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有人会说:我可能得了阑尾炎;也可能会说:我可能得了腰椎间盘突出;还有人会想:我是不是得了痔疮?!但很少有人会说,我可能得了大肠息肉!这会惊吓到旁人的。常常有人会说:我可能得了阑尾炎;也可能会说:我可能得了腰椎间盘突出;还有人会想:我是不是得了痔疮?!但很少有人会说,我可能得了大肠息肉!这会惊吓到旁人的。
为什么呢?!
因为有许多疾病就如大肠息肉,在早期是没有明显症状的,病情进展缓慢,让人觉得大肠息肉可能好多年才会长大,许多年才会癌变,就算是没有及时发现也没什么大不了!就算出现了一些症状也不容易让人联想到大肠息肉!
比如我们出现:1、便血。结直肠、乙状结肠息肉可能会出现便血,多为鲜红或暗红色,一般量少,血附于大便表面;严重时,出血量也可多达-ml。但我们往往把便血误认为痔疮出血;
2、排便习惯改变或大便性状的改变,这容易被误认为肠功能紊乱或者结肠炎;
3、带蒂的直肠息肉偶尔也会脱出肛门外,但常常被误认为痔疮脱出。
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大肠息肉吧!
大肠息肉是指肠粘膜表面突出的异常生长的组织,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家族性多发性腺瘤病、幼年性息肉病、Peutz-Jegher综合征等较少,在这里我们说的大肠息肉一般是炎症性、化生性息肉(也就是肿瘤性息肉)。极少数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男性多见(当然,家族遗传性息肉除外)。由于大肠息肉多无明显症状,所以准确评价其发生率十分困难!可以这样说,大肠息肉绝大部分是检查出来的!
大肠息肉不一定会演变为癌症,但大肠息肉被公认为是一种重要的癌前病变,目前认为80%~95%的结肠癌是从息肉一步步演化来的。
一般经历是这样的:正常肠粘膜-增生(小息肉)-腺瘤形成(大息肉)-腺瘤癌变,这一过程时间不一,目前没有定论,可能需要5~15年。
按照息肉大小来分的话,直径≤5mm为微小息肉,6-9mm为小息肉,≥10mm为大息肉,≥20mm为巨大息肉;如果息肉直径≥10mm,或息肉病理类型为特定类型,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者腺瘤多发,≥3枚,这些息肉是高危息肉,更容易癌变。
所以,我们尽量不要等到出现上述症状才考虑大肠息肉。及早发现大肠息肉才是硬道理!
及早发现大肠息肉,那当然首选电子结肠镜检查。电子结肠镜是诊断和鉴别诊断各型便秘、各种肠炎、大肠肿瘤、便秘等肠道疾病的重要方法,也是重要的大肠腔内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大肠息肉在电子结肠镜下如同照妖镜下的妖怪再不能藏身,如果充分准备、条件适合,我们可以在电子结肠镜下把发现的肠息肉一并切除。
温馨警示:
如果有以下情况:
①消化道症状比如便血、粘液便和腹痛;
②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
③一级亲属有结肠息肉家族史;
④以往有肠道腺瘤史;
⑤本人有癌症史;
⑥大便潜血阳性,不明原因贫血或体重下降;
⑦盆腔放疗史。
符合任意2项者,那么就视为大肠癌高危人群,需要尽早做电子结肠镜检查。
另外,根据《中国早期结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上海》推荐,50-75岁人群,不论是否有前面说的高危症状,都应该进行肛门直肠检查和电子结肠镜检查等筛查。
医院肛肠科
住院部医生办公室电话-
门诊电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ueyauny.com/drbs/7283.html