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息肉的治疗方法

头条近日我院连续收治3例直肠腺癌患者,2


相关资料显示,大肠癌(结肠癌和直肠癌的统称)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以每年4.71%的速度递增,远超2%的国际水平,每年新发病例已经超过17万,已跃居恶性肿瘤第3-5位。发病年龄趋老年化,男女之比为1.65:1。

医院获悉,最近连续几天以来,医院已收治3名肠癌患者,并陆续顺利完成手术,医院进行术后康复治疗。

具体是怎么回事?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病例1:患者李先生,今年62岁,家住绥化市青冈县农村,在入院前10多天出现肛门下坠,大便带暗红血,排便习惯改变等症状。经人介绍来医院就诊。经过肛门指诊,在肛缘上10cm肠壁触及不规则肿物,环1/2肠腔,表面凹凸不平、质脆,指套染脓血。电子结肠镜报告为直肠肿物,并在镜下取出病理。病理报告显示确诊为直肠腺癌。经过相关术前专业检查和专家组术式讨论,该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无手术禁忌症,符合手术条件,宜采取剖腹探查术、经腹直肠腺癌切除术,医院专家王刃主刀。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患者术后体征正常,目前恢复效果良好。

病例2:患者赵女士,64岁,绥化市青冈县农民,在近两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胀痛,排便习惯改变,出现大便带脓血,肛门下坠情况,于前几日来到哈市找医院诊断和治疗。经过专家肛门专科检查,在指诊中发现其肛缘上8cm肠壁有不规则肿物,约占肠腔的2/3,表面凹凸不平,指套染脓血,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为直肠肿物,并取病理做检查。病理报告显示为直肠腺癌。经过术前其它检查和专家组讨论,该患者符合手术条件,但全腹彩超显示附件区占位,需做好其它手术的准备。经过其本人及家属同意,王刃教授亲自主刀为她进行了经腹直肠腺癌切除术,手术非常成功,患者目前正住院恢复。

病例3:患者李先生,家住双城区乡下,今年66岁。据患者自述,3个月来出现排便习惯改变现象,每日3-4次,大便间断性带脓血,左下腹不适,肛门下坠,于前日来医院找王刃教授确诊病情。经过王教授系统检查,发现患者肛缘上8cm处有不规则肿物,占据肠腔一半,质脆有脓血。电子结肠镜检查确诊为直肠肿物,并取病理做检查。病理报告显示为直肠粘液腺癌。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下,王教授于昨日中午为其开展了剖腹探查术和直肠腺癌切除术。手术进行得非常顺利,患者术后生命体征平稳,目前正在恢复治疗中。

肠癌的危险人群有哪些?

1.中老年人群

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大肠癌发病会随着年龄的递增而越来越高,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到一个高峰。

2.喜不良饮食人群

高热量、高蛋白、低纤维素的饮食极易诱发大肠癌。因此,“无肉不欢”和不喜蔬果的人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

3.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群

在一级亲属当中,也就是兄弟姐妹和父母有人罹患胃肠道肿瘤,那么您也就进入到了高危人群。

4.吸烟、饮酒人群

研究表明,吸烟者比非吸烟者罹患大肠癌的风险更高。有大肠癌、大肠息肉家族史的人每日摄入酒精大于等于30克,将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

5.有结肠息肉病史人群

有大肠息肉的患者也是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因此,为防止癌变,应定期行结肠镜筛查,发现癌前病变及时处理。

6.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

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包括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同样容易发生大肠癌。

预防大肠癌要重视肠镜检查

大肠癌是国际上公认的可以通过人群筛查的手段来早期发现从而降低死亡率的恶性肿瘤之一。国内外大量实践证明,便隐血试验结合肠镜检查是目前最有效的大肠癌早期筛查手段。

全结肠镜检查能检出95%~99%的大肠癌,而且在进行结肠镜检查时,不仅能发现腺瘤,还能进行预防性切除,因此可大大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所有40岁以上的人都应做大肠癌的初筛。

大肠癌早期便血症状往往被误诊为痔疮出血,对于肛门指检为能触及的病灶,全结肠镜检测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检测手段。对于高位结肠癌患者因其并发的其他症状如右下腹痛往往容易诊断为阑尾炎,结肠镜检测有助于防止误诊。因此。对于存在腹痛、腹胀、腹泻、腹部包块的高龄患者,应提高警惕,及早考虑全结肠镜检查,排除结直肠癌。

英国伦敦帝国学院癌症筛查和预防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证明:一次柔性乙状结肠镜检查,可以让受试者群体在随后的17年内肠癌发病率降低近30%。在全世界范围内,结直肠癌是第三大常见的癌症,杀伤力在所有癌种中位列第四。实际上,与其他恶性肿瘤相比,肠癌可怕程度要稍低,因为肠道肿瘤从良性发展到恶性,一般需要15-20年时间。如果能在早期发现,实施切除之后,治愈率可达到90%以上。

所以说,大家要重视肠镜检查,以做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防止严重后果发生。

转发是一种爱心,分享是一种美德!

看/肛/肠/病/到/西/大/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bs/748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