肠镜检查有些痛苦,而不愿意进行肠镜检查。

所以,目前,我们中国也有很多这样的病人失去了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机会,最后转变成为晚期的这种转移性大肠癌。

大肠癌为什么会有很多人不重视?

就是因为我们中国大肠癌在20年以前、30年以前发病率并不是很高,而近20年,我们中国的大肠癌发病率明显增加。

20年以前,中国的大肠癌的发病率是10/10万左右,到了今年,我们大肠癌的发病率已经到了20/10万,甚至在东部地区已经高达了30/10万。

我们大肠癌过去都是仅排在第五位、第六位,也就是说在40年以前、30年以前、20年以前,我们中国的恶性肿瘤最多的是胃癌、食管癌、肝癌、肺癌,然后才是大肠癌。

为什么现在大肠癌已经排到了第二位、第三位了?特别是在我们中国的东部地区已经是排到了第二位,因为我们过去不重视大肠癌的预防。

那我们要问一个问题了:我们中国人还是中国人,我们中国人祖祖辈辈就生活在中华大地,那我们为什么会在近20年大肠癌发病率成倍的增长呢?

这显然是和我们的生活方式和我们的人口寿命有关系。

大肠癌的四大危险因素

实际上,大肠癌属于一种“富贵病”,也是吃出来的癌症,除去遗传因素和炎症性肠病因素,

归结为四个主要因素:

1、吸烟

2、饮酒、

3、人口老龄化

4、高脂饮食

第一个就要讨论吸烟的问题

我们都知道吸烟和肺癌关系比较密切,但是现在有大量的数据研究证明,吸烟也可以加重或者是诱发大肠癌的发生。

统计学研究发现,吸烟的人相比不吸烟的人罹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要高1.27倍。而且随着吸烟年龄和吸烟支数的增加,风险会越来越高。

反之,当戒烟以后,结直肠癌的患病风险会逐年下降,大概七年,风险就会下降到正常人的水平。

第二个问题就是饮酒

大量研究已经证实了酒精的致癌作用,包括肝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胰腺癌等。

酒精的代谢产物——乙醛可以诱发息肉的发生,还可促进息肉癌变。

此外,酒精还能导致酒精中毒、肝硬化、胃炎、胃出血等疾病。

如果每天摄入酒精在50克以上(约等于2两高度白酒),大肠癌的风险就明显增高。

另外,酒精能够促进结肠癌细胞的肝转移。

第三个问题是人口老龄化

大肠癌是一种老年病,80%以上的大肠癌发生年龄大于50岁的中老年人,而且年龄越高,发生大肠癌的风险越大。所以,人口的老龄化可能是目前大肠癌发病率升高的一种重要原因。

我们都知道肠癌大多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而50岁以后肠息肉的检出率大于30%,60岁以后,甚至超过一半的人都会有。

这些息肉,你不去发现它、切掉它,就很容易悄悄发生恶变,这也就是我们建议50岁前、甚至40岁前做一次肠镜的原因。

第四个问题是高脂饮食

主要是指红肉类,即哺乳动物的肉,如牛羊猪肉,大量的数据证明,如果每天吃克红肉的话,发生大肠癌的风险就会增加20%。

原因在于:

1、红肉所含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铁血黄素等强氧化剂,可以直接诱发肠道黏膜的炎症。

2、大量地进食红肉或者是高脂饮食,会促进肝脏分泌大量的胆汁,胆汁会转变成次级胆汁酸,而次级胆汁酸会促进或加重肠道黏膜的炎症,并诱发肿瘤。

3、高脂饮食、红肉可导致肠道菌群失调,促进肠道炎症及肿瘤的发生。

三大预防方法

我们说过,大肠癌是容易预防的癌症。怎么预防呢?

第一预防长出息肉;第二,长出息肉也不怕,切掉它就行了。

简单归结为三条:

1、改善生活方式

2、药物预防

3、肠镜预防

第一,改善生活方式

很简单,少吃高脂饮食、戒烟限酒、适当运动、减肥、少吃烧烤、腌渍、加工肉类,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等;

第二、药物预防

研究证明,某些药物能减少超息肉的发病率:

口服阿司匹林、塞来昔布、二甲双胍可能也可以预防大肠癌的发生,减少息肉的生长。美国已经把阿司匹林作为结直肠癌的一线预防用药。

黄连素或可预防大肠腺瘤的生长和癌变。

第三,肠镜检查

肠镜检查是直观、有效的预防方法;因为我们几乎无法完全避免息肉的产生,在40岁左右,做一次肠镜,发现息肉就切掉,然后定期复查,就能有效预防肠癌!

我在此再次呼吁:

无论有无症状,在50岁前一定要做一次肠镜,

如果是高危人群,一定要提前到40岁,甚至35岁。

什么是高危人群呢?家族中有人患有消化道肿瘤、发现过腺瘤性息肉、有不良嗜好、肥胖、糖尿病、有炎症性肠病等,都属于高危人群。

具体疾病问题找专业医生看(点击医生头像可自助挂号咨询)??????医生名片往期精彩回顾→这不是痔疮!是被耽误了的直肠癌~这位49岁女士的事让人痛心!→小伙才25岁,肚子疼一查竟是肠癌中晚期!夏天一到,他这个习惯很多人都有→做胃镜真的难受吗?有风险吗?多久做一次合适?→男子误把便血当成痔疮,一查竟是肠道肿瘤!→女子口臭几年不愈,去医院被查出胃癌!别再犯一样的错误!→感染近7亿中国人的幽门螺杆菌,一定会致癌吗?→夏季容易肛门瘙痒,原因多种多样!→发现便血,是痔疮、肠癌还是胃癌?如何区分?免责声明

本站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点击“阅读原文”预约挂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bs/874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