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的医学专家
专业的健康知识
尽在南通三套——《健康我来了》
节目导视
kepu
认识专家
kepu
肠套叠
什么是肠套叠?
肠套叠有哪些症状?
如何治疗肠套叠?
健康我来了邀请小儿外科专家和我们聊一聊肠套叠。
肠套叠是小儿肠梗阻的最常见的原因。
什么是肠套叠
肠套叠是指某段肠管及其相应的肠系膜进入远端肠管内引起的一种肠梗阻。俗称“肠子打结”,大部分情况小肠钻进大肠里了。也有小肠套进小肠的。还有小肠套叠后又套进大肠的。本病是婴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幼儿肠梗阻的首位。
肠套叠的原因
病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原发性肠套叠主要见于以下几个原因。
1、饮食改变和辅食刺激:
婴幼儿期为肠蠕动节律处于较大变化时期,易发生肠蠕动紊乱,如增添辅食或食物性质、环境、气温的改变,肠管本身疾病如肠炎等诱发肠蠕动紊乱而引起肠套叠。
2、局部解剖因素:
婴幼儿回盲部较游动,回盲瓣呈唇样凸入盲肠,当回肠蠕动发生异常时,即可牵拉肠壁形成套叠。
3、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
引起回盲部集合淋巴结肿大因素:小儿腺病毒或轮状病毒感染后,可引起末端回肠集合淋巴结增生,局部肠壁增厚,甚至形成肿物向肠腔突起构成套叠起点,加之肠道受病毒感染或其他原因刺激,蠕动增强,导致发病。
4、免疫反应不平衡因素:
原发性肠套叠多发生于1岁以内,是机体免疫功能不完善时期,肠壁局部免疫功能易破坏,蠕动紊乱而诱发肠套叠。继发性肠套叠多因肠壁或肠腔内器质性病变,如肠息肉、肿瘤、肠壁血肿、梅克尔憩室、肠囊肿翻入肠腔,牵带肠壁作为起点而引起肠套叠,发病率约占2%~5%。
肠套叠的临床表现
典型的肠套叠临床表现往往有以下四个早期信号:
1、腹痛:
肠套叠可致腹部绞痛,表现为原先安静的患儿突然出现明显烦躁不适,可有全身强直。双腿向腹部屈曲,表情痛苦,症状突发突止。无法表达的小婴儿则出现阵发性哭吵,发作间隙表现正常或安静入睡。
2、呕吐:
孩子腹痛发作后,不久就会出现呕吐。呕吐开始为不消化食物如乳汁、乳块或食物残渣,接着可能有草绿色的胆汁,呕吐后可有全身扭动,屏气表现,严重时甚至吐出有粪臭的液体。
3、便血:
肠套叠初期,结肠蠕动增加,肠腔内压升高,患儿排出少量正常粪便,后期粪便中出现血迹,随之因肠缺血坏死而排暗红色血块或果酱样大便。
4、腹部肿块:
一般见于疾病的初期,当腹痛缓解、腹肌松弛时,家长可以在孩子的右上腹部摸到像腊肠或香蕉一样的肿块。肿块略有弹性,表面光滑,稍稍可以活动,这是诊断孩子肠套叠最有价值的体征。
对于不典型的肠套叠,可能会只出现腹疼,而呕吐、血便,等症状早期可能都不明显,给早期诊断也带来一定困难。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辅助的检查方法来明确是不是得了肠套叠。
肠套叠的治疗办法
治疗上有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两种。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是采用空气灌肠复位疗法和超声引导下水压灌肠复位法。如果患病不超过48小时,全身情况良好,无明显脱水,无明显腹胀可采用灌肠疗法。
“肠套叠水压复位技术”最大的优点是所有操作均在超声下进行,避免了孩子和家长的射线辐射损伤。另外超声监视下动态追踪复位全过程,影像清晰,复位明确。而且生理盐水有润滑作用,复位成功率高。以水作为媒介,对肠管的刺激性小,肠道内压力分布均匀,不容易出现肠穿孔、肠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对于患病超过2天,或者虽然不超过两天但一般情况不良,有严重脱水、腹膜炎、高度腹胀表现,或多次复发性及小肠套叠者,只有采用手术治疗。
怎样预防肠套叠的发生
肠套叠无明确病因,与好多因素可能有关系,因此也没有特别好的预防办法,主要是要做到早期发现,早起治疗,不要造成严重并发症。可以做到的是平时饮食卫生,合理添加辅食,有感染性疾病尽早治疗。如小儿出现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等症状,及时就诊。
更多关于肠套叠的知识请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bs/82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